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1篇
  免费   3888篇
  国内免费   4621篇
测绘学   28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812篇
地质学   18775篇
海洋学   92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15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23篇
  2022年   767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632篇
  2019年   643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570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690篇
  2014年   1006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991篇
  2011年   951篇
  2010年   809篇
  2009年   848篇
  2008年   864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772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768篇
  2003年   737篇
  2002年   794篇
  2001年   814篇
  2000年   719篇
  1999年   744篇
  1998年   720篇
  1997年   704篇
  1996年   721篇
  1995年   707篇
  1994年   664篇
  1993年   572篇
  1992年   604篇
  1991年   517篇
  1990年   471篇
  1989年   387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1.
新疆库科西鲁克地区广泛发育基性岩脉,多呈岩墙、岩枝和小岩滴。基性岩脉岩石类型为辉长岩和辉绿岩。辉长岩属于碱性玄武岩,而辉绿岩属于过铝质碱性系列碱玄武岩与粗面玄武岩过渡型,其形成深度(浅成相)比辉长岩浅(中深成相)。区内基性岩脉形成于闭合边缘岛弧、活动陆缘造山带环境,是由幔源原生岩浆经过分异并同化混染地壳物质而形成,结晶分异是控制岩浆演化的主要因素。辉长岩中δEu具有弱的亏损。辉绿岩δEu为正异常,而C e均具弱亏损,成岩氧逸度较高,其成因与典型的I型花岗岩类相似,为壳幔混合型。辉长岩偏幔源,而辉绿岩偏壳源,可能为幔源岩浆上侵受围岩混染所致。辉长岩年龄(119 M a)要比辉绿岩年龄(46.1M a)老,辉长岩为冈底斯陆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拼贴过程中,逆冲挤压结束的标志,辉绿岩为大规模逆冲挤压剪切结束,青藏高原隆升初期拉张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2.
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样式始终不明朗,特别是对燕山期变形始终存在争议,故选择黄骅坳陷中区中生界作为重点剖析对象,通过大量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背景,提出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印支晚期东西向宽缓褶皱及后期逆冲构造变形期、燕山早期挤压走滑构造变形期、燕山中期继承性挤压与右旋张扭构造变形期、燕山晚期一喜山期区域性伸展构造变形期。  相似文献   
113.

以叶尔羌河山区流域为研究对象, 利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工具获得1357个集水区的面积-高程积分(HI)值, 定量化研究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缘叶尔羌河山区流域的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1)叶尔羌河山区流域的1357个集水区面积与HI均值的相关性较差(R2=0.0936), 表明集水区面积对HI均值的影响较小; 2)HI值介于0.0717~0.6485, 均值为0.4056, 整体处于地貌发展的壮年期, 是构造、岩性和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HI均值排序为断裂带区域(0.4148)>整个流域(0.4056)>非断裂带区域(0.4004), 表明构造活动是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断裂带的规模和活动性; 4)非断裂带区域不同岩性的HI均值排序为: 变质岩(0.491353)>冰、雪及现代冰川(0.491351)>花岗岩(0.4426)>海相沉积岩(0.4098)>陆相沉积岩(0.3890)>海陆交互相沉积岩(0.3813)>第四系沉积物(0.3598), 表明岩性是地貌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且岩石的抗侵蚀能力差异是影响岩性与地貌的关系的重要因素; 5)气候主要通过降水和气温控制河流径流量来影响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进而影响流域内地貌发育, 多年平均年降水对流域的地貌发育的影响较小, 多年平均年气温对流域的地貌发育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是气候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4.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115.
