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782篇
测绘学   29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2404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71.
河南永城市东城区是一个新建城区,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但该市缺少基坑支护设计实例资料。介绍了某商住楼基坑排桩+深搅桩的支护结构方案及其设计计算过程,总结了其支护效果,为该市基坑方案设计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72.
大陆碰撞成矿作用:I.冈底斯新生代斑岩成矿系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火山岩浆弧和大陆碰撞带是产出巨型斑岩矿床的两类重要环境.岩浆弧环境的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业已建立,而大陆碰撞环境的斑岩矿床则研究薄弱.在青藏高原,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导致了大规模斑岩成矿作用,在主碰撞期(65~41 Ma)发育沙让式斑岩Mo矿和亚贵拉式斑岩-矽卡岩型Pb-Zn-Mo矿床,在晚碰撞期(40~26 Ma)形成明则式斑岩Mo矿和努日式斑岩-矽卡岩型Mo-W-Cu矿床,在后碰撞期(25-13Ma)产生驱龙式斑岩Cu-Mo矿床.这些矿床构成了3条规模不等的成矿带,分别发育在冈底斯的北带(中拉萨地体)、南带(泽当弧地体)和中带(南拉萨地体).冈底斯含矿斑岩系统通常为多期多相浅成侵入杂岩体.含矿斑岩以高K为特征,多为高K钙碱性岩和钾玄岩系列.含Cu斑岩以二长花岗斑岩为主,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亲和性,含Mo斑岩以花岗斑岩为主,显示大陆壳成因特点.微量元素和Sr Nd 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Cu斑岩来自碰撞加厚的西藏镁铁质的新生下地壳(如角闪榴辉岩),早期卷入新生下地壳的幔源物质及硫化物的重熔为斑岩岩浆提供了部分金属Cu、Au和S;含Mo 岩浆来自古老的西藏镁铁质下地壳(如角闪岩)的部分熔融,金属Mo主要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冈底斯含矿斑岩均含有不同成分的微粒镁铁质包体(MME),并显示典型的长英质与镁铁质岩浆混合特征.以MME为代表的含Cu富H2O幔源岩浆,或底侵于冈底斯地壳底部,为下地壳熔融提供了热和H2O,或注入长英质岩浆房,为斑岩系统提供了部分金属cu和S,并提升了岩浆氧逸度.冈底斯斑岩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受控于斑岩就位的地壳环境.在斑岩体侵位的花岗岩基环境,其良好的封闭性导致热液流体(岩浆出溶)以斑岩岩株为核心向外扩散,形成环状蚀变分带,并主要在钾硅酸盐化带发生Cu-Mo矿化;在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环境,碳酸盐建造发生矽卡岩化和金属淀积,不透水的细碎屑岩层阻挡热液流体扩散,热液矿化围绕斑岩体发育,形成斑岩型Mo-矽卡岩型Pb-Zn Mo或Mo-W-Cu 成矿系统;在层火山沉积环境,良好的封闭盖层导致岩浆流体与天水强烈混合以及混合流体的长距离侧向流动,发育大面积蚀变岩盖,形成上部浅成低温热液Au Cu和下部斑岩型Cu-Mo成矿系统.结合区域构造岩浆分析,笔者认为,发育于冈底斯碰撞带3个不同碰撞期的幔源岩浆上侵-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浅成侵位-斑岩成矿系统,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三阶段碰撞的不同深部过程,据此提出了大陆碰撞过程中斑岩型矿床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73.
毛洁 《探矿工程》2019,46(10):62-65
山东禹城通裕阳光豪庭基坑支护工程中因设计及施工工艺对周边建筑物影响较大,针对地层及周边环境对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进行优化,采用旋喷扩大头锚索,改变支护桩钻进及下笼方法,局部采用SMW工法,施工中加强监测,以上措施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施工经验可供以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74.
王永生 《探矿工程》2000,(1):46-46,48
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大楼基坑开挖深度6.0m,直立开挖,需支护面长度23m,地层为杂填土,采用喷锚支护技术,锚杆长度5.5~8.0m。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有土体松动、锚孔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邻近建筑物基础下沉与抬升,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75.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强之  吴尚全 《现代地质》1999,13(3):315-322
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门沟金矿以其特殊的钾长石化蚀变而备受注目。通过对哈达门沟金矿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钾长石化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指出哈达门沟金矿石英脉旁为钾长石化而不是绢英岩化的原因是因为矿床形成部位深、形成温度较高、成矿介质偏碱性并具较大的m(K+)/ m(H+) 值。据此归纳华北地台热液金矿床的蚀变( 矿化) 垂直分带由下而上为: 钾长石化带( 细脉浸染型矿化)—绢英岩化带( 蚀变岩型矿化) —硅化脉带( 石英脉型矿化) , 进而指出该分带模式的成矿和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6.
目前城市空间日益紧缺,在城市内进行基坑开挖面临的狭小空间、复杂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基坑工程设计的重点难点;同时,在工程设计整体向地下要空间的思路下,基坑大多开挖深度较深。结合北京市昌平区某基坑工程设计案例,介绍了复杂环境下基坑优化设计,该基坑紧邻周边建筑物,周边建筑物基础埋深、基础形式、建筑年代、使用功能各异,根据环境条件,设计采用了"多标高+降台阶+不同参数"的桩锚支护体系,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设计管理,支护结构工艺简单、节约造价、动态灵活,同时保证了基坑工程安全,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77.
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及围岩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认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围岩和构造空间;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岩体及热力学条件,该期次火山岩浆的侵入并作用于不同的围岩,形成了由斑岩型Cu、Mo矿,浅成热液型Ag、Pb、Zn矿等组成的一系列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978.
复杂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剑青  王宏图  李晶  张宪  胡国忠 《岩土力学》2010,31(11):3599-3603
以方斗山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距离隧道洞口10 m处断面支护结构为例,分析了该断面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水平应力、竖向应力、竖向位移、锚杆轴力及支护结构破坏域等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并对该断面支护结构特征点的稳定性进行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掌子面与断面间距离小于30 m左右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支护结构应力及位移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后支护结构应力及位移基本收敛,且收敛值均较小,表明支护结构是稳定的。对隧道初次支护应力及锚杆轴力的现场监测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79.
对成矿溶液性质的认识是矿床成因和预测矿床的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讨论“酸性成矿溶液成矿机理”的报导甚少。作者认为,既然火山气体冷暖水是强酸性的,地壳中的岩浆气液冷凝水必然也是强酸性的,其pH接近于零,由岩浆气液冷凝水演变成的合矿溶液及其成矿作用在地质中可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本文讨论了岩浆气液冷凝水向含矿溶液转变的条件和机理、含矿溶液成矿的条件和机理,以及随后溶液又向近中性卤水成分演变的规律。本文以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热液交代改造型矿床为例,揭示地壳中酸性含矿溶液成矿的普遍规律及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980.
基于PSO-SVM非线性时序模型的隧洞围岩变形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谙男 《岩土力学》2007,28(6):1176-1180
现场量测获得的围岩变形信息,从宏观上反映了地下洞室围岩-支护系统力学性态变化。为克服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过学习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的粒子群支持向量机方法,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避免了人为选择参数的盲目性,提高了预测模型的训练速度和预测推广能力。利用这种非线性智能预测方法,基于监测数据滚动预测围岩变形,可以及时优化和调整施工步序,保证洞室的稳定性。将该方法用于清江水布垭电站地下厂房的围岩收敛变形预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