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0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1216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437篇
地球物理   349篇
地质学   3000篇
海洋学   37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在流星分析和t-S点聚分析的基础上,在台湾东北部IS断面和东海中部PN断面上选取适当的纵剖面作为分界面,将以面分成东、西两侧,计算了界面两侧的海水交换星。结果表明:1.东海陆架区海水交换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即“穿插型”和“进退型”。2.参与分界面处海水交换总量的年平均是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黑潮水向陆架区输运量为0.58×106m3/s,陆架水向黑潮刚输运量为0.84×106m3/s;参与交换的总量为1.42×106m3/s.3.相对输运量计算结果表明;黑潮水对陆架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冬季最强,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弱,而陆架水对黑潮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小。  相似文献   
22.
使用一个十分简单而相对完整,包括浮游生物和无生命氮的食物网以描述发生在海洋上层的生物过程。将该生物模式用在一个从佛罗里达海峡流至挪威海的水块中,模拟浮游生物和营养盐随时间的演化。模拟结果给出了浮游生物在营养盐驱动下的生命循环,并得到水华季,比用最简单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营养盐得到的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23.
依据近岸晚第四纪事件沉积的类型,特征及其四维时空序列的关系,结合以往陆架区海上地质调查结果,提出几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质问题;(1)沉积记录不是地球历史的流水帐,而是大事记,无论厚度大或小的柱状样,都要从自生相序与他生相序变化中确定环境的转换与频率变化。(2)晚第四纪海侵的问题,需要从是否有真正的正常海相地层去检验。以往所确定的海相地层,缺乏正常海相相序和原地埋藏化石的支撑,有可能是风暴流沉积;(3)残留砂,残留沉积的概念应当废弃;(4)^14C测年材料的选择要慎重,不宜使用被搬运再沉积的生物壳屑材料。  相似文献   
24.
朝鲜南海内陆架晚第四纪沉积演化S.ChulPark等朝鲜南海大陆架为一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堆积的地区.其中心陆架在深海和底部特征的基础上可被分为窄的内陆架和宽的中部陆架,内陆架区(深<5sm)是晚第四纪沉积的沉积中心,沉积物主要来自部分河流.大量来自...  相似文献   
25.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研究区5个钻孔松散沉积岩心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获知布容与松山极性带的界线,南黄海和陆区北部位于80.0—99.5m。陆区的南部此界线于270.4m深处。松山和高斯极性带的界线,海区未揭露到,其沉积起始时间都小于1.7Ma。而陆区的南、北部分别位于117m和328.2m。高斯和吉尔伯特极性带的界线,陆区北部为140m,而南部区为460.15m。沉积起始时间为3.4Ma。吉尔伯特底界仅北部陆区所揭示,为190.5m。松散沉积层与下伏白垩纪(?)石灰岩接触面位于400.35m,沉积起始时间约17.0Ma。  相似文献   
27.
28.
南海珠江口盆地陆架斜坡及大陆坡海底沙波动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王尚毅  李大鸣 《海洋学报》1994,16(6):122-132
探索陆架与陆坡海底动力地貌演变规律,不仅是学科理论发展上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国土开发和研究海洋工程环境的需要。文中基于作者提出的床面稳定中的“准共振界面波”理论模式,针对南海北部“卫滩幅”地区海床微地貌在水动力条件作用下的现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水深80~250m海底小尺度沙波的形成机理与室内水槽和天然海滩上的沙纹沙丘的形成同属一个规律,这一推论已得到该地区现场资料的初步验证。文中最后还就现有同行专家的研究成果估算了上述地区沙波的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29.
利用图像分形编码中定义域块和最小均方误差一一对应的特点,提出了1种基于分形编码的多姿态、表情的人脸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将待检索图像分割为相同大小的值域块,然后将每一值域块按给定的定义域块进行分形编码,得到最小均方误差,计算该最小均方误差与图像库中最小均方误差的欧氏距离。将待检索图像所有值域块的欧氏距离求平均,此平均欧氏距离较小的几幅图像即为检索出的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索出图像库中存储的同一人的不同姿态、表情的图像。  相似文献   
30.
台湾东北海域冷水块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海洋调查历史资料,对台湾东北海域冷水块的时空分布、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首次利用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轨迹,佐证冬季该冷水块的存在。(2)鉴于该冷水的重要性,建议对它给予称谓,暂定名为“彭花棉”冷水块。(3)该冷水块是黑潮次表层水涌升的结果,是黑潮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的典型实例之一。(4)该冷水块具有低温、高盐、高密、低氧、高磷、高硅和高氮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