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2篇
  免费   2082篇
  国内免费   2003篇
测绘学   829篇
大气科学   495篇
地球物理   3453篇
地质学   6186篇
海洋学   971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753篇
自然地理   680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655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302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4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4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52.
本文研究了几种金属离子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Li^+、Na^+和K^+对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Mg^2+、Ca^2+和Ba^2+对该酶均有激活作用,激活程度依次为Ca^2+〉Ba^2+〉Mg^2+.Al^3+、Fe^3+、Cd^2+、Pb^2+和Hg^2+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μmol/dm^3的Hg^2+可以使酶活力完全丧失.Co^2+对酶的效应是先激活后抑制,Mn^2+对酶仅有轻微的激活作用.Cd^2+和Fe^2+对锯缘青蟹NAGase的抑制作用都呈竞争性-反竞争性混合Ⅱ型效应,Cd^2+的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23.9、5.0mmool/dm^3,Fe^3+的抑制常数Ki和KiS分剐为395.5、135.6μmol/dm^3.Ki〉KIS说明酶一底物络合物(ES)与抑制剂的亲和力比游离酶(E)与抑制剂的亲和力大.  相似文献   
53.
南日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庆红  冯季芳 《台湾海峡》1996,15(3):280-285
南日岛1990~1991年4个季度月共鉴定浮游植物200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5门64属,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甲藻;暖水性种65种,广温性种120种,温带种15种;年平均数量为263.15×104个/m3,5月最多为869.61×104个/m3,8、10月及1月依次减少。主要优势种有细齿角利藻、奇异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佛氏海毛藻等。文章初步分析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海洋学研究》1989,(4):43-58
取样站位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坡,中西沙地体及西南海盆等区(见图1-2)。本研究侧重分析KL14、KL41、KL37及KL84个柱样,其中除KL8位于陆坡外,其他3站均位于南海北部的坡前盆地。各站柱样长见表1-3,其中KL14站柱样长达13·20m,比1979—1980年间“维玛”号取得的柱样(12.87m)为长,是目前本区所获得的最长柱样。  相似文献   
55.
南印度洋风场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1950~1995年共46a的南印度洋船舶气象报资料,按1°×1°和5°×5°网格统计的海面风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每月各要素的等值线分布图,得出南印度洋风场季节变化不如北半球各大洋显著,但仍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只是季节性差异较小,冬季比夏季风强盛,相应的平均风速、6级和8级以上大风频率也较大;全年风场基本相似,10°S以北为季风气候区,而其它海域信风区常年盛行东南风,40°S以南盛行偏西风。本文为船舶远洋交通运输、远洋出访和科学试验等活动,提供了较为详细的风场资料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6.
南海东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海东北部上陆坡处所取的D孔柱样进行硅藻分析,结合粒度与碎屑矿物分析结果,探讨该海域末次冰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粒度与硅藻分析结果较为吻合,共同显示D孔柱样可分为上下两层.上表层(0~2 cm)的砂质沉积层为冰后期海进过程改造的晚更新世残留沉积层,即变余沉积;下层(2~130 cm)主要是末次冰期形成的浅海沉积.整个柱样可反映出海洋同位素MIS 4期海退至MIS 3期海进与MIS 2期海退至冰后期海进的沉积变化韵律.  相似文献   
57.
本文系根据1992年8月和1993年2月(夏、冬两季)对南麂列岛潮间带的环境本底调查以及对水质、底质、生物样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理而成。调查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底质除个别断面外,均处于良好状态。生物体重金属残留量全部低于全国海岸带调查时统一的标准,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58.
南黄海潮流和潮余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南黄海是一个平均深度不超过45米的陆架浅海。其独有的地理条件,使该海域潮运动独具特征。早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学者就已对黄海的潮汐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我国、苏联、日本和南朝鲜等国学者又运用数值计算等方法进一步探讨了该海域的潮汐、潮流运动。然而,这些研究多偏重于揭示海域潮波运动的规律。对潮流的计算基本上未经实测资料校核。尤其是,对于由潮流的非线性效应所产生的潮汐余流研究甚少。为了更  相似文献   
59.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资源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十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在1992年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度再赴南麂列岛对岩、沙相贝类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鉴定出贝类105种,其中岩相93种、沙相12种,6种为南麂列岛新记录种,对岩相、沙相贝类组合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岩相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1.25~2.20和0.54~0.70)高于沙相的(0.23~0.95和0.17~0.94).岩相贝类数量为3025.70g/m2和2660个/m2,生物量垂直分布为低潮区最高(6471.99g/m2),中潮区居中(3772.09g/m2),高潮区最小(78.35g/m2),栖息密度为中潮区最大(4245个/m2),低潮区居中(2973个/m2),高潮区最小(439个/m2).沙相贝类数量为16.81g/m2和11个/m2,低潮区(29.43g/m2和11个/m2)大于中潮区(14.01g/m2和10个/m2).通过与以往资料比对发现,岩礁贝类数量有所增加,沙滩贝类数量则明显下降,监控区贝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对贝类资源变化产生影响的相关因子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0.
本文论述了在鲅鱼圈港口依托地土地开发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其港口依托地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分析了其土地利用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和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鲅鱼圈港口依托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