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取湖北省四湖流域螺山排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排涝模数,并分析水面率、水旱比、城市化和灌溉方式及其变化对排涝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涝模数随着水旱比和水面率的增加而减小,而随着地面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水面率对排涝模数的影响大于水旱比和地面硬化率的影响;同水稻的传统灌溉相比,间歇灌溉下的排涝模数较小。由于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在10年一遇3日暴雨的排涝标准下,该地区排涝模数由1994年的0.38m3/(s·km2)上升到2011年的0.46m3/(s·km2),大约相当于1994年下垫面条件下的19年一遇3日暴雨的排涝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水质的变化是一种随机过程.本文以太湖梅梁湾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质变化的超标风险率.基于随机过程理论,构建了成丛随机点过程复合模型,估算了水质主要指标的超阈值风险率,并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证明该模型的合理有效性.通过对4个水质指标超阈值风险的分析得出总磷、总氮的高风险性,提出应尽早做出有效预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警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的风险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燊  刘曾美 《水文》2011,(4):12-17
基于Copula理论与方法,以广州1951~2010年的日降水为例,以最大日降水量为基准,构建最大日降水量(W1)与历时3日(W3)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W1)与历时7日(W7)降水量两个组合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式。经择优检验建立了边缘分布为广义极值和P-III型的Gumbel-Hougaard Copula两变量联合分布。随之,推算了两个组合降水的同现重现期和设计暴雨值。最后,依据条件分布计算了在大于或小于年最大日降水量特定设计暴雨条件下超过历时3日或7日降水设计值的风险率。  相似文献   
14.
旱涝碱咸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平原东部淡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海河的治理,解决了排洪排涝排成出路.春季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夏季利用伏雨洗盐排成,增大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以土壤与潜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促使水资源采补平衡,降雨灌溉淋洗脱盐强于干旱蒸发积盐过程,地下水淡化强于矿化过程.实现旱涝碱成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浙江气象》2014,35(3):10-13
正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部署的"五水共治"是造福子孙后代,深得民心的宏伟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五水共治"中,防洪水、排涝水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梅汛期和台汛期的大暴雨为洪涝灾害推波助澜。2013年10月秋台风"菲特"带来瓢泼暴雨,余姚县城数日被洪水围困,几乎成了一座"孤岛",令人触目惊心。"菲特"影响杭州时,日雨量竟高达246.4mm,创下了台风影响杭州市区的历史记录。杭  相似文献   
16.
姚鹏飞 《地球》2014,(7):44-47
去年“菲特”强台风使余姚“水漫金山”、各地市民“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等事件,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也给浙江省带来了深刻教训和反思。当今,浙江同时面临几大水问题:“水多了”——洪涝灾害频发,防洪排涝问题不容乐观;“水脏了”——水污染严重;“水少了”——水资源短缺。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此,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重大决策。“五水共治”事关当前,关乎子孙,功在千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上海地面沉降防治策略研究的一个考虑因素,主要通过分析对比黄浦江外滩防汛墙沉降监测结果与工程沿线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结果,以及海平面上升对防汛墙防御能力的影响,得到区域地面沉降对防汛墙沉降作用明显、地面沉降叠加了海平面上升因素将进一步降低城市防洪(潮)排涝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下的未来地面沉降防治策略,包括重大市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实施地面沉降分区管控、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建立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等。  相似文献   
18.
以SWMM 模型为平台构建已建城市区域排涝模型,以广州市芳村高尔夫地块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实测降雨、径流等资料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模拟在不同暴雨重现期下已建城市区域雨水管网的排涝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遭遇2 a 一遇暴雨时,J14、J15 和J31 等3 个排水节点出现积水;当遭遇5 a 一遇时,J15 片区和J31 节点出现较为严重的积水,其中J15 和J31 节点积水量分别达到1 674、546 m³;积水时间分别为0.5、0.4 h。针对研究区域排水管网排涝能力偏低的现状,建议结合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措施,削减暴雨洪峰流量,提高区域排涝能力。文章构建的已建城市排水管网排涝能力评估方法,可识别区域主要积水黑点及管道满流管段,提供了一种动态、定性和定量评估排水管网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区间暴雨和外江洪水位遭遇组合的风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域区间的治涝方案以及排涝设施的规模都与区间暴雨和外江洪水位的遭遇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研究区间暴雨与外江洪水位遭遇的风险规律.采用copula函数建立区间暴雨和外江洪水位的联合分布,用联合概率密度来描述两者遭遇的机率,提出了以遭遇为设计组合的排涝风险率和重现期的分析方法.实例研究表明,copula函数能够较好地模拟广东省阳山县区间暴雨与外江洪水位的联合分布;联合概率密度曲线表现为明显的正偏态分布,对于不超过10年一遇的暴雨,遭遇同频率的外江水位的机率最大;但对10年一遇以上的暴雨,最大遭遇机率的外江水位的重现期低于暴雨重现期;对任一排涝重现期,则有成反相关的区间最大暴雨和外江洪水位重现期的多种组合方案,且任一组合方案的暴雨重现期都大于排涝重现期.  相似文献   
20.
水库洪水预报子系统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玉英  王本德 《水文》2001,21(2):1-4
将改进的一次二阶短AFOSM法应用于水库洪水预报子系统的风险分析中,在AFOSM法框架下,对水库洪水预报子系统的风险做了定义和描述,并以柴河水库为例,对风险率进行了定量计算,表明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