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0篇
  免费   1224篇
  国内免费   502篇
测绘学   920篇
大气科学   583篇
地球物理   1012篇
地质学   1866篇
海洋学   446篇
天文学   468篇
综合类   492篇
自然地理   399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激发极化驰豫时间是孔隙大小的函数,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激发极化衰减曲线进行多指数反演,得到光滑的驰豫时间谱,该谱呈现多峰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溶质对该谱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溶质离子的扩散系数不同所致.对于同一块岩心,衰减谱随扩散系数的增大而向小驰豫时间方向移动.结合岩心地层因素F,研究了激发极化驰豫时间几何平均值Tg与岩石的渗透率K的关系,结果表明,logK和log(T1/2g/F)、log(Tg/F)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2.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油气成藏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下二门油田的油气成藏机理,利用包裹体、平衡剖面和生烃史模拟等技术,详细分析了其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结果表明,早期(古近纪核二末期至核一末期)油气小规模缓慢充注,形成早期小规模油气藏;中期(古近纪廖庄期末构造抬升期)受差异抬升构造运动影响,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形成中期大规模原生背斜油气藏;晚期(新近纪上寺组沉积末期)断裂发育,早、中期原生油气藏遭受破坏,同时深凹区核三下、上段生成的高成熟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补给,油气大规模沿断层向上运移,遇遮挡形成大量次生油气藏和气藏。  相似文献   
103.
PSO-RBFNN模型及其在岩土工程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工程受力变形演化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问题,其演化的高度非线性和复杂性,很难用简单的力学、数学模型描述,但可用粒子群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对岩土工程应力、位移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动态实时预测。网络径向基层的单元数通过均值聚类法确定后,所有其它参数:中心位置、形状参数、网络权值,均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全局空间优化确定。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准确、精度高,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5.
黄茨大型滑坡的预报及其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茨滑坡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规模巨大,地形复杂。我们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全面监测,大大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依据本变形功率理论和岩蠕变理论,提出了一套预报滑坡剧滑时间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对黄茨大型滑坡剧滑时间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同时还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可供今后进行滑坡预报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6.
渭河断裂西段活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断裂是一条纵贯渭河盆地中部的大断裂,对渭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盆地内的地震活动都具有控制作用。本文将宝鸡峡口以东,西安市草滩镇以西的渭河断裂西段作为研究区。从渭河断裂北侧黄土台源地貌存在的分级现象、自西向东渭河断裂新近系错距大小非均匀变化、渭河断裂西段断坎地貌差异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了渭河断裂西段存在的活动差异性,认为以千河断裂、岐山-马召断裂和泾河推测断裂为分界点,渭河断裂西段可分为三个亚段,各个亚段在断裂活动时间、活动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渭河断裂西段所处新构造环境的分析,认为第四纪以来渭河盆地西部地壳的向东掀斜拾升运动是造成渭河断裂西段出现差异性活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7.
滇西马厂箐斑岩铜(钼)矿床成岩成矿时限的厘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滇西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为一复式岩体,存在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最早岩浆活动始于52Ma,中期岩浆活动为42~47Ma,晚期岩浆活动最强烈,其时间为33~37Ma,末期岩浆活动为29~32Ma。马厂箐铜钼矿床早期成矿发生在37~40Ma左右,晚期成矿大约在34—35Ma;与区域上其它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矿床的形成时间相当吻合。马厂箐矿床在时、空上与矿区富碱侵入岩关系密切,其成矿作用主要与晚期的岩浆侵入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8.
饱和软黏土地基静压管桩承载力时间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义  刘俊伟  于秀霞 《岩土力学》2009,30(10):3005-3008
对饱和软黏土地基中的静压管桩进行隔时复压试验发现,复压起动压桩力在沉桩25 d后的增长幅度达2.5倍以上,且前期增长较快而后期较慢。理论分析及试验对比证明,利用隔时复压起动压力作为静压桩极限承载力是合理的,而且可以观察到承载力短期内的变化,是进行承载力时效性研究的有效试验途径,分析后认为承载力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桩侧黏土抗剪强度的提高所致。通过修正得到黏土层桩侧单位面积侧阻力的增长曲线,回归分析得出3种不同的预测公式,对比发现基于对数函数的预测表达式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聚集条件及运聚动平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是中国储量最大的气田之一,该气田是一个由众多小岩性气藏构成气藏群的似整装气田。这些气藏是在奥陶系欠压封存箱内“自生自储”而形成,运用运聚动平衡原理,强调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的烃浓度封闭的封盖作用及水溶气解析对气藏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0.
    
《热带地理》2024,44(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