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6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862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427篇
地质学   3331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1.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2.
为更好的理解油气的聚集、分布规律,应用地质平衡原理对研究区725口探井进行回剥分析,从而得到不同地质时期目的层的古构造图.并以三级构造为单元进行构造发育史精细研究,研究发现同一构造层面不同三级构造或同-三级构造不同构造层面,在构造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性,其控制了烃源岩及储层裂缝等成藏要素的发育程度,从而影响油气运聚和油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他拉哈向斜的长期发育使其成为主要烃源岩生排烃中心,因此与其临近的龙虎泡背斜和葡西鼻状构造等正向构造含油性好,同时先期发育的葡西背斜控制了葡西裂缝发育密集带,同时也导致了构造低部位含油气、高部位含水的复杂油水分布现状.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介绍了强夯法的加固机理,系统的阐述了强夯法设计计算的步骤及相关参数的确定,并引用了工程实例。指出了强夯的优点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44.
河北省太行山区是北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重要发生区,该区地质构造强烈,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沟谷狭窄,沟床比降大,每年7-8月份强降雨期间,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崩塌与滑移在洪水作用下,极易演化形成泥石流。本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发生的历史分布概况,研究了泥石流灾变的崩滑演化机理和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45.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6.
洛安江水库灌溉工程是贵州黔北万亩以上骨干工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成。1991年"7.5F"洪灾,连续大暴雨,河水暴涨,倒灌暗河,产生高静、动水压力作用。岸坡岩体受不利结构面组合,发生顺层岩质滑坡,破坏干渠,严重影响灌溉。本文根据滑坡破坏情况,对滑坡产生的地质环境、滑坡特征、滑坡形成机理(滑坡形式和破坏机理,各种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及产生滑坡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7.
在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的设想下,《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一文通过演绎推理、实证研究等方法,第一次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本质直觉学说、非实显性变样理论、“交流理性”理论等对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进行了全新解读。它提出了洞悉隐性旅游资源本质的一条基本原则——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认为隐性旅游资源是人的体验流中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形态,是旅游吸引物的非实显性组成部分;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构建出价值观动力、形象思维动力和平民化意识动力;最后通过对游客体验“真实性”问题的现象学阐述,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即具有吸引力,寻找到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8.
在矿山开发、水电建设过程中倾倒变形问题日渐突出。倾倒变形边坡一般具有反倾边坡结构,变形的过程和机理比较复杂、涉及的变形岩体范围较大、危害严重。论文以抚顺西露天矿边坡为例,通过岩体位移监测资料的跟踪分析、底面摩擦模拟试验,以岩体力学、松散介质力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采矿影响下边坡倾倒滑移体的变形机理,分析认为采矿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问题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和采矿工程条件下产生的,并提出了岩体变形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变形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49.
中国石油战略选区重点目标油气地质条件分析及勘探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优选出的3个战略选区重点目标,即河套盆地、塔里木东南坳陷和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条件,认为这3个目标都具有资源量大、资源丰度较高的特点,具有开展战略选区的油气资源基础.其次,论述了3个目标的储盖组合和油气显示情况,指出每个地区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都具有基本的油气成藏条件和较好的勘探前景.最后,在分析3个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勘探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0.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为盐湖相未成熟-低成熟原油,属于典型的原油成因类型。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大的油田。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诸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中E13 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为该油藏的成因认识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