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9篇 |
免费 | 948篇 |
国内免费 | 2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44篇 |
大气科学 | 397篇 |
地球物理 | 781篇 |
地质学 | 1137篇 |
海洋学 | 303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274篇 |
自然地理 | 1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63篇 |
2023年 | 225篇 |
2022年 | 250篇 |
2021年 | 252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220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11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150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34.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InSAR)是获取地表形变的重要手段,由于InSAR数据获取的限制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精度误差等问题,在地灾隐患识别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联合地质灾害本身进行分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SAR技术与研究区孕灾背景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三峡库区巴东段的地灾隐患识别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使用ALOS-2 PALSAR雷达影像,应用时序InSAR技术得到了研究区的变形空间分布和变化速率,并结合研究区的孕灾背景,将易发性等级、坡度、工程岩组和是否与灾害目录重叠4个指标作为地灾隐患判别的指标,综合识别出19处疑似地灾隐患区,然后对疑似地灾隐患区进行了逐一野外核查,经验证地灾隐患识别成功率为78.9%。研究成果证明了将InSAR技术和孕灾背景相结合进行地灾隐患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可在区域灾害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影像分割是面向地理对象影像分析(GEOBIA)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分割评价有助于为影像选择合适的分割方法和最佳分割尺度。本文提出一种以遥感地学应用面向的对象为依据的分割方法分类及评价体系。首先将影像分割方法分为面向局部特征监测的典型目标识别和面向全局特征监测的面向GEOBIA的分割方法两组,进而针对这两组分割方法提出了两套分割评价测度指标及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在面向典型目标识别的分割方法评价中,使用区域内部非均质度、区域间灰度对比度、区域间散度对比度、边界点梯度和单位像素运行时间作为评价测度,并针对由于评价测度间的相关性而无法直接确定各测度权重分配的问题,提出利用熵权法为各个评价测度分配权重以获得综合评价结果的分割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可用于选择合适的分割方法。用于面向GOEBIA的分割方法中使用分割区域内均质性和区域间异质性作为评价测度,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选择最优分割尺度参数。本文通过定量试验论证了这两种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在遥感应用中具有实际意义。最后本文分析了影像分割评价方法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6.
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甘肃黑方台地区潜在的黄土滑坡开展了多时相编目、长时序监测以及失稳模式识别研究。首先,采用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波长的历史存档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对黑方台地区2006-12至2017-11间的潜在滑坡开展了识别研究,在2006-12至2011-03和2016-01至2016-11两个时间段均识别出数10处不稳定坡体,实地调查和光学遥感影像验证了InSAR技术识别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然后,对典型不稳定滑坡体采用高空间与高时间分辨率的TerraSAR-X数据开展了长时序监测,结果表明,在InSAR监测期间,累积形变最大的滑坡体在随后的时间里均发生了滑动,并成功地捕获到滑坡体形变加速的时间点。最后,利用升降轨SAR数据开展了黄土滑坡二维形变监测研究,基于滑坡的二维形变特征并结合地形图以及光学遥感影像进一步研究了滑坡的失稳模式,现场调查结果验证了所获得滑坡失稳模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7.
实时动态(RTK)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既有轨道勘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传统水准测量效率低且由于高程误差,GPS-RTK尚不能替代传统水准测量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化二次曲面拟合模型,研究不同间隔控制点条件下的高程拟合精度. 为此,在试验现场分别获取同点位系列的内外轨RTK及水准测量高程数据,分析了基于RTK的轨面GPS高程测量数据应用可行性及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在引入一定控制点条件下,在500 m间隔内采用自动化二次曲面模型拟合后得到的GPS高程数据可较好地满足既有线勘测要求. 相似文献
38.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fluorescence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Jiaozhou Bay,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method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of the entir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 (EEMs) data sets of samples collected from Jiaozhou Bay, Chin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ultivariate analysis facilitates the complex data treatment and spectral sorting processes, and also enhances the probability to reveal otherwise hidden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water samples as revealed by multivariate results has been used to track the movement of DOM material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interpretation is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substance tracing technique, which show that the substance discharged by Haibo River can be distributed in Jiaozhou Bay. 相似文献
39.
交会图和Carbon软件在火山碎屑岩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火山岩储层的特殊性(复杂性、离散性和随机性),应用交会图及Carbon软件对火山岩测井解释中岩性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技术关键是交会图的选取,以交会图和Carbon软件为基础实现对岩性的识别。将研究方法应用在海拉尔地区火山碎屑岩岩性识别问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岩性解释符合率80%。 相似文献
40.
叙述了中小型厂区高精度施工方格网的测设。简述了如下问题,施工方格网现有技术标准和岩土工程施工等对施工方格网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测量控制点点位精度之间的匹配关系,方格网的布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