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5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1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篇 |
大气科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197篇 |
地质学 | 412篇 |
海洋学 | 18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14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进行抗剪加固试验,研究在受剪区粘贴高强复合纤维的加固效果和设计方法。主要分析了纤维粘贴量、包裹方法和剪跨比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加固梁受剪性能的影响和作用。对试验梁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抗剪加固设计中复合纤维设计应变的合理取值和计算公式,阐述了具体加固设计模型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2.
33.
34.
汶川大地震简支梁桥落梁震害与设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5.12汶川大地震中简支梁桥落梁震害及主要影响因素,发现除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外,断层地表破裂、近断层地震动效应、桥台胸墙冲切破坏、防落梁构造措施单一及桥梁体型复杂等因素都是引起简支梁桥落梁震害的重要原因。提出了简支梁桥防落梁设计的基本理念及相关技术方案要点为允许墩梁间发生滑移,以降低桥墩承受的地震惯性力,以及盖梁提供允许的最大滑移长度及支座支承宽度,再辅助挡块或拉索限位器等共同防止落梁发生。最后结合现行规范,以拉索限位器为例给出了简支梁桥防落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5.
轴压比对RC框架实现“强柱弱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浇楼板中板筋对纵向梁抗弯能力的提高作用,采用ABAQUS进行不同轴压比下的RC空间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通过不同节点处的梁、柱钢筋应力对比,讨论了不同轴压比对应的结构和同一结构中不同节点位置在实现"强柱弱梁"上的难易程度以及梁端塑性铰的出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对板筋在纵向梁抗弯能力中参与程度的影响较大,低轴压比的结构比高轴压比的结构更容易出现梁端塑性铰;同一结构中内节点对应的纵向梁端比外节点更难出现塑性铰;为实现"大震不倒",建议在满足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提出的相关要求外,对同一节点处的梁、柱端实际承载能力进行复核,使得考虑了现浇楼板参与作用后的梁端实际承载力依然小于柱端实际承载力。 相似文献
36.
利用地震振动台对大跨预应力混凝土井式梁空间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两个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1)大跨预应力井式梁空间框架结构可以提供大的楼层平面内刚度;(2)对称大跨预应力井式梁空间框架结构,可以不考虑耦合地震反应;(3)大跨预应力井式梁空间框架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中心大而周边小;(4)在相同加速度但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37.
38.
为探讨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采用线性化轮轨模型建立了31个自由度的轮轨式车辆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新型算法的横竖向轨道不平顺,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中梁山以西高架区间所采用标准跨径为30m的单线小U结构为对象,采用自编程序对机车车辆过桥时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所建... 相似文献
39.
以一座主跨为820 m的双塔非对称单侧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运用相对运动法进行多点激励地震响应计算,分析行波效应对塔顶、主梁、塔底等关键位置动力响应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入射角方向(即斜拉桥两侧相对方向)对其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致激励分析结果相比,多点激励使得主塔内力结果偏小,而使得主梁内力结果偏大;不同入射角地震激励对非对称大跨度斜拉桥的内力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内力变化可达20%。因此,在进行该类型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设计中,应考虑非一致激励效应和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