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4 毫秒
31.
由于连续几年黄河调水调沙.黄河入海口处泥沙沉积过多,今年黄河水偏大,引起黄河改道。黄河改道后,在新老黄河道之间形成了一个孤岛,这个孤岛四面环水。  相似文献   
32.
黄河下游大野泽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环境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河下游湖泊大野泽550cm柱状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高精度的AMS 14C年代测定,初步揭示了研究区近1400a来湖泊沉积及环境演化历史。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结合沉积物岩性特征,结果发现DYZ-1钻孔地层明显分为两个沉积阶段:550~385cm,以深黑色和青灰色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为主,属湖沼相沉积物环境;385~30cm,以棕黄色和浅黄色黏土质粉砂为主,为河流相沉积环境。综合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分析结果,大野泽近1400a环境演变可以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625-940 AD期间,为湖泊水位较低沼泽相沉积环境,气候较干冷;940-1250 AD期间,在中世纪暖湿气候背景下,湖盆频受黄河洪水入注,湖盆扩张,水位抬高;1194 AD开始,黄河河道南迁至黄海入海,大野泽逐渐演变为河流相沉积;1250-1540 AD期间,河流水动力较强,气候较湿润;1540-1860 AD期间,河流水动力表现出减弱趋势,气候转干冷,对应小冰期;1860 AD之后,黄河再次改道北迁至渤海入海,大野泽再次接受黄河洪泛注入,但由于前期湖区抬高成陆,该区域仅作为黄河泥沙承载区。  相似文献   
33.
徐东桂 《海岸工程》2009,28(4):89-94
以高含沙量著称于世的黄河,在促进华北平原形成的同时,也在蚕食着渤海。仅千年时间,淤埋渤海造陆1万km^2。进入海洋世纪的当今世界,海洋国土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经济、交通和战略意义重大。黄河下游历来游荡于天津、上海之间,现行流路也只有144a的历史。因此,改道黄河,重新引导泥沙输入黄海;既保护渤海,又在不影响领海的前提下,扩大我国国土面积。不失为两利无害的千年万年大计。  相似文献   
34.
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对于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存在4种不同看法,各自以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这一时期中国东部海域沉积演化和地貌变化.根据历史文献和其他论述,讨论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泛滥和改道,并研究对海洋沉积和海岸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1128-1494年黄河从来没有全流入渤海,没有交替入黄海和渤海,也不能...  相似文献   
35.
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华北平原用不同河道进入渤海。自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分两支,北入渤海,南注黄海。1580年治河后,黄河只有南支汇淮河入黄海,到1855年再恢复单支入渤海。黄河4次大改道的历史可以印证地图成图年代。《坤輿万国全图》上的黄河分两支,为1194—1580年状态,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时代的黄河,他们应该目击而未更正,证明两者均没有参加《坤輿万国全图》的测绘,地图存在远较二人时代为早。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黄河只表示南支入黄海,是1580年以后的材料,比1541年的《广舆图》资料更新。地图制作有勘探、测绘、拼合、制版、印刷、翻译等步骤。严格来说,地图最重要的创作者是勘探测绘者,其他的任务是后勤,翻译重绘更是省事。《中国新地图集》主要制作人不是卫匡国,实为中国历代省、县、乡分工测绘,明代统其成,已用经纬线,球形投影绘制。《坤輿万国全图》则是郑和等率领大航海的经验总结。卫、利、李等人只参与翻译,添加地名和序言。这两份外国保存的中国地图重现中国历史,证明郑和时代的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近代地图学为中国原创,中国地图学西传才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36.
黄河是世界闻名的多沙性河流,历史时期就不断淤积、决口改道,且淤积速度不断加快,决口改道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发展和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时期流域内人口的增加、耕作方式的改变及其对植被造成的破坏都对中游地区侵蚀的加剧、来沙的增加,以及下游地区河道的淤积及决口改道的发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38.
黄河改道后河口至黄河海港海岸冲淤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8月,黄河经人工改道,由清8断面处向东北方向人海。改道后必然引起河口地区泥沙冲淤发生新的变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黄河经人工改道后能否实现孤东油田油气资源由海上开采变陆地开采及对黄河海港冲淤变化的影响。通过改道前及改道后的四次测量资料,详细分析了黄河改道前后4年间,黄河口至黄河海港区域泥沙冲淤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9.
赣江下游河道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改道变迁。每次变迁都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因此了解和认识古河道的变迁,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将会带来一定的帮助。对赣江下游历史上的几次河道变迁扣近期的河道演变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其演变主要表现在河道洲滩冲淤的交替、河流走势以及主汉易位等,总体趋势是淤大于冲,且趋于加剧。因此,出现多数洲滩淤胀扩大扣淤积合并扩大,河槽变窄、河床变浅等现象;河道变迁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引起洪水位上涨,对两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0.
李秋香 《地球》2012,(1):64-67
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是,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既不是位于市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