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成都平原土壤中钾元素分布特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扼要阐述了钾元素的生物化学作用,特别是钾元素对小麦、水稻、油菜等大宗农作物的生物化学效应,详述了成都平原土壤中全钾、速效钾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前景的关系,提出了要保持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合理作用钾肥。  相似文献   
52.
论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川盆地盆中丘陵区严重缺水状态、成都平原区大旱之年工程供水量短缺,以及农灌用水高峰季节工农业需水矛盾突出状况,论证并提出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和巨大地下水库容对解决上述矛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成都平原最大可能地震能力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成都平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紧靠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近代地壳运动,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水平应介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区和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的过渡地带。本文从构造类比角度对成都平原的最大可能地震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最大可能地震能力高于该区的地震史载水平。其中,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可达6±0.5级,大邑-彭县-绵竹隐伏断裂可达5.6级左右。  相似文献   
54.
55.
雅安期与江北期砾石层之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47,12(Z1):117-126
本文曾於二十九年五月在地质学会常会中宣读,■箧中,久未发表,今逢章爱存先生七秩荣庆,地质论评将为刊行庆祝号,因乏新作,乃检旧稿以为长者■。  相似文献   
56.
成都平原西部汞异常探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富饶美丽的成都平原,而今却承受着污染的困扰。早在70 年代,有关部门就已发现汞污染十分严重。通过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之后,仍然对汞污染的来源不甚明了而成为谜团。本文通过对地质背景来源,汞的地球化学特征,新一轮地化测量工作的启示,并结合成都平原的基底断裂特征进行探索,初步认为成都平原的汞污染除人为来源之外,还可能与成都平原下,沿基底断裂所产生的地球脱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7.
龙门山山前彭州隐伏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州断裂是龙门山山前一条重要的隐伏断裂.为了调查彭州断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5·12汶川MS8.0地震发生后,作者采用可控震源和高精度的地震反射勘探方法,对彭州隐伏断裂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成像.本文利用获得的浅层地震剖面资料并结合石油地震反射剖面,给出了彭州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断裂两侧的新生代地层厚度.结果表明,彭州断裂为一条走向NE、倾向NW、倾角约为58°~62°的逆断层,该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纪沉积层,具有明显的第四纪活动,向下大约在深度8~10 km左右收敛到向西缓倾的滑脱面之上.研究结果为评价断裂的活动性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地震学证据.  相似文献   
58.
成都平原汞污染探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地质北景来源、汞的地球化学特征、新一轮地球2化学测量工作的启示,并结合成都平原的基底断裂特征进行探索,初步认为成都平原的汞污染除人为不源之外,还可能与成都基底断裂的地球放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9.
隐伏断裂的探测是城市地质调查的基本要素.成都中心城区位于成都平原东侧,整体表现为受断裂控制、西陡东缓的陆内逆冲断陷盆地,并以覆盖巨厚的第四纪砂卵石沉积为特征,隐伏断裂发育特征不明,识别难度大.本文基于多年来成都中心城区地铁勘察、房建地基勘察、水文地质调查、基坑探槽等累积的数据,结合实地勘察与其他地学数据整合信息库,运用计算机三维精细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建立了成都中心城区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结合实测钻孔剖面图,在精细刻画的三维基岩起伏面上识别出两条明显的北东向隐伏断裂,确定了其在中心城区经过的具体位置及展布形态;结合上覆砂卵石层的分布,确认蒲江-新津-成都断裂为主控断裂,早更新世开始活动,双桥子-包江桥断裂为其次级断裂,晚更新世初开始活动;同时发现了一条可能受断裂控制、贯穿市区的北西西向凹陷带.三维地质模型与沉积层等厚线图揭示了隐伏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砂卵石层沉降中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迁移.此次研究建立了成都中心城区的三维基岩起伏面模型,识别出了隐伏断裂具体位置及其主要特征,为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科学规划及地震危险性评价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0.
成都平原第四纪化石冰楔的发现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成都平原西缘,大邑城西氮肥厂附近,斜江河西岸,上新统-下更新统大邑砾岩剖面的北端新开挖的露头上,发现了4条化石冰楔。这里的地理坐标是30°35'N103°31'E,海拔530m.这些冰楔发育于大邑砾岩露头的顶部。其中最大的一条,顶部宽3m,向下延伸2.5m.这些冰楔垂直向下延伸,与大邑砾岩层面斜交。所以,它们是在大邑砾岩沉积之后并经过构造变动后形成的,是大邑砾岩的后生冰楔。化石冰楔的充填物的特征与大邑砾岩有明显差别:前者为棕黄色,后者为灰白-黄色;前者砾径分选较好,砾径较细,一般长5cm~15cm,而后者砾径分选较差,粗大者20cm~30cm;前者的砾石含量高,约95%,后者的砾石含量低,约85%;前者砾石ab面产状无优势方向,而后者的ab面产状显示优势方向,倾向170°~210°,倾角30°~40°.由于两者有上述差别,所以,化石冰楔在露头上可以被识别出来。采用ESR法测定冰楔充填物的时代为0.171Ma.由此看来,这些冰楔的形成时代可能相当于V28-238深海岩心氧同位素曲线第6气候期(0.195Ma~0.128Ma),也可与中国黄土L2~5(0.195Ma~0.180Ma)和L2~4(0.180Ma~0.167Ma)所记录的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倒数第二次冰期对比。
一般认为,冰楔是多年冻土的指示器,所以这些化石冰楔反映了成都平原在第四纪曾一度发育多年冻土。据研究,冰楔只能形成于年均温<-6℃的地方,高海拔多年冻土下界大致与-2℃~-4℃年均等温线相符。现今,大邑附近年均温约16℃.那么,化石冰楔形成时期,成都平原年均温至少比现今下降了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