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61篇 |
免费 | 1166篇 |
国内免费 | 12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9篇 |
大气科学 | 715篇 |
地球物理 | 818篇 |
地质学 | 3436篇 |
海洋学 | 724篇 |
天文学 | 119篇 |
综合类 | 773篇 |
自然地理 | 1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246篇 |
2022年 | 316篇 |
2021年 | 417篇 |
2020年 | 261篇 |
2019年 | 283篇 |
2018年 | 185篇 |
2017年 | 209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506篇 |
2013年 | 481篇 |
2012年 | 628篇 |
2011年 | 542篇 |
2010年 | 440篇 |
2009年 | 494篇 |
2008年 | 437篇 |
2007年 | 416篇 |
2006年 | 378篇 |
2005年 | 510篇 |
2004年 | 365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丽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0(3):68-70
利用VB在GeoStar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大庆油田采油一厂水泡子地理信息系统的3维数据查询与维护。介绍了系统的模块组成和功能,以及实现各项功能的关键技术。该系统灵活实用、功能较全,通过实际生产应用,反映出在地面水域地理信息数据计算与管理、直观显示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随气候条件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是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数值分析的一个难题。介绍了农业学中的土与大气相互作用分析中的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并采用空气动力学法和微气候能量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土-气界面的边界状态,分析了法国鲁昂试验路堤的路堤填土与大气在2005年1月的能量交换,以及在此期间填土内的温度、含水率和吸力的变化,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农业学中所采用的能量平衡以及能量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岩土工程非饱和土的数值分析中,解决随气候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提高信息的共享与服务水平是一个国家迈向信息社会与服务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在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许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走在前列,并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在对国外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的体会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IGCP448:岩溶生态系统全球对比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综述了IGCP 448项目"全球岩溶地质及有关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执行四年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新认识有:(1)岩溶地区的植被,常常是涵养水分,增加含水层的贮水能力,改善水文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但在澳大利亚南部岩溶区广泛分布的桉树,则以其强烈的蒸发作用,而被用于降低地下水位,防治土壤盐碱化;(2)在北方(Boreal) 或温带湿润气候生态区,地下岩溶系统则被用于排除沼泽地区过多积水,偏碱性的碳酸盐岩也有利于中和酸性环境,凡是岩溶发育的地方,都成了主要农业基地;(3)通过洞穴探险发现一类完全不同于靠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的生物群--化学自养微生物(甲烷菌);(4)中国西南典型岩溶区的研究表明,表层土壤微生物可以加速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并揭示了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是产生碳酸酐酶(CA)的两个重要供给源.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3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我国南方西南和中东部区域两次持续10 d以上的低温雨雪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中高纬东亚大槽均加深,但环流形势有差异。西南过程呈现"北高南低"形势,关键脊区在贝加尔湖,而中东部区域过程"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形势共存,关键脊区从乌拉尔山延伸至贝加尔湖。两次过程异常的环流与北大西洋向东传播的波列有关。(2)西南过程关键脊区提前过程3 d发展并东移至贝加尔湖,形成稳定形势;而中东部区域过程关键脊区提前过程一周发展,在开始日达最强。两次过程均伴随蒙古高压东移南压使地面降温,500 hPa关键脊区超前蒙古高压2 d变化。西南过程降温主要受到冷平流和绝热冷却影响,而中东部区域过程主要受到冷平流的影响。(3)西南过程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只受南支槽支配。中东部区域过程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由南支槽和西太平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两次过程水汽正收支主要来自南边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