张训华  郭兴伟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2):3861-3868
在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的研究过程中,板块构造理论用于解释中国复杂的大陆动力学过程有所局限,而中国本土的大多数大地构造观点无法展开洋陆对比研究.朱夏和刘光鼎对中国大陆边缘和中国大陆的构造演化历史和动力学体制有其独到的见解,即以活动论为内涵的全球构造理论,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方法论和认识论等内容,提出块体构造学说.块体构造学说在用板块理论解释新全球构造阶段构造现象的基础上,将块体和结合带赋予新的定义和内涵,作为板块之下的二级构造单元,用以表示古全球构造阶段的大地构造单元.本文在简要介绍块体构造学说提出的历史和背景基础上,简述对中国海陆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理解,系统阐述块体构造学说的大地构造体系,明确块体和结合带的定义、分类和特征,作为正在编制的"中国海陆大地构造格架图"中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红柳疙瘩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的北山裂谷带,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主要岩石类型为含橄榄石角闪辉长岩和角闪方辉橄榄岩,岩石中赋存钛铁矿,具有全岩矿化特点。岩体出露长度6 km,宽度0.5 km,呈NE向展布,岩体经逆断层作用推覆至中生代碎屑岩之上。本文对矿区橄榄岩开展主要元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石m/f比值为0.16~0.33,为富铁质超基性岩,具有低碱(Na_2O+K_2O)、MgO,高TiO_2、Al_2O_3和TFe(Fe_2O_3+FeO)特征。AR-SiO_2和FAM图解显示岩体原始岩浆属亚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岩体具有较低的Mg#(0.30~0.49),说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钛铁矿的富集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相关。红柳疙瘩钛铁矿经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圈定钛铁矿36条,主要矿体有7条,长度200 m~700 m,控制斜深75 m~150 m,平均厚度4.02 m~13.97 m,呈层状、不规则透镜状,TiO_2平均品位6.37%~7.19%,TFe品均品位为14.60%。对该岩体含矿性分析,有助于北山地区的勘查找矿。  相似文献   
117.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内广泛发育二十二站组,其形成时代及物质来源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的基础上,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探讨了二十二站组形成时代、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及沉积物来源.测年结果显示132个测点年龄主要分布在4个群落,分别为508.3~492.3 Ma;486.9~435.5 Ma;278.3~254.2 Ma;209.5~178.1 Ma.本次获得二十二站组最小碎屑锆石年龄为178.1 Ma,并结合漠河盆地东西部碎屑锆石的年龄,综合认为二十二站组形成时代应为中晚侏罗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十二站组砂岩的稀土元素与活动大陆边缘的稀土元素曲线吻合较好,且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La、Th、Zr、Hf),地球化学特征与活动大陆边缘相似.综合古流向、源区母岩分析、碎屑锆石测年分析、微量元素特征等诸多因素,本次研究认为本区二十二站组砂岩的母岩主要来源于盆地南缘广泛分布的前中生代沉积-变质基底(兴华渡口岩群、佳疙瘩组、额尔古纳河组等)及各期中酸性火成岩.  相似文献   
118.
1654年7月21日甘肃省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 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 复杂的构造几何特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一系列北东向断裂. 礼县—罗家堡断裂为一条北东东向的左旋走滑活动断裂, 错断了含有仰韶文化红色陶瓷片的一级阶地堆积物, 阶地面上断层陡坎高约1.5 m. 沿断裂带发现冲沟的左旋位错量为3~10 m, 晚更新世黄土中残留的断层陡坎高4.5~8 m. 其中两条冲沟中发现裂点, 高3.5~3.9 m, 距断层陡坎的距离为16 m. 礼县—盐关—罗家堡—天水镇一带发育大量的滑坡, 长轴走向与礼县—罗家堡断裂一致, 滑坡体后缘、侧壁陡峭, 出露晚第四纪黄土, 鲜有植被覆盖. 礼县—罗家堡断裂为1654年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综合分析认为, 受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 被西秦岭北缘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和岷县—宕昌断裂围限的礼县次级地块向南东滑动可能导致了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生. 断裂北、南两侧地壳电性结构的差异为强震的孕育提供了深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9.
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昆仑小庙辉绿岩脉侵位于前寒武纪金水口群变质基底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以低TiO2和较低的MgO,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贫P2O5,Na2O>K2O,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和LREE,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地壳源区对辉绿岩的影响很大,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裂谷初期环境。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1 996~2 428 Ma年龄可能代表岩浆捕获锆石年龄,形成于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3个较一致点的加权平均年龄(733.6±6.6) Ma(MSWD =0.038)为辉绿岩结晶年龄,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东昆仑地区裂解的时间,这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0.
从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晚石炭世珍子山组的发育特征,分析了与赋煤有关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珍子山组含煤段沉积厚度比较稳定,含煤性较好,受后期构造破坏较轻,是较好的赋煤区。该研究为密山地区进一步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