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92篇
地质学   625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LNG船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应力热点的疲劳可靠性。通过整船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浪向角规则波中各热点的应力频响函数,用谱分析法确定各热应力点在各短期海况下的应力范围模型,进而通过长期预报,用Weibull分布对各热点应力范围分布模型进行拟合并探讨热点型式和受载特性对参数变化的影响。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利用S-N曲线计算各热点的疲劳累积损伤值并建立极限状态方程,评估LNG船舯部典型热点的疲劳可靠性和结构的疲劳安全性。针对不同热点讨论了应力范围长期分布函数—Weibull分布参数的取值对典型热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并给出典型热点目标可靠性指标和长期应力范围极值之间的关系以用于指导设计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52.
中国木构架古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木构架古建筑地震损伤规律研究,制订相应的防震减灾规划,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文中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木构架古建筑震害资料,采用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方法,核定地震烈度、震害程度等关键指标,研究其地震损伤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木构架古建筑的震损程度与地震烈度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且与结构的刚度分布、结合构造和维护状况密切相关,其特征表现为低烈度下的易损性、高烈度下的抗倒性和地基失效的毁坏性。文中提出了基于台基、墙体、屋顶和木构架损伤状况的木构架古建筑的震害程度评定方法,确定了木构架古建筑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损伤规律,讨论了相应的抗震对策,并按照中国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确定了震害程度与地震烈度的关系,为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3.
考虑损伤的节理本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弹塑性损伤的理论框架内,讨论了节理等地质间断面的本构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反映节理面的损伤弱化,扩容和弹性刚度劣化等复杂特性。这个模型的另一优点是,塑性变形增量与屈服面是非正交的,但本构矩阵具有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在岩石力学的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中是至关紧要的。  相似文献   
54.
首先介绍了在不同压力组合下关于油母页岩的蠕变实验.实验表明,在瞬时扩容后,蠕变过程中的依赖时间的扩容持续增长.在引入反映岩石扩容程度时的损伤变量后,建立了损伤演化方程和本构方程以描述蠕变扩容的变化规律.最后,数值模拟了体应变与时间关系,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5.
水对岩石的损伤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首次运用损伤力学理论分析水对岩石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并把岩石扩容导致的体积变化引入损伤变量,建立了与应力状态密切相关的岩石水损伤变量的演变方程.实验证明,它能较好地描述岩石水损伤特征.  相似文献   
56.
论述了岩体损伤力学在岩体力学中的地位,并从细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对岩体损伤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见解,认为分形几何是研究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7.
本文用钢管混凝土柱作为结构底层耗能柱、用承重墙和隔震器控制结构底层倒塌破坏,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耗能-隔震柔性底层结构体系。通过本文12根钢管混凝土柱和文献[7]中7根钢管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实验,初步确定了钢管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模型的参数;通过两个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和一个纯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的拟动力实验,研究和比较了两类结构体系的地震损伤。  相似文献   
58.
地震后有损伤结构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内外结构被动控制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震后有损伤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抗震修复策略,即采用耗能减震装置进行结构的抗震修复和加固,并在文献[1]所提震后有损伤结构恢复力骨架曲线建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修复前、后结构恢复力的变化,给出了震后有损伤结构抗震加固设计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MRI在颈段脊柱急性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急性颈部脊柱外伤患者的MRI表观特点,并与CT及X线平片比较,结果:椎体骨折41例,椎体脱位3例,脊髓损伤30例,椎间盘损伤7例,结论: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作出明确的诊断,是急性颈椎损伤患者最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0.
采用线性化模型对随机地震作用下考虑循环损伤累积的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低于临界值的循环为疲劳损伤累积作贡献。高于临界值的循环实现临界值超越,为破坏作贡献。只考虑损伤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而不考虑结构动力反应的改变对损伤的影响。探讨了宽带随机过程作用下,结构损伤的计算方法问题。给出了考虑单周损伤随周数的增加而减少的一种模型,及不同幅值作用下循环的破坏极限周数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了结构损伤随循环次数增加的积累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初次超限理论,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