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本文采用"头尾翻转"策略,发展了一种通过烷氧自由基β-裂解(AOF)氟化反应,制备稀有L-糖氟苷的方法。通过容易制备的(-D-糖碳苷,选择性裸露伯羟基,再经二价银介导的AOF氟化反应制备了L-葡萄八碳糖氟苷,L-甘露八碳糖氟苷,L-来苏糖氟苷,5-氰基-L-来苏糖氟苷,为稀有L-糖氟苷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72.
通过对松科1井样品的测试分析,在松辽盆地姚家组二、三段顶部至嫩江组二段底部地层中检测到了较高含量的伽马蜡烷,并据此确认了对应时期水体分层事件的存在.通过其与总有机碳(TOC)值和δ13Corg值剖面变化趋势比对发现,伽马蜡烷含量的高值与TOC高值和δ13Corg负值对应良好,表明水体分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嫩江组沉积时期缺氧事件的发生,进而对有机质的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水体分层与当时的海侵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3.
采用新型抗氧化剂———富勒醇((C60(OH)n),探讨了其减轻蒽对亚心形扁藻(Plattymonassubcordiformis)伤害的作用。亚心形扁藻在蒽的半致死浓度0.06mg/L胁迫下分别加入n=14,浓度为2.29×103mg/L的C60(OH)n20μL和n≥20浓度同样为为2.29×103mg/L的C60(OH)n200μL后,分别测定了对照组和胁迫组在0、12、24、36、、8、60和72h的相对增长率K 并作图。结果分析表明富勒醇(C60(OH)n)有减轻亚心形扁藻蒽伤害的作用 ,并且它的这种减轻作用与剂量和羟基的数目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74.
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是中国东北内陆盐沼的优势植物,其地下球茎是水禽的主要食物来源,它是退化湿地恢复重建的重要物种。综述了水文、盐碱条件、养分水平等非生物因素和竞争等生物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以期理解扁秆荆三棱的环境适应策略,为扁秆荆三棱的保护利用和退化湿地恢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扁秆荆三棱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生命活动,而在较高的水位条件下,其生物量的积累减少,分配更倾向于地上部分。较低的土壤含盐量有利于扁秆荆三棱的生长,当含盐量超过其耐受范围,扁秆荆三棱的株高、根直径、球茎数、生物量等都显著降低;碱性盐比中性盐对其生长的负面影响更大。由于扁秆荆三棱具有克隆生长习性,其对高养分和异质性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未来研究除了应聚焦环境因素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对扁秆荆三棱生长、分布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还应加强扁秆荆三棱地下根系、球茎和根茎性状的研究;在群落水平上,应重点开展扁杆荆三棱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物种共存机制以及扁秆荆三棱与土壤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5.
借助色谱质谱仪,对黔南坳陷和黔北坳陷凯里残余油藏凯棠剖面液态石油、岩孔古油藏中的热裂解焦沥青和研究区发育的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四套高演化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尽管已有研究认为凯里残余油藏和岩孔古油藏的油源岩均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但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三芳甾类分布与组成。如凯里残余油藏凯棠剖面的液态原油中C28三芳甾烷优势明显,其含量相当于C26+C27三芳甾烷之和的一倍,且三芳甲藻甾烷在甲基三芳甾烷中的含量极低,它与其他甲基三芳甾烷的比值介于0.02~0.05;而在岩孔古油藏的焦沥青中,C26-28三芳甾烷的相对含量呈现C27 >C28 >C26的趋势,三芳甲藻甾烷丰富,它与其他甲基三芳甾烷的比值约为0.50,即比前者高一个数量级,这与研究区四套高演化烃源岩中三芳甾类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十分相似。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甾、萜烷生物标志物一样,三芳甾类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在四套高演化烃源岩中也出现了明显的趋同现象,从而失去了其在油源研究中的实用价值。因此,在利用常规甾、萜烷和三芳甾类标志物开展油源研究时,应尽可能在成熟度相近的地质样品之间进行,且样品的成熟度应限制在生油窗范围内。  相似文献   
476.
