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8篇
  免费   2271篇
  国内免费   973篇
测绘学   2426篇
大气科学   885篇
地球物理   1008篇
地质学   5596篇
海洋学   1064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950篇
自然地理   1402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91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410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676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74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讨论了多余观测值在一定条件下按设计目标函数与多余观测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平面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平面监测控制网为例,采用COSA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对比分析,说明了平面监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和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92.
斜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对评判实例的稳定性因素的定性分析基础上,选取主要因素四类14项作为稳定性评价指标并将其定量化,按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四个级别进行综合评判,评判结果与斜坡的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3.
基于北京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壤元素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北京平原区土壤CaO、MgO、Na20、Hg、Cd、Sr、Ba、Sn等含量偏高,Sb、As、Th、W、Br、U、I、Mo、有机质等含量偏低.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F1因子为反映土壤原始背景特征的元素组合,F2、F4、F6因子为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影响的元素组合,F3因子为反映成土母质基本信息的元素组合,F5因子为反映成土母岩基本特征的元素组合.利用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对部分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数学建模,回归系数R2值为0.542~0.960,拟合效果总体较好;从区域尺度上初步判断出人类活动对重金属元素Cu、Hg、Pb、Zn影响深度约150~ 200 cm,对养分指标N、P、S、Se、有机质影响深度约50~ 100 cm.一般情况下,褐土中Se、Bi、Li、有机质、Mo、W等39项元素与指标的含量高于潮土,不同土壤质地中As、Cd、Cr、Ni、N、B等29项元素含量的大小关系为:砂质壤土<砂质黏壤土<黏壤土<壤质黏土,耕地土壤中Cd、N、P、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林地,中心城区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元素、养分指标的含量普遍高于郊区.  相似文献   
94.
三江平原西部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局部地区发现有珍贵的富硒土地,但对三江平原土壤硒的分布以及土壤硒含量的控制因素研究较少.三江平原西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该区表层土壤主要以足硒为主,未见硒中毒土壤,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完达山山前至沿挠力河之间的冲湖积低平原地区,少量分布于萝北县城北部的湖成剥蚀台地,硒不足或硒潜在不足地区主要沿松花江河流以及萝北地区黑龙江古河道展布.根据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硒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认为三江平原表层土壤硒含量主要受表层土壤中有机质以及土壤质地中黏土的吸附作用影响,铁、锰等氧化物以及土壤pH对硒富集具有一定影响,但作用较小.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显示三江平原地区多为无风险区,是一块珍贵的清洁土地资源,当地可依托富硒土地发展绿色富硒农业.  相似文献   
95.
采空区极易造成地面沉降威胁电网运行安全,检测地下采空区分布意义重大.传统采空区电法检测技术系统控制复杂,布线方式繁琐,所需传感器和电缆数量较多,测量数据量大,排布和移动测量效率低下,并不适合电力领域防控地下采空区危害使用.文中针对电力杆塔下采空区分布的特点,设计了采空区电法检测的电极系统,采用集中 —分布式检测方式,可有效减少电力杆塔下采空区检测的传感器和线缆数量,优化系统控制,精简有效检测数据量,提高采空区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96.
汤原断陷是典型的受断裂控制的陆相盆地。盆地内断裂极为发育。断裂的发育主要有 N E向和 N W - N W W 方向,断裂的分布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群的特征。按断裂的成因类型可划分出7 种类型。断裂对油气生成、运聚及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底大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展布,主干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分布,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作用,断裂的封闭性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97.
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了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因素对华北地块北缘Au、Ag、Cu、Pb、Zn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矿床的时、空分布,共生组合特点,提出了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98.
基于钻井、岩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形态学、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分析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黄流组轴向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道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特征,水道充填分为三期,井区(交汇区)水道砂由垂直陆坡的东支水道近距离供应,水道砂岩自下而上具有正粒序发育的特征;水道形成和充填受区域海平...  相似文献   
99.
相邻结构的高效阻尼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相邻结构高效阻尼控制的概念,并基于双液缸的放大原理提出了一处相应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放大相邻结构间的振动差别,使阻尼器具有更大的变形和速度,从而更高效地工作,文章阐明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两相邻结构高效阻尼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并对此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高效阻尼控制的概念是正常的,本文提出的控制装置是有效的,可取得远优于普通阻尼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大水金矿田由大水、贡北、格尔托3处大、中型金矿床组成,经过30年巨量探矿工程的投入和持续有效的勘查与研究,整体达到了详查程度,累计查明金资源量约130 t,为典型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理想基地。通过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控矿断裂构造、成矿侵入岩等控矿因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以中三叠统马热松多组灰岩为主;控矿断裂、成矿容矿脉岩及其所赋存矿体的规模,以大水特大型金矿明显优于贡北、格尔托中型金矿,大水金矿主要以NWW向压扭性主干断裂与近SN向放射状张性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厚富主矿体,贡北以EW向、格尔托以NNW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主矿体的分布;中酸性岩体及其派生的酸性岩脉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容矿花岗闪长岩(斑)岩脉及其蚀变方解石大脉在陡倾断裂破碎带中的集中分布,往往指示厚富金矿体的赋存地段。通过3个矿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资源量分布等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以大水较贡北、格尔托为大、为富,大水、贡北、格尔托金矿的主矿体资源量分别占矿区的75. 62%、78. 51%和79. 58%,且由普查到详查,主矿体资源量占比有所变化,如大水金矿由70. 59%增加到75. 63%,贡北金矿则由88. 24%降低为84. 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