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大气科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82篇 |
海洋学 | 42篇 |
综合类 | 25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岭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萤石矿聚集区之一。本文从矿床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成岩成矿时代、稀土元素组成、成矿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区内萤石矿床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南岭萤石矿床的数量东多西少,储量则是\"中间大,两头小\",矿床类型中亚带以伴生型为主,东亚带和西亚带主要为单一型。成矿时限介于160~100 Ma之间,集中在160~135 Ma,由中亚带向西亚带和向东亚带有变年轻的趋势。单一萤石矿床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成矿热液沿破碎带循环、淋滤,使花岗岩中的F以及地层中的Ca再次活化、富集、重结晶成矿,成矿相对于成岩具有较为明显的滞后性,时差为10~20 Ma。伴生型萤石矿床首先经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由花岗岩浆的F与地层的Ca结合形成,成岩与成矿作用近于同步,后期又经历了大气降水改造和重结晶。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在国家战略层面密集部署,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和构筑新兴产业链的重要支撑。鉴于现有研究对城市空间尺度“新基建”影响新兴产业链不同环节发展效应的时空分异关注有限,该文分析2011—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新基建”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时空特征,揭示城市“新基建”影响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环节发展效应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2011年以来中国主要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取得快速发展,在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核心城市形成空间集聚;(2)城市“新基建”综合发展水平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发展,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下游应用层、中游技术层和上游基础层,推动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强化;(3)城市“新基建”影响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效应在空间上主要凸显于东部沿海地区和核心城市群,影响程度在城市群发展梯队之间的空间异质性超过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之间的空间异质性,第一梯队城市群正成为城市“新基建”赋能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63.
64.
大型-超大型矿床是地球成矿元素超常富集的产物,发现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是满足国家对矿产需求的关键。实践证明,将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成矿过程研究与定量勘查评价“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是卓有成效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从宏观层次影响和控制着成矿,主要包括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与深部过程、成矿的岩石系统、区域热-流体条件等4个基本方面。要从根本上探明我国矿产的分布格局与资源潜力,从深层次上揭示区域成矿规律和金属巨量堆积过程,开辟新的找矿空间和深度,预测找矿战略新区,尤其要深入揭示地球深部物质、结构和各圈层间物质-能量交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金属有Se、Te、Re、Cd、Tl等稀散金属,以及PGE、Co等稀贵金属;煤系中可见Ga和Ge的超常富集(形成独立的Ga、Ge矿床),同时也可见稀土金属、稀贵金属的富集;磷块岩中常显著富集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黑色岩系中的关键金属主要源自大陆风化、海水、热液以及生物摄取。在风化沉积作用中,硫化-还原水体环境形成的泵吸效应,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富有机质沉积体系中有机质、铁锰氧化物、磷灰石、黏土矿物等的络合和吸附是关键金属发生富集的主要机制。黑色岩系可为热液叠加过程提供成矿金属,调节热液体系的氧逸度和硫逸度,促进超大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形成。此外,黑色岩系富集的金属在地球层圈物质循环中的聚散行为还可对其他相关成矿系统产生影响。黑色岩系中战略性关键金属的超常富集与大陆边缘、裂谷等环境下缺氧-硫化的沉积事件相关。大气氧含量的变化、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洋流环流模式的改变、冰期以及大规模... 相似文献
66.
《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由全国600多家单位、4000多名地质工作者, 历时十多年编纂而成, 计划出版200多套志书、150余套附图, 全面记录我国180余种矿产、7万余处矿产地的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 实现我国已发现矿种、矿产地和国域面积的三个全覆盖。该志书填补了历史空白, 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该套志书是在“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展研编的, 厘定了地球系统演化各个时空域中矿种全覆盖的矿床成矿系列, 构建了全国94个成矿带和31个省区市的区域成矿谱系,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时间域、空间域及成矿作用紧密结合的成矿体系, 并进一步应用成矿系列的“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预测思维开展了全矿种的成矿预测。在《地球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 主动服务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我们从全国、省域、成矿区带等不同尺度, 选取12篇论文, 组成“《中国矿产地质志》‘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专辑, 对铁、金、稀有、稀土、稀散、磷等战略性矿产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旨在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找矿工作选区和部署提供科技支撑, 促进国内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67.
科学找矿是发现矿床和矿产勘查过程的总称, 在我国已探索了四十余年。它是应用当代有效的成矿学理论, 从各类资料和数据(地、物、化、遥)中提取信息, 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圈定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I—V级), 在成矿信息浓集区带或地段, 述明潜在矿床的地质条件, 判定矿床类型, 指明寻找未发现矿床的标志, 部署矿产勘查后进而发现了矿床, 公认它是矿产勘查学科各环节有机联系的系统流程。科学找矿引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现代化。我国已通过矿产区划构建了科学找矿内容的基本格架, 在“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矿产勘查跨世纪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又称“三五八”行动纲要)的实践中进行探索。获取的找矿成果证明, 科学找矿要以矿床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理论和成矿信息为指导; 矿产远景区划、地质资料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成矿信息、编制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探系列图件是手段; 研究典型矿床, 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圈定矿产预测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是发现矿床的科学支撑; 矿产勘查有效机制将科学找矿各个环节的内容实现有机联接, 组成获取找矿和矿床勘探成果的基本段, 概括为“三项理论”、“二个系统”、“二项技术”, 直至今日, 探索工作已获得很好的找矿效果。在未来的“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实施过程中, 用科学找矿的思路构建矿产勘查新格局。 相似文献
68.
69.
国际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国内产业培育也取得一定突破,但总体发展规模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存在着战略定位、政策扶持、区域竞争和科技创新等问题和要素制约。基于市场需求和问题导向,文章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产业培育示范、海洋科技创新、特色园区发展及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框架设计构想,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0.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基于2004~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跨区布址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 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的主要联系流由 “Z”字形空间结构演变为“金字塔”形结构。② 高行政级别城市在网络要素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省会城市的中介能力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③ 沪杭宁甬苏合6城市构成了长三角城市网络的核心层,核心-边缘层联系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联系方式;城市网络凝聚子群具有明显的地理粘着性,沪宁和杭州凝聚子群分别是群内联系和群际联系的标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