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8篇
  免费   2353篇
  国内免费   5050篇
测绘学   215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281篇
地质学   17713篇
海洋学   41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963篇
自然地理   367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515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633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707篇
  2012年   855篇
  2011年   928篇
  2010年   743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612篇
  2002年   652篇
  2001年   722篇
  2000年   688篇
  1999年   642篇
  1998年   734篇
  1997年   577篇
  1996年   636篇
  1995年   581篇
  1994年   488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515篇
  1991年   480篇
  1990年   384篇
  1989年   257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裴荣富院士、梅燕雄研究员等完成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成果报告,于2008年5月16日通过评审验收。评委高度评价该项编图和研究成果,认为成果报告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2.
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斜长花岗斑岩体和老基底变质杂岩是团结沟金矿床主要成矿条件,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成矿条件。矿化富集与含金玉髓状石英细脉或细网脉、黄铁一白铁矿脉和碳酸盐脉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含金矿脉的产状受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控制,经过多期次叠加,往往造成矿化的进一步富集。金矿体呈脉状、复脉状、扁豆状等。在团结沟矿区外围张才沟矿区获得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异常,通过钻探工程验证,在该区深部控制了一个3m厚的金矿体。事实证明,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激电法在覆盖区寻找隐伏金矿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3.
初论地幔热柱与成矿——以冀西北金银多金属成矿区为例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作者通过对冀两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梓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4.
通过对胶东牟平—乳山热液脉状金,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控制规律的研究,说明了建立热液成矿反应体系的方法,并得出以下认识:(1)区域断裂构造活动,通过影响成矿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条件,控制元素的富集和分散。(2)热液成矿过程中容矿断裂活动可划分为两种作用方式:脆性破裂和韧—脆性张开,构成热液成矿的两种构造动力学环境。(3)热液成矿反应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热力学体系。断裂的脆性破裂阶段,使体系处于强烈的过饱和状态,矿质在远离平衡状态下快速结晶,加剧物质分异;在脆—韧性张开阶段,矿质在接近平衡态体系中缓慢晶出。(4)热液演化晚期,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当断裂再次发生构造脉动震颤时,早期形成的块状黄铁矿矿石碎裂,富金溶液充填其中,形成含裂隙金和晶隙金的富矿石。成矿体系热力学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条件有利的匹配控制着富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5.
浦志伟  朱裕生 《地质论评》1993,39(6):508-514
成矿信息的提取是矿产预测的重要手段,其方法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预测成果的可靠性。在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干预模型的构成,突出与成矿有关的信息;抑制某些成矿意义不明显和属干扰的信息,有目的地使模型向反映成矿信息的方向逼近,提高模型与矿床实际赋存地质环境的吻合程度,均是成矿信息提取和强化的内涵。本文从研究实践中总结了先验约束模型和非先验约束模型的强化方法,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已取得  相似文献   
166.
陈志明 《地质科学》1993,28(1):61-67
华南海西—印支成矿期内,成矿序列完整,类型齐全,矿种繁多,为其它成矿期所莫及。沉积矿床需要稳定的地质背景,层控矿床形成的较有利的地质背景是稳中有动。  相似文献   
167.
赵如意 《地质与勘探》2023,59(4):716-733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次研究在矿区中南部发现了细脉浸染状铜矿的新类型。为确定其是否为斑岩型铜矿的成因类型,本文在梳理南岭成矿带铜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查明了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的蚀变和铜矿化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早侏罗世中酸性斑岩的小岩体较多,叠加多期断裂构造和碳酸盐岩建造,非常有利于铜多金属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大宝山英安斑岩发育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等蚀变类型,铜矿化与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大宝山铜矿中的英安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并呈岩墙状产出,冷却过程中受区域构造应力产生了一组平行裂隙,岩浆房去气作用排出的热液沿裂隙蚀变围岩并充填成矿。大宝山斑岩型铜矿取得的找矿勘查成果表明,“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理念可以有效指导靶区圈定和老矿山外围(深部)找矿勘查,早侏罗世的南岭具有形成较大规模斑岩型铜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8.
镁铁- 超镁铁岩是揭示地幔物质组成和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也是Ni- Cu- PGE- Cr等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载体。不同的镁铁- 超镁铁岩体赋矿特征明显不同:蛇绿岩以产出铬铁矿床为特征,阿拉斯加型岩体主要赋含铂族元素(PGE)矿床,大型层状岩体则可同时产出铬铁矿床、PGE矿床和Cu- Ni硫化物矿床。这种成矿差异显然与赋矿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母岩浆经历的岩浆演化过程有关,但缺少关键控制因素的研究。前人对上述不同种类矿床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上升过程中或岩浆房内的围岩混染和结晶分异等岩浆过程,而极少关注流体作用。近年来,实验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均表明幔源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流体活动可能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分配系数也在不断更新。厘清Cr和PGE在熔体演化——尤其是流体出溶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刻画并揭示其迁移富集、分离和再富集的成矿过程及控制因素,已成为当前岩浆矿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富水流体与铬铁矿和PGE成矿关系的科学问题,总结了不同镁铁- 超镁铁岩体的成矿差异以及铬铁矿和PGE矿床成矿过程中的流体活动记录,提出流体性质和组分对铬铁矿和PGE迁移富集的控制作用,强调有必要开展蛇绿岩、大型层状镁铁- 超镁铁岩体和阿拉斯加型岩体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9.
耿元生 《地质学报》2022,96(9):2955-2966
程裕淇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变质岩石学家、矿床学家和前寒武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程裕淇先生开拓了我国变质岩研究领域,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发展了我国前寒武纪地质学。他在管理上积极推进地质行业的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交流,为建立中央直属的野战军队伍建言献策;在政协多次提案,推动了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立法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0.
锰矿是我国战略性紧缺矿种,寻找锰矿尤其是富锰矿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在西昆仑造山带的西北段玛尔坎苏地区石炭纪沉积岩系中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富锰矿找矿新发现。然而,目前对该富锰矿带的成矿主要控制因素、形成机制及展布规律等地质问题的认识尚不深入,严重制约了该矿带深部及外围进一步找矿预测工作。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入手,以典型锰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剖析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典型锰矿的成矿特征,总结出西昆仑玛尔坎苏富锰矿带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伸展型边缘盆地、丰富多源的锰质来源、海洋氧化—还原界面的变化、有机质深度参与成岩成矿过程等;初步建立了“玛尔坎苏式”富锰矿的成矿模式,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这对丰富锰矿成矿理论及进一步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