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62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9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Correction maps of P/S amplitude ratios for seismic events distributed in Xinjiang, 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a Bayesian Kriging method for the two seismic stations WMQ and MA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rection maps and variations of along-path features was analyzed and the validity of applying the cor- rection maps to improve performances of P/S discriminants for seismic discrimination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obtained correction maps can generally reflect event-station path effects upon corresponding P/S dis- criminants; and the correction of these effects could further reduce scatters of distance-corrected P/S measurements within earthquake and explosion populations as well as improve their discriminating performances if path effects are a significant factor of such scatters. For example, as corresponding Kriging correction map was applied, the misidentification rate of earthquakes by Pn(2~4 Hz)/Lg(2~4 Hz) at MAK was reduced from 16.3% to 5.2%.  相似文献   
302.
薄砂层厚度预测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难点之一。本文引入线性过渡介质理论,建立更为接近实际的楔状线性过渡介质模型,通过时域理论模型正演及频域响应特征分析,提出利用调谐频率信息预测薄砂层厚度的研究思路,并在实际应用中建立起一套相应的预测流程。实钻验证表明,预测出的薄砂体空间展布范围及厚度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03.
林晓星  王平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0):3477-3484
本文在考察分析原有的低纬度化极阻尼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原有阻尼因子的改造方法,即提出变频双向阻尼因子,改造后的阻尼因子不仅考虑了对振幅的压制,并兼顾了对相位谱的改造,同时还增加了频率控制因子.通过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检验,表明在低纬度地区,特别是在极低纬度地区,变频双向阻尼方法的化极结果能更有效地突出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304.
以四川及其邻区现有地磁台站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平滑伪魏格纳-维勒分布的时频分析方法(SPWVD),对其进行时频计算,并对康定地震、九寨沟地震附近地磁台站及中强震活跃时段与平静时段的川滇地区部分地磁台站Z分量滤波后周期为4. 4h的振幅变化特征进行回溯性震例分析。研究发现:2014年康定地震之前,震中附近7个地磁台站4. 4h振幅存在同步高值异常现象,其中5个台的幅值为震前所研究时段的最高值;九寨沟地震前,震中附近6个台站存在同步相对高值的异常现象,其中3个台的幅值为震前所研究时段的最高值; 2014年川滇地震活跃时期,该区域地磁台站普遍存在4. 4h振幅同步异常,台站数量多、振幅大,与此时间段内中强地震发生强度呈正相关,在时间上呈现短临特征; 2018年川滇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平静时期,4. 4h振幅变化较平稳,异常振幅相对较小,而后活跃期间同步异常的最大振幅增大且异常台站数量增加。综上所述,通过SPWVD时频方法对地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此得到的规律和认识,对未来川滇地区中强地震预测和研判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强弱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05.
孙楠  孙耀充 《地震研究》2020,(4):711-719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宾川气枪试验中激发条件对气枪信号振幅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水库水位对信号振幅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34 m为气枪激发试验的优势激发水位,能产生最强波形振幅能量,而水位变化的影响随距离缓慢减小。通过拟合给出了不同水位变化幅度与其产生的平均振幅变化率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可为实际波形运用中去除水位变化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波形振幅与激发能量及震源沉放深度呈近线性关系,即激发能量越大,震源沉放深度越深,气枪激发效果越好,越有利于进行远距离深穿透地下结构的探测。  相似文献   
306.
露天矿采场边坡的微震信号具有振幅弱、噪声多、信噪比低的特征,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WT)及Meyer自适应阈值提出分频降噪方法.首先,针对微震信号的频谱特征,设计一种频谱分割策略,将信号和噪声分解为不同的模态;其次,分析模态的频谱和能量,采用Meyer阈值函数自适应降噪,提高有效信号振幅;最后,借助阈值函数处理包含较少有用信号的模态,重构微震信号以保持其连续性,结果表明,降噪后微震信号信噪比(SNR)高、有效信息多,噪声少;通过多种方法对比,并用信噪比与均方根误差(RMSE)对本次降噪效果进行评价,本文方法较好的保留了微震信号有效信息,降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07.
