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3篇 |
免费 | 941篇 |
国内免费 | 10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78篇 |
大气科学 | 1501篇 |
地球物理 | 897篇 |
地质学 | 1452篇 |
海洋学 | 516篇 |
天文学 | 117篇 |
综合类 | 362篇 |
自然地理 | 6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27篇 |
2021年 | 276篇 |
2020年 | 214篇 |
2019年 | 277篇 |
2018年 | 207篇 |
2017年 | 237篇 |
2016年 | 230篇 |
2015年 | 240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274篇 |
2012年 | 337篇 |
2011年 | 312篇 |
2010年 | 300篇 |
2009年 | 299篇 |
2008年 | 278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50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94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64年 | 6篇 |
1962年 | 6篇 |
1961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难以实现境外全球布站,采用区域站观测值是实现高精度定轨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整网模糊度固定、有效定轨弧段选择对提高区域定轨精度的作用。采用陆态网GPS观测数据进行区域精密定轨仿真验证,首先论证了不同测站分布下,整网模糊度固定对区域定轨精度的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测站条件下,固定解定轨精度比浮点解精度提高30%以上;仅采用国内7个站的固定解三维定轨精度即达到20 cm左右,优于27站的浮点解精度。另外,从星座的构型与地面站分布的可视范围方面,分析了不同观测时长对定轨精度影响,实测数据论证表明:当中国区域站观测时间大于48 h,总能获取不小于24 h的区域有效定轨弧段,并且各卫星最佳的24 h观测弧段三维定轨精度均可达到0.3 m左右。 相似文献
82.
以LandSat多时相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监测会理县2000~ 2015年地表覆盖变化.结合1∶50 000 DEM数据,分析了会理县地表覆盖构成与转移、变化动态度及潜在退耕地情况.监测分析结论能为会理县加强空间管制、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83.
84.
85.
扰动质点模型构制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扰动质点模型两种主要误差源作了详细分析,给出选择扰动质点埋藏深度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模型构制方法,并提出一种比较客观的扰动质点模型外部检该方法。 相似文献
86.
针对北斗卫星类型间偏差(ISTB)导致载波相位差分高精度定位(RTK)的整周模糊度无法固定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ISTB快速改正方法,在观测量层面仅利用1组不同卫星类型的载波相位差分观测量即可实现ISTB估计与改正,实际应用中较传统方法更具普适性与简易性。该方法的测试结果表明,ISTB值由NH码调制不同引起,不同频点的ISTB值具有不一致性;此外,有无改正ISTB的北斗RTK性能对比反映了ISTB会严重降低整周模糊度固定与RTK定位性能。由此可知,本文方法能够保障现阶段北斗接收机更新换代过程中北斗RTK的高精度与高可靠性能。 相似文献
87.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综合运用地理学、分形几何学、RS和GIS分析技术,以15个新一线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的时空扩展和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新一线城市建成区的高强度加速扩展主要表现为“圈层式”延伸和“跳跃式”新城区的建立;具体演变特征为:城市圆度和紧凑性水平降低,分形维数逐步增大,建成区离散程度逐渐增加,城市外部形态复杂度增大.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地形起伏度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多路径误差的相关性,该文采用邻域统计、均值变点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ArcGIS为平台,基于某校区1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运用均值变点分析确定最佳分析区域,并提取地形起伏度,再通过SPSS相关分析,获得地形起伏度与多路径误差M_(p1)、M_(p2)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最佳分析区域为11m×11m,对应的地形起伏度与多路径误差M_(p1)、M_(p2)在P<0.01下显著相关;测站周围5.5m范围内的地形起伏度对多路径误差有直接影响,尤其在地形起伏度大于3 m时,与多路径误差M_(p2)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9.
铁运营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而椭圆度检测是地铁隧道结构检测的重要工作。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椭圆度检测的基本方法,分析了新型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检测系统基本原理及隧道椭圆度检测的方法和处理流程。通过工程案例实际应用以及对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证明了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盾构管片椭圆度检测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0.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0,(1)
星间单差法是常用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模糊度固定方法,但是要面临基准星转换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逐级模糊度固定模型,采用法国CNES发布的整数相位钟差产品,在PPP非差观测模型基础上逐一选取两颗卫星进行模糊度固定;得到多组单差模糊度固定解后,再以此构成约束条件进行滤波得到其他参数。实验选取了8个IGS站共48个观测时段进行模糊度固定实验。结果表明,模糊度成功固定后,位置三维误差平均值由5.60 cm减小到2.72 cm;位置误差标准差由3.64 cm减小到1.50 cm。仿动态条件下,模糊度固定后位置误差由6.02 cm降至4.75 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