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2篇
  免费   1901篇
  国内免费   2375篇
测绘学   837篇
大气科学   353篇
地球物理   1059篇
地质学   11238篇
海洋学   476篇
天文学   169篇
综合类   1703篇
自然地理   1103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385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704篇
  2012年   1017篇
  2011年   917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679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341篇
  1995年   338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374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24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2年   3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城市群边界识别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合理界定城市群的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群的必然要求,也是通过空间规划落实区域功能空间布局和发展指向的基础条件。然而,社会各界对城市群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理解更是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从经济地理学的"点—轴系统"理论出发,对城市群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判别城市群边界的4个步骤:一是分析对象区域是否存在若干发育良好的中心城市;二是分析这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具有较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三是分析城市之间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联系,使之具有一体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四是通过对城市群实际生长边界的判别,对"点—轴系统"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对该区域是否已经形成城市群进行判断。较之以往的学术研究,强调城市群的发育程度也应该作为城市群判别的重要条件,同时,也通过POI数据的Densi-Graph分析提出了判别城市群发育程度的方法。基于此,对京津冀及全国主要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较之偏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尚处于形成阶段。这些结论对于客观认识城市群以及制定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多层次的空间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从景观生态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蕾蕾 《地理研究》1995,14(3):69-73
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关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应用理论模式,以兼顾理论的抽象性和操作性。模式的构建依据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同时借用景观生态学斑、廊、基的概念。文中详细论述了该斑廊基网络结构操作模式的基本特点、变换空间分析方法等运行机制,并以不同城市旅游规划、设计实例说明三大操作块的功能和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73.
74.
屈利军  王庆  李波  姚伟 《物探与化探》2020,(6):1313-1321
通过在香花岭矿田三合圩矿区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法快速掌握了磁异常分布特征,并推测磁异常与NE向断裂带有关,再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磁异常进行解析,发现中深部存在连续高阻隆起异常,推断为隐伏岩体,在此基础之上对磁异常进行了半定量反演,发现磁性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且位于低阻异常带中。利用物探推断成果选择有利部位进行钻探揭露,钻孔ZK502、ZK1601和ZK3001成功验证推断的隐伏岩体并在跳马涧组砂岩中揭露了高品位锡、铅锌多金属矿。结合钻孔、物探成果和地质背景等,对本矿区成矿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成矿模型,并圈定了下一步找矿靶区。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深部成矿预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5.
新产业区的形成机制及其与传统空间组织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田明  樊杰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2):186-194
在新产业区概念和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归纳了产业区发展的一般过程,并重点对新产业区的形成机制及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探讨。地方化产业群及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是新产业区成熟的标志,知识外溢、经济外部性导致的收益递增,以及基于密切的内部联系引来交易成本的降低使新产业区获得了强大的经济竞争优势,新产业区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具有的网络效应、创新效应和企业与地方文化的良好融合是经济竞争优势的根本。最后,对新产业区理论和传统的空间组织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二者的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76.
77.
尺度政治视角下的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尺度政治、国际关系学的安全理论和能源安全理论,考虑到能源争夺中的尺度转换、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以及安全的三个属性等因素,重新构建了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1995-2010 年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在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地缘石油安全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在此石油能源尺度政治争夺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考虑到今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参与,竞争将更加激烈;② 从地缘关系上看,中日两国能源竞争指数趋于减少,但是两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竞争加剧;③ 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偏重欧洲,但是已经出现转向的趋势,其能源出口战略指数已显著下降;④ 中国石油消费的比重稳定和中俄之间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⑤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下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地缘石油竞争。  相似文献   
78.
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划分区域旅游业地域发展类型是一个新的尝试。文章以滇西北旅游区大理、丽江、迪庆、怒江4个旅游片区为旅游业发展地域单元。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各地域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各地域的发展特征和定量指标为依据,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将滇西北旅游业发展划分为起步型、成长型和成熟型3个地域类型,为进一步的普遍适用的旅游业地域系统发展划分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9.
在Bergman表示的基础上,对二维复合介质找到一套基函数,利用本征函数展开建立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计算二维复合介质Laplace方程的求解方法.得到了这类Laplace方程解的一般结果.  相似文献   
80.
Based on TM image data and other survey material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Bohai Rim during 1985–2005.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Land use pattern changed dramatically during 1985–2005.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lan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reased by 643,946 hm2, of which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d the largest and fastest increase of 294,953 hm2 at an annual rate of 3.72%. (2) The outward migr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did not prevent the expansion of residential land in rural areas by 184,869 hm2. This increase reveals that construction of rural residences makes seriously wasteful and inefficient use of land. (3) Arable land, woodlan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at a rate of −0.02%, −0.12% and −1.32% annually, while unused land shrank by 157,444 hm2 at an annual rate of −1.69%. (4) The change of land use types showed marked fluctuations over the two stages (1985–1995 and 1995–2005). In particular, arable land, woodland and unused land experienced an inversed trend of change. (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arable land and woodland.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lan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howed a net trend of increase during the earlier period, but only adjustment to its internal structure during the second period. The loss of arable lan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actories, mines and residences took place mainly in the fringe area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long the routes of major roads, as well as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in the east. Such chan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