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1篇
  免费   1444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测绘学   609篇
大气科学   831篇
地球物理   874篇
地质学   3717篇
海洋学   873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430篇
自然地理   602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陕西省城市竞争力及其通达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九全 《地理科学》2008,28(4):471-477
以陕西省的10个地级市: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榆林市和延安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对外经济和联系及基础建设和交通四个方面共24项指标,运用SPSS16.0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城市竞争力,得到城市竞争力得分的情况,以最短距离原则选择距离指标、时间指标和通达性系数来衡量城市的通达性水平的高低,得到不同速度下通达性水平的空间格局,计算各城市以一定速度在1、2、3、4小时内能到达其他城市的数目,并对竞争力得分和通达性水平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城市竞争力和通达性水平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都是呈现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核心-外围"的格局,核心即西安市和咸阳市,由核心向外围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和通达性水平逐步降低。通达性与竞争力水平二者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2.
结合带局部地段被与结合带演化密切伴生的各类盆地盖覆是各造山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而初步将盖覆结合带的盆地划分为二类 :一是以边缘前陆盆地为代表的盖覆结合带而不破坏结合带的纵向盖覆性盆地 ;二是以横推断层盆地为代表的盖覆且破坏结合带的横向破坏性盆地。区内海相侏罗纪盆地实为与空喀拉温泉澜沧江结合带演化密切相关的盖覆结合带的陆内俯冲型边缘前陆盆地。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证实了结合带在盖覆层之下仍存在 ,更说明结合带两侧板块构造建造对比明显有异 ,分属两类不同性质的大陆边缘 ,进而得出了结合带在研究区内潜伏于盖覆层之下的结论 ,从而建立了结合带存在的三方面的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43.
2007年1—6月,江西省自然灾害总体发生程度略轻于常年同期。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暴雨洪涝、雷电、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低温冻害和大雾等也有发生。全省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袭击,呈现历时短、强度大、对流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较重。雷击灾害损失严重,死亡75人。  相似文献   
44.
为了科学地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基于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结合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5个因素,结合GIS技术与方法,提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岩性、与断层距离、降雨量、与水系距离、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质地、水力侵蚀、人口密度、与道路距离等13个致灾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与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获得了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其中,随机森林模型的结果表明:极低易发区面积占比最高,达56.98%,多位于研究区南部,高、极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共12.89%,位于中部与东北部,该区是地质灾害预防和管理的关键区域;NDVI、高程、人口密度和降雨量等是灾害发育主要影响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8.12%。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的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已有灾害密度统计等验证结果均表明易发性分析和分区与实际灾害分布情况吻合度高,其AUC(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56和0.907,说明两种方法均可实现有效预测,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随机森林模型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预测性能优于Lo...  相似文献   
45.
梅雨锋的典型结构、多样性和多尺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天气尺度梅雨锋的天气学定义基础上,利用GMS-5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常规气象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与最终分析资料对2002年长江流域典型梅雨期6月26—28日和二度梅期间7月23日、1998年5月梅雨与7月二度梅共4个梅雨锋个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归纳了梅雨锋结构多样性;并着重对典型梅雨期的梅雨锋发展过程、水平以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多种物理量场(包括风场、温度场、急流、锋区、假相当位温、散度、垂直速度、静力稳定度等)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个例,不同的地区和时期,一次梅雨过程的不同阶段,梅雨锋的结构和性质都有可能不同,它可以从比较接近极锋的性质过渡到接近赤道锋的性质。在水平结构上梅雨锋是在高、低纬度不同尺度的环流系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从而造成了梅雨锋结构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对典型梅雨锋结构进行综合分析表明梅雨锋对流层中下层锋面由强假相当位温水平梯度形成;梅雨锋南侧为暖湿气团、北侧为变性气团;梅雨锋南面为西南季风、北面为偏东气流;梅雨锋的上升运动和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梅雨锋的前沿;梅雨锋上方对流层上半部存在与副热带高空急流相配合的高空副热带锋;对流层上部的高空热带东风与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构成了梅雨锋降水的高空辐散流场。根据典型期梅雨锋以及二度梅倾斜型梅雨锋的对流层上、中、下水平环流特征,给出了梅雨锋的多尺度概念模型,主要包括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对流层高层的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高空热带东风急流与南亚高压、对流层中层的副热带高压与北方的短波槽以及对流层低层的行星尺度季风和切变线。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发生液化前后斜群桩的动力响应相关问题,利用土工离心机振动台进行了饱和砂土场地条件下的斜群桩物理模型试验.通过试验分别对土层响应、桩身弯矩以及桩顶承台加速度和位移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不同荷载作用下土层液化范围的改变导致了土层加速度峰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大或缩小现象;砂土液化前后桩身...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膀胱经罐灸法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将60 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头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膀胱经罐灸法,对比2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平衡膀胱例数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减少,平衡膀胱例数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头针联合膀胱经罐灸法可以提高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8.
为探讨盘县土城向斜龙潭组物源及沉积环境,对ZK402号孔龙潭组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龙潭期的水体为微咸水—半咸水的淡水环境,水体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水体分层及底层水体呈现H2S的厌氧环境;泥岩中稀土含量高,源岩主要为钙质泥岩和碱性玄武岩。根据砂岩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电子探针等综合分析,在龙潭组中识别出三角洲和障壁砂坝—潟湖沉积相以及三角洲前缘、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潮坪、潟湖等亚相,龙潭早、晚期以潟湖相为主,龙潭中期以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广泛发育为特征。  相似文献   
49.
本文自和田玉的内涵论述起,阐述了以主要组分为透闪石、有玉性的玉石为和田玉。当今我国和田玉名词的确立是对世界宝石学的发展和贡献。提出透闪石亚族的建议,并突出其中的金属离子,较清楚论述了各金属离子-透闪石的品种(如镁-透闪石)及其玉石。探讨了人们对和田玉的认识性问题。对养玉,按照不同的人群分出了不同的养护方式供爱好者参考、应用。论说了籽料和田玉更受人们喜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油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定量表述参数渗透率级差(JK),渗透率是系数(VK),渗透率突进系数(TK)三者只是各自反映了一个特定的方面。很难从整体上反映油层渗透率非均质性,文中利用判别分析的邮一个新的参数:油层渗透率非均质性判别系数(R),作为上述3个参数的一个综合参数来描述油层渗透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