相位解缠作为InSAR干涉测量处理中重要步骤之一,对最终获取高精度地面高程信息有重要的影响。Goldstein枝切法作为路径跟踪解缠算法中最经典的算法之一,因快速并且有效地计算理想的分割路径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InSAR相位解缠中。本文针对算法在残差点密集区域解缠易产生的"孤岛"现象的缺点,从残差点的识别和枝切线设置的改进两大方面对该算法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算法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7.
The invasive red alga Grateloupia turuturu Yamada could turn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to nonculturable state in live algal culture.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such an effect, a series of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ree hypothesized causes, namely bacterial attachment,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the discharge of water soluble secondary metabolic compound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ttachment to the thallus surface of G. turuturu wa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V. parahaemolyticus in seawate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V. parahaemolyticus attachment to the surface of algal thallus in live cultures of seaweeds was a common phenomenon. However,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culturability of V. parahaemolyticus occurred only on the thallus of G. turuturu over 72 h among all six algal species tested. Electron microscopic scanning shows that most of V. parahaemolyticus attached to G. turuturu changed from the initial normal bacilli to coccoid-shape after 72 h. The enclosure experiments by enclosing the algal thallus in tubes demonstrate that the nonculturability of V. parahaemolyticus in the water of live culture of G. turuturu occurred after the physical contact of the V. parahaemolyticus to the alga. The capacity of G. turuturu in affecting the culturability of V. parahaemolyticus was not influenced after 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by treatment of 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 urea (DCMU) at non-lethal levels.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fter addition of live culture of bacteria was excluded by on-line analyzing the oxidation of dichlorohydrofluorescein (DCFH) to dichlorofluorescein (DCF) in the presence of peroxidase on a VersaFluor fluorometer.  相似文献   
478.
枝(城)-柳(州)铁路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柳铁路是焦柳铁路的南段,北起湖北枝城,南至广西柳州,是我国中部的一条纵向铁路大动脉。其中的石门至怀化段位于湘西武陵山区,长338km,属武陵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线路多走行于河流岸坡、深沟及峡谷。铁路修建于70年代,是特殊年代典型的“三边工程”。由于先天不足,投入运营后,路基及边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铁路运营造成了极大危害。虽经10数年不遗余力的治理,地质灾害仍防不胜防,时刻威胁着运输安全。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并提出防治措施,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是铁路工务管理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79.
金管-高压釜体系下干酪根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量和不同矿物介质条件下,甾、藿烷(烯)的热演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在纯干酪根、干酪根+水(TOC∶水=1∶1.5)和干酪根+高岭石+水(TOC∶矿物∶水=1∶24∶7~10)三种情形下,甾、藿烷(烯)热演化速率高于干酪根+蒙脱石、方解石或白云石+水(TOC∶矿物∶水=1∶24∶7~10)三种情形.对于前三种情形,藿烯类的热稳定性比17β(H)21β(H)-藿烷类低,对于后三种情形两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正好相反.C3122S/(22R+22S)升藿烷和C2920S/(20R+20S)和C29αββ/(ααα+αββ)甾烷比值都先从240℃至280℃降低,然后从280℃至320℃升高.表明这些化合物以不同的键合方式结合在干酪根上.  相似文献   
480.
孔石莼与2种海洋微藻的胞外滤液交叉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海洋大型海藻石莼(Ulva pertusaKjellm.)和海洋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Kylin var.tsingtaoensis)、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的滤液做了交叉培养研究,初步探索藻间的克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下,2种微藻滤液对石莼生长的影响均有显著的差异。不同温度处理的石莼滤液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可以推测:石莼对亚历山大藻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而石莼对青岛大扁藻的抑制作用和两种微藻对石莼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来实现的,至于其它的方式和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