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882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3118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为地下隐蔽工程的钻孔灌注桩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部构、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安全,从成孔到灌注成桩其工艺复杂且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文章从影响成桩质量的几个要点,着重分析和阐述了保证灌注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2.
马来西亚沙捞越邦达、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均为典型的浅成—半浅成角砾岩筒构造,角砾岩及控矿类型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点。邦达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发育角砾岩筒上段的塌陷角砾岩,角砾岩筒剥蚀深度较浅,控制典型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金铜矿床,且其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发育角砾岩筒下段的爆发角砾岩和中段的流化角砾岩,分别控制斑岩型金矿化和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角砾岩筒剥蚀深度较大,对矿床的保存和找矿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83.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已被证明是寻找隐蔽圈闭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运用该理论对南阳凹陷进行了研究,对地震剖面中反射界面的追踪,在古近系中识别出了各级别的层序界面,结合周缘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分析了主要目的层序内体系域的构成及高频单元变化规律,建立了层序地层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南部陡崖式断坡带和北部缓坡式弯折带是低位域砂体和隐蔽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4.
呵叻盆地钾镁盐矿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充分收集已有地质成果基础上,分析呵叻盆地沉积特征和成钾条件。详细论述呵叻盆地钾盐矿的赋存条件和产出特征,初步探讨钾盐矿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5.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原油同位素类型和单体烃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 ,发现整个东部凹陷原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值偏重 ,指示其源岩有机质中藻类和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少 ;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值关系揭示东部凹陷大部分原油样品与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的特征相近 ,而南部和北部地区少数样品表现出负的碳同位素异常 ,与该区中生界源岩样品的接近 ,推测原油中可能混入了中生界来源的油气。南部地区各样品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和单体烃的碳同位素曲线均相似 ,揭示了两者具相同的油气来源。北部地区各原油样品的单体烃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间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但茨榆坨地区的原油样品的碳同位素值比牛居地区的系统偏轻 ,可能是成熟度相对较低引起的 ,表明茨榆坨地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的特征。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研究油气来源和成藏特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6.
静力触探中土层界面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成层土模型试验结果,对静力触探中土层面效应进行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取得了成层土界面效应的规律性,为利用静力触探划分土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7.
对研究区内金矿岩双桥山群的4336件岩石密度数据的统计分布、空间制图分析。得到岩石密度参数的地质制图,发现双桥山群岩石密度为偏态分布,推测岩石密度的增高可能是变质作用或成矿作用增强的反映,区内主要岩金矿床均分布在密度高异常区内,因此认为高密度异常区或重力正异常区,是区内岩金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8.
冀北地区金矿床He、Ar、Pb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焦点问题。选择了冀北地区3个幔枝构造金矿集中区11个金矿床黄铁矿及部分围岩进行了He、Ar同位素测定。研究表明,冀北地区主要金矿的3He/4He的值域为(0.93~7.30)×10-6,平均3.55×10-6;R/Ra=0.66~4.93,平均2.53;40Ar/36Ar=426~2073,40Ar平均为8.20×10-7cm3/g,4He/40Ar平均为2.17。矿区外围片麻岩和花岗岩的3He/4He值仅为(0.001~0.55)×10-6,反映来源上有明显差别。3He和4He在He同位素浓度图上落于地幔区附近。64个Pb同位素数据表现为矿质以幔源为主,确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研究认为,本区成矿物质应源于地球深部,随地幔柱多级演化,深部成矿流体由地球深部迁移到浅部,期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壳幔流体的混合作用,故其值域往往界于地幔和地壳之间。  相似文献   
89.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②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③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90.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运聚方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区是我国最大的生物气区。笔者系统采集了该气区21个天然气样品,测量了其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重点探讨了生物气形成途径和运聚方式。生物气δ~(13)C_1和δ~(13)C_(CO_2)均随深度增大而变重,显示了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生物气δ~(13)C_1、δ~(13)C_(CO_2)和δD分布与CO_2还原方式形成的生物气的相应同位素值分布范围接近。在有关成因图解中这些数据主要位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范围内。生物气CO_2和CH_4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α_c>1.055,具有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干旱的古气候、较低的古温度、较高的沉积速率和水体中较高的硫酸盐含量使得甲烷菌的大量繁殖只能在较大的深度范围内才能实现,从而,有利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作用进行。涩北一号、涩北二号气田生物气δ~(13)C_1组成分布可能表明,生物气形成以后沿疏导层水平运移进入气藏,基本不存在垂向运移。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生物气成因、形成条件,确定生物气模拟实验方式与条件,计算生物气资源量,建立成藏模式和选择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块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