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72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燕山地区燕山期的挤压与伸展作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燕山地区中生代断裂演化、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和盆地演化的地质事实显示,燕山期不仅存在强烈的挤压作用,而且存在强烈的伸展作用。如果把整个侏罗、白垩纪期间的构造运动理解为燕山运动的话,那么燕山运动既形成强烈褶皱和逆冲推覆,又形成断陷地和为质核杂岩。整个燕山运动(旋回)包括3次挤压事件和3个伸展阶段,即早侏罗世末挤压事件(北票组沉积之后,海房沟组沉积之前)、晚株罗世末挤压事件(土城子组沉积之后,义县组沉积之前)和白垩末挤压事件(第三系沉积之前);早侏罗世盆地伸展阶段、中晚侏罗世盆地伸展阶段和白垩纪盆地伸展阶段。燕山期内发生了3次由伸展到挤压的转换。  相似文献   
482.
中国东部逆断层及油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把我国的沉积盆地划分为东部拉张,中部过渡,西部挤压,这种观点曾经束缚了人们的地震解释思路,在中国东部的剖面上出现逆断层现象而不能予以确定。事实上,中国东部总体上以拉张构造为主,普遍发育正断层,但在勘探中也确实发现了逆断层,且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从成因观点分析,这些逆断层主要可分为构造挤压型及重力滑动型两大类。构造挤压型逆断层按地质时代又可分为晚第三纪、白垩纪、古生代末等三个时期,它们分别对应于中国东部大地构造演化的三个“断陷—坳陷”旋回,断陷对应于构造拉张期,坳陷对应干构造挤压期,逆断层主要发育于坳陷发育时期。着重对两类逆断层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及油气赋存状态进行了论述剖析。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运动不是一张到顶的;晚第三纪的构造挤压逆冲断层与重力滑动逆冲断层在形成机理上是有区别的;逆同生断层在晚期干上覆地层中形成的浅层构造,应是次生油气藏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483.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深层动力过程与陆─陆碰撞新模型   总被引:46,自引:8,他引:38  
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与地壳短缩和其增厚的物理-力学机制是该区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圈、层结构与物质运移及其耦合的产物.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错综的深层动力过程是本质.基于地震Rayleigh波三维速度结构和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测结果,发现雅鲁藏布江南北两侧深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差异显著,并具有特异的深层动力过程.提出了印度板块地壳和上地幔物质向北"挺进",分别在不同档体阻隔作用下而终止于不同部位的双层"楔板"新模式,在南、北双向挤压力系作用下形成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复杂格局.  相似文献   
484.
挤压推覆造山与拉张伸展成盆的自组织转化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挤压推覆造山与拉张伸展成盆的转化成因机理概括为:褶皱-逆冲带临界楔角制约与重力蠕滑作用;增温,岩石圈热膨胀隆升减薄作用;剥蚀,重力均衡调整作用以及由于地球表面积的基本守恒而造成的岩石圈板块空间上的挤压收缩与拉张伸展的相互转化作用。强调岩石圈板块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开放性体系,因此上述转化实质上具有无序、随机的混沌性,但另一方面它们又受天体(包括地球本身)运行规律的宏观制约,从而又具有有序  相似文献   
485.
486.
浅议沂沭断裂系及其邻区金矿成矿作用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沂沭断裂系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期间的挤压作用造成了胶东地区钙碱性岩浆的侵入,同时形成了相应的金矿化。早白垩世期间沂沭断裂系及其邻区进入拉张应力环境,在形成胶莱走滑拉分盆地的过程中,于盆地边缘产生层滑动断层带,造成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的形成。燕山中期板块俯冲运动和地幔上涌等因素引起的区域性拉张作用使沂沭断裂继续向下深切张裂,向裂谷性质演化,造成沂南、临沂等地区较大规模中性偏碱性次火山岩型小岩体的侵入和火山喷发,在火山机构内或围绕次火山岩小岩体形成与中性偏碱性次火山岩有关的次火山岩型金矿化。沂沭断裂系及其邻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其相应金矿的形成均是与古太平洋各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7.
Osad.  SS 《世界地质》1991,10(1):143-144
贝加尔带并不是一个裂谷带,而是一个水平挤压带。为证实这一假设我们业已分析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方面的资料。分析是依据板块与旋转理论进行的。获得的模式涉及各种内动力作用,如运动学、构造学、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和这些作用在构造和地形上的表现形式。该模式如下: 在中新生代北东欧亚板块的岩石圈运功到西南部。上杨斯克褶皱带超伏在西伯利亚台地之上。并且后者挤压它的南部格架。在贝加尔带的东北部发生了地块相撞。这就导致了斯塔诺夫高地的形成。沿着该带北东翼的盆地,产生了恰拉-北贝加尔位移。然而,这个左行移动带包括一个走向延伸至蒙古-鄂霍次克带的宽阔地块。在该区,出现  相似文献   
488.
489.
490.
陈岩 《地震》1990,(5):69-75
本文应用动态灰箱方法分析安丘台基线观测资料,给出了曲线正常变化形态,识别出1988年以来安丘基线的伸长反向加速现象。经计算认为安丘—莒县断裂北段年扭动量0.40毫米,主压应力轴方向N 40°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