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473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273篇
地质学   1313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6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5年   2篇
  193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根据台错TT-1剖面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和共生组合、成盐物质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结合铀系不平衡法获得的准确可靠定年数据,本文重建了西藏台错古湖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变。从万年尺度上,台错在>32.60~26.15kaBP间的6.45ka中,气候以湿润和温暖为大背景;在26.15~4.50kaBP的21.65ka间气候则以偏干和寒冷为大背景;在4.50kaBP,沉积记录终断,表明湖泊干枯。从百年-千年尺度上,更加详尽地描述了台错在32.60~4.50kaBP经历的16个演变阶段,完整再现了湖泊演化的全部过程:即湖泊的青年阶段——深水大湖,湖泊的成年阶段——逐步咸化萎缩、湖水变浅,湖泊的终年阶段——水位骤降、干枯而演化成干盐湖。  相似文献   
952.
赵兵  赵玉峰 《地质通报》2007,26(4):433-440
将西藏昂拉仁错地区下白垩统划分为则弄群、多尼组、郎山组和捷嘎组4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讨论了各组段的空间分布、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及横向变化规律。认为多尼组仅分布于班戈-八宿地层分区的东部,在改则厚齿玛里以西相变尖灭,与则弄群二段既有上下层位关系又呈横向相变关系。郎山组为只见于昂拉仁错北部班戈-八宿地层分区内的一套稳定碳酸盐台地相沉积,而捷嘎组为只见于昂拉仁错中南部措勤-申扎地层分区内的较活动的火山活动碳酸盐台地相沉积。郎山组与捷嘎组为同时异相关系。  相似文献   
953.
试验研究了相同配合比下素混凝土、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和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拉性能,采集三者试件荷载-挠度曲线和90天龄期的极限荷载,并对比三者的28天龄期及90天龄期的弯拉强度,分析其弯拉强度增强机理,得出由于聚丙烯腈纤维和钢纤维的双重阻裂效应,使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比素混凝土和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954.
王生福 《探矿工程》2007,34(9):95-96
金刚石钻头非正常磨损的形式主要有钻头底唇拉槽、底唇抛光、偏磨、胎体快速磨损等,破坏的原因较复杂,不但与钻头的加工制造工艺有关,还与粘结材料的选用、金刚石品级、唇面形状、胎体与被钻切介质的匹配性能有关。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了钻头非正常磨损产生的原因和破坏形态,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55.
辽东半岛早元古宙北部辽河群中层状基性岩发育广泛,与上覆层状岩系呈沉积接触关系,并发现多处枕状熔岩。层状基性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层状基性岩是辽河群早期沉降阶段的海相拉斑玄武岩。辽东半岛早元古宙海相拉斑玄武岩的发现,将改变对辽河群下亚群火山—沉积建造内涵的传统认识,表明其产出为大陆边缘或类似弧后盆地的大地构造环境。这将为重新认识和评价辽东半岛早元古宙金属矿床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6.
卫星图像分析显示,青藏高原腹地阿里地区存在非常清晰的大型环形构造影像,结合遥感影像及地质等特征分析,认为昂拉仁错环形构造是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南缘分支断裂和南北向展布的多桑地堑和亚热地堑为界所围陷的环形构造。其形成是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碰撞过程中,青藏高原在总体隆升的背景下,由于岩石圈受到南北向挤压、东西向拉张的影响,张性断裂活动性增强,后期火山活动频繁,形成了由不同方向断裂、不同时期岩浆活动构成的多层环形构造。  相似文献   
957.