叠前逆时偏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射地震勘探中的偏移成像技术是获取地下介质构造形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叠前深度域偏移方法中,目前工业界采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射线理论的波动方程积分解法和基于波动理论的微分波动方程单程波解法,这两类方法难以处理地震波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高陡倾角构造成像问题.近年来勘探地震学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叠前逆时偏移采用了双程波求解微分波动方程的算法,这种方法具有相位准确、不受介质横向速度变化和高陡倾角构造的影响、成像精度高、可以利用回转波正确成像等优点,从理论上弥补了当前工业界常规地震偏移所面临的成像缺陷.然而,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从理论走向实用尚需解决如下问题:计算速度和数据存储空间的节省、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震源子波的选择、数值模型边界条件的定义和假像的消除等等.对于计算速度和存储量大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将会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可以采取一些计算技术和存储策略来加以缓解.本文主要针对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震源子波的选择、数值模型边界条件的定义和假像的消除这些因素,利用简单模型进行了分析.对于反射波造成的传播路径上的假像,给出了一种振幅补偿滤波方法.对勘探地球物理学界给出的SEG/EAGE二维盐丘模型、Marmousi模型和本研究设计的崎岖海底模型进行了叠前逆时偏移成像,均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308.
应用振幅谱反演方法,对2009年3月25日黄海M_L 4.0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求解。在震源位置固定情况下,得到此次地震的地震矩为7.17×10~(14)N·m,矩震级约3.8级,最佳震源机制解为:走向40°,倾角80°,滑动角150°,与震中附近区域的中国断层线走向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09.
  • Vaughn Ball.Thin bed tuning analysis using AVO stratigraphy methods[C].SEG Expanded abstracts,1988,7:1213~1218.
  • Widess M B.How thin is a thin bed[J].Geophysics,1973,38:1176~1180.
  • 高静怀,汪玲玲,赵伟.基于反射地震记录变子波模型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J].地球物理学报,2009,52(5):1289~1330.Gao J H,Wang L L,Zhao W.Enhancing resolution of seismic traces based on the changing wavelet model of the seismogram[J].Chinese J.Geophys,2009,52(5):1289~1300.
  • 孙树海,牛彦良.薄互层条件下AVO技术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91,34(1):99~106.Sun S H,Niu Y L.The application of AVO techniqu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in interbed series[J].Chinese J.Geophys,1991,34(1):99~106.
  • 唐斌,尹成.基于高阶统计的非最小相位地震子波恢复[J].地球物理学报,2001,44(3):404~410.Tang B,Yin C.Non-minimum phase seismic wavelet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higher order statistics[J].Chinese J.Geophys,2001,44(3):404~410.
  • Zeng H L,Backus Milo M.Interpretive advantages of 90°-phase wavelets:Part 1-Modeling[J].Geophysics,2005,70(3):7~15.
  • 李振春,王西萍,韩文功.地震数据处理中的相位校正技术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3):768~774.Li Z C,Wang X P,Han W G.Review of phase correction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J].Progress in Geophysics,2008,23(3):768~774.
  • Lin L,Phair R.AVO tuning,SEG Expanded Abstract[C].1993,727~730.
  • Tetyukhina,et al.High resolution thin bed inversion based on the Bayesian approach[C].EAGE 69th conference & Exhibition,2007,357~361.
  • Gochioco L M.Tuning effect and interference reflections from thin beds and coal seams[J].Geophysics,1991,56(8):1288~1295.
  • Chopra S,Castagna J,Portniaguine O.Seismic resolution and thin-bed reflectivity inversion[C].CSEG Recorder,2006,19~25.
  • Marfurt K J,Kirlin R L.Narrow-band spectral analysis and thin bed tuning[J].Geophysics,2001,66(4):1274~1283.
  • >>更多...  相似文献   

    310.
    地球介质的衰减特性可以从地震波中的频谱信息中获取,并且能够提供地球内部结构非均匀性的重要信息.与大量的速度结构研究相比,对衰减结构的研究却较少,且大多仅对日本群岛局部地区做研究.本文运用ML振幅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获得了整个日本群岛上地壳的品质因子Q0值(1 Hz时的Q值).计算中共利用了日本Hi-net台网971个台站记录到的5559个地震事件,超过60000 条Sg波最大振幅-频率数据,并且满足震中距小于2°、震源深度小于10 km.计算结果表明,低Q0值区域主要存在于日本群岛的中央火山带,与日本新生代以来的火山分布非常一致;同时,位于从神户到京都东北地区、以及四国岛东部等地的非火山区,断层密集,对应的Q0值也很低;另外,西太平洋俯冲海沟与日本群岛东海岸之间的区域也是低Q0值区,这说明高温、岩石强烈破碎、深厚的沉积物是造成地震波强烈衰减的主要原因.高Q0值主要分布在中央火山带前缘与日本东海岸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