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89篇 |
免费 | 1489篇 |
国内免费 | 17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79篇 |
大气科学 | 981篇 |
地球物理 | 899篇 |
地质学 | 6470篇 |
海洋学 | 1051篇 |
天文学 | 95篇 |
综合类 | 966篇 |
自然地理 | 6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356篇 |
2022年 | 407篇 |
2021年 | 403篇 |
2020年 | 297篇 |
2019年 | 362篇 |
2018年 | 278篇 |
2017年 | 292篇 |
2016年 | 363篇 |
2015年 | 431篇 |
2014年 | 693篇 |
2013年 | 585篇 |
2012年 | 709篇 |
2011年 | 596篇 |
2010年 | 584篇 |
2009年 | 617篇 |
2008年 | 584篇 |
2007年 | 551篇 |
2006年 | 513篇 |
2005年 | 468篇 |
2004年 | 433篇 |
2003年 | 457篇 |
2002年 | 459篇 |
2001年 | 410篇 |
2000年 | 348篇 |
1999年 | 298篇 |
1998年 | 337篇 |
1997年 | 298篇 |
1996年 | 299篇 |
1995年 | 268篇 |
1994年 | 263篇 |
1993年 | 189篇 |
1992年 | 203篇 |
1991年 | 151篇 |
1990年 | 136篇 |
1989年 | 14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231.
东天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东天山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富集区之一,通过初步研究,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区内金属矿床划分为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并对每个成矿亚系列形成的构造环境和主要地质作用进行了简要论述,进而探讨了该地区区域成矿规律与构造演化的关系,总结了该地区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导致该地区独具特色的内生金属矿床侧向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232.
获取煤岩体原位物理力学参数是煤炭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瓦斯原位参数精准测量是实现煤矿安全开采的基本保障。针对煤矿原位瓦斯参数测不准的技术难题,结合煤矿井下取心的技术特点,创新提出基于磁力控制的多向保压取心技术构想。基于复合磁场特性,自主设计了磁控自触发保压控制器,优化了取心触发及密封结构,关键保压构件实现磁控非接触式自触发及自密封,提升保压触发的容错率。自主研制了多向保压取心性能测试平台,基于该平台验证了保压控制器在不同取心角度的良好触发能力及自密封能力。集成磁控保压模块,形成多向保压取心装备,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了该装备可在多个方向实现保压取心,且保压能力可以达到6 MPa,满足煤矿保压取心条件。研究成果为深部煤矿多向保压取心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保压控制结构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3.
苏东41-33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北部南缘,长期沉积间断的风化壳不整合面形成复杂的岩溶古地貌,属苏里格气田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的重要勘探区。研究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法、残厚法和印模法,优选本溪组顶9号煤层和马家沟组马五5灰岩为标志层,深入探讨古地貌单元的恢复依据和划分标准,精细恢复岩溶古地貌形态,并明确岩溶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苏东41-33区块整体处于二级地貌单元岩溶斜坡之上,奥陶系古风化壳上下地层厚度可划分出上薄下薄、上薄下厚、上厚下薄等5种组合类型,细分古坡地、残丘和沟槽3个三级地貌单元;古地貌总体趋势走向为北高南低,出露层位展布由马五4过渡到马五1。中南部发育连片残丘,北部见小型零星残丘,恢复厚度低于15m,残留厚度超过85m;北部发育2条侵蚀沟槽带,充填厚度大于20m,残留厚度小于45m;古坡地分布范围广泛,周围被古残丘与沟槽所分割,残留厚度介于45m^85m之间,恢复厚度大于10m。古地貌类型对风化壳气藏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残丘及残丘边缘带的古坡地储层叠合厚度增大,溶蚀孔洞充填程度低,主力含气层保存完整且连通性较好,是寻找高产井的目标区,而岩溶古沟槽相对不利于天然气富集,所钻遇气井多为低产或无产能。 相似文献
234.
235.
结合武钢钢都花园住宅B6小区工程中夯扩桩的施工实际,阐述了夯扩桩的设计原理与设计计算方法,并在对夯扩桩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探讨了夯扩桩现场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6.
237.
SMA复合摩擦阻尼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效应及高阻尼性能,结合传统Pall摩擦型阻尼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SMA复合摩擦阻尼器。在建立阻尼器力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SMA复合摩擦阻尼器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位移幅值、加载频率等对阻尼器的等效刚度、单位循环耗能和等效阻尼比的影响,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SMA复合摩擦阻尼器在加卸载循环下会形成比较稳定的滞回曲线,表明这种阻尼器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238.
核电工程应用隔震技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观察和分析有关基底隔震技术在核电工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重点讨论如何将此类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应用于核电这一类十分特殊、十分重要、十分敏感而又十分复杂的工程中.文中指出隔震技术有很多优点,可以整体改进核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促进未来核电厂设计和建造的标准化,缩短建设时间,降低建厂的初始投资和生命周期中的运行... 相似文献
239.
潞安矿区井下地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山西潞安矿区的13个煤矿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完成了60个测点的原岩应力测量工作。实测数据表明:潞安矿区55%的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由于受埋藏深度与地质构造影响,矿区内各矿地应力值差别较大,但地应力大小总体上属于中等地应力值;潞安矿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从南到北变化较大,构造应力场呈现出多变的形态。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绘制了潞安矿区地应力分布图;分析了地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与埋藏深度的关系。煤矿井下地应力测量为井田开拓、巷道布置与支护设计等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参数,提高了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40.
以燎原井田已采区所揭露的层滑构造为基础,总结了该井田层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2#,3#煤层中层滑构造的差异性及其造成这种差异的的主要地质因素,并对层滑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