冰湖溃决洪水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大并经常伴随有泥石流发生等特点。目前针对冰湖溃决洪水动力演化特征的定量研究相对匮乏。为此,对次仁玛错冰湖溃决洪水灾害演化特征进行研究,以实地调查及多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并采用泥沙输移模型和水动力模型耦合方法揭示冰湖溃决洪水侵蚀演化特征。模型基于精度为12.5 m的数字高程(DEM)地形数据,模拟反演1981年次仁玛错冰湖溃决洪水动力演化过程,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对冰湖再次溃决进行预测分析,定量评价冰湖溃决洪水在演进过程中流深、流速、侵蚀和沉积特征。溃决洪水在演进过程中对章藏布支沟冰碛物及下游沟岸松散坡积物进行冲刷侵蚀,高含沙洪水逐渐演化为稀性泥石流,在707滑坡处流深8~10 m,最大流速13.7 m·s^(-1),侵蚀深度8~9 m。稀性泥石流在主沟沉积形成堰塞坝,坝高9~11 m,短暂堵塞波曲河。稀性泥石流对樟木口岸下游滑坡群坡脚进行冲刷侧蚀,侵蚀深度约10~13 m,易引发大规模次生灾害,稀性泥石流到达水电站处,淤埋水电站进水口,导致水电站失效。整体来看,溃决洪水在演进过程中,洪水对上游沟床及沟岸进行强烈的侵蚀夹带,洪峰流量增强,在中游,稀性泥石流对沟岸进行侧蚀,在沟道狭窄处流速增大,下切侵蚀增强,在沟道宽阔处,流速降低,固体物质沉积,整体达到冲淤平衡,洪峰流量随距离逐渐衰减,至下游,沟道地形开阔,流速放缓,稀性泥石流逐渐沉积,同时对沟道两岸进行侧蚀,整体为沉积。模型可以良好地揭示冰湖溃决洪水灾害侵蚀演化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958.
邢凤存  胡华蕊  侯明才  陆永潮 《地球科学》2018,43(10):3540-3552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突破不断,多个大气田群已初具雏形,并呈现出储集体集群分布的特点,而储集体集群结构及时空分布尚待探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对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等综合研究,系统探讨了四川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控制下的碳酸盐岩旋回及集群类型、结构以及主控因素.以稳定碎屑岩层系和大型不整合面等为界,划分出8个垂向碳酸盐岩旋回,各旋回储集体构成具有差异性.总体而言,震旦系-下奥陶统、中二叠统-中三叠统的多个包含白云岩的储集体旋回更为有利;结合构造、古地理及储集体的时空配置,划分出板块边缘稳定的台缘礁滩储集体集群、持续迁移型古隆起及周缘岩溶和颗粒滩白云岩储集体集群、板块内部潮坪背景下的藻云岩和台内滩储集体集群、板块内部断裂相关的台缘和台洼礁滩相白云岩储集体集群、缓坡型灰岩致密型及岩溶型储层储集体集群等类型.稳定白云岩的存在对储集体集群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早期油气充注对白云岩储层保存影响明显;不同储集体集群受到了构造、海平面变化及岩相古地理的联合影响,表生岩溶、TSR、热流体活动成为特定地区储集体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59.
贵州交犁-拉峨汞矿床方解石Sm-Nd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丹汞矿带位于贵州省南部,是继湘黔汞矿带之外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内发现的又一重要汞矿带。因此,阐明带内汞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等问题,对深入探讨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形成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热液方解石是带内汞矿床的主要脉石矿物之一,作者尝试对三丹汞矿带中段交犁-拉峨汞矿床中的热液方解石进行Sm-Nd同位素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29±20)Ma,MSWD=0.21,εNd=-12.9,说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晚期。该年龄的报道为深入探讨汞矿床以及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西南低温成矿作用主要存在两期,早期为145~155 Ma的Sb成矿作用,晚期为120~135 Ma的Sb、Au、Hg、As成矿作用。围岩下奥陶统锅塘组灰岩样品的εNd值为-12.6,与方解石εNd值极为接近,指示该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奥陶系赋矿海相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960.
李述靖  吕古贤 《现代地质》2021,35(5):1260-1266
汾渭地堑系位于我国东部阴山与秦岭纬向带之间,自北向南,由集宁、怀来、大同、蔚县、忻州、太原、晋中、汾渭、天水、礼县、西和、成县等10余个NE向斜列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组成,它们呈“S”形展布,反映华北地块在新生代时期发生了顺时针旋转,使古老地块发生裂解,可称之为“S”型旋转拉分构造体系。这个构造体系对中国东部构造格局和构造发展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强烈改造了秦岭—大别山纬向构造带和江南地块北缘的构造格局,使新华夏系形成分段特征,启动了华北地块伸展构造发展模式,影响所及直达琉球海沟。无独有偶,亚洲中部俄罗斯、蒙古境内有贝加尔地堑系,由反“S”形分布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组成,它们也发育于古老结晶地块之中,可与之对比,是逆时针旋转的反“S”型旋转拉分构造体系。说明它们是同一类型的旋转构造型式,是古老地块裂解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