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廖炎杰 《地下水》2020,(4):252-254
通过系统分析安全管理成熟度水平,为水电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将项目检查及改进、项目策划识别与实施、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3个一级因素,进一步划分为安全管理经费、管理台账、安全技术交底等15项二级评价因子,构建较为系统、完善的成熟度评价体系。然后依据未确知测度评价法和信息熵理论赋权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测度及其权重计算,并以浙江省某水利施工项目为例,科学评价其安全管理成熟度水平。结果显示:该水利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措施基本到位,安全管理成熟度处于定义级水平。  相似文献   
342.
为对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评价,本文结合地质剖面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按照剖面1-剖面3,芦草沟组内部的上、中、下3段的有机质类型、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芦草沟组的非常规油气潜力。研究表明:(1)研究区内芦草沟组生油岩有机质丰度大,TOC含量为0.31%~22.21%,平均值5.16%。平面上,由西到东研究区芦草沟组平均TOC含量逐渐增加。垂向上,中段TOC最高,上段次之,下段最低;(2)通过最大热解峰温(Tmax)与氢指数(IH)关系的研究,研究区芦草沟组无论平面上或垂向上Ⅰ型、Ⅱ1型、Ⅱ2型及Ⅲ型干酪根均有发育,以Ⅰ型及Ⅱ1型干酪根为主,Ⅱ2、Ⅲ型次之;(3)研究区芦草沟组处于热成熟阶段,Ro峰值为0.9%,Tmax为429.0℃~440.0℃,可能发育良好的页岩油,平面上Ro值无明显变化。垂向上由浅到深,Ro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4)成果表明芦草沟组沉积有机质已进入生油门限,具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43.
漓江发育演化及与相邻流域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缪钟灵 《中国岩溶》1998,17(4):385-391
漓江形成于早更新世初期,两岸有四级阶地,分属Q2、Q3、Q4 ,尚未发现Q1 沉积物,其演化史可划分为峡谷期、盆地早期和盆地晚期。它与其东侧湘江分水岭上存在着一个豁口,成为修建灵渠的有利地貌,与西侧洛清江分水岭上也有一个豁口,成为修建相思埭(桂柳运河)的有利地貌。  相似文献   
344.
薛爱民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03):338-344
讨论了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热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法.这一方法综合了Simplex和MonteCarlo方法的特点.初值选择采用MonteCarloBox选择法,而反演迭代则应用Simplex方法.由于应用了MonteCarloBox,从而保证了初值在某一限定区域内的随机性选择,避免了目标函数陷入局部极值区而使反演失真的情况.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它可以成功地获得目标函数极小值或极小值邻域内的极值以及它们对应的热史的解.应用理论模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初值偏离真值较远(20-50℃偏差)的情况下,本方法也可以获得满意的解.以中国东部某凹陷井中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和退火年龄资料为实例,进行了热史的反演计算模拟,结果清楚地解释了样品所处地区的构造和沉降史.  相似文献   
345.

位于中央造山带西段的东昆仑造山带因多期次造山和复杂演化历史而备受关注,约束其中生代隆升剥露历史,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大规模隆升在东昆仑地区的扩展及影响颇具意义。东昆仑造山带内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缺失严重,体现中生代以来强烈的隆升剥露过程,也是该区热演化的研究难点。本文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样品的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分析和热演化史研究,并结合东昆仑及周缘地区现有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识别出东昆仑造山带所经历的五次隆升冷却事件,即201~193Ma(早侏罗世)、172~152Ma(中-晚侏罗世)、120~98Ma(早白垩世末-早白垩世初)、98~20Ma(晚白垩世-中新世)及20~0Ma(中新世至今)。所获5个年龄组响应东昆仑地区所经历的构造热事件,其中201~193Ma年龄组响应南部羌塘地块与昆仑地块的碰撞事件;172~152Ma年龄组为中-晚侏罗世古特提斯洋闭合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事件的记录;120~98Ma热事件吻合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碰撞事件;98~20Ma年龄组为东昆仑地区长期缓慢剥蚀去顶过程的印证;20~0Ma的快速隆升剥露事件则为东昆仑周缘断裂系活化相伴,多期隆升剥蚀事件均得到地层不整合及沉积记录等研究成果的证实。区内剥蚀起始时间从由南到北逐渐变老,体现东昆仑地区隆升剥蚀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346.
本文综合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U-Th)/He、镜质体反射率及盆地模拟等手段,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史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生代大规模构造抬升剥蚀、地层冷却事件始于早白垩世(140-130 Ma);大规模抬升冷却过程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中后期至晚白垩世.研究区虽然可能存在一定厚度的晚白垩世-古近纪地层沉积,总体沉积规模相对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应该存在较大厚度的中侏罗统或/和上侏罗统乃至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而现今残存中生代中、上侏罗统地层相对较薄,主要是由于后期持续构造抬升剥蚀造成的,估计总剥蚀厚度约4300 m左右.区内中生代地层在早白垩世达到最大古地温,而不是在古近纪沉积末期;上三叠统地层最大古地温在170~190℃之间.热史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古生代古热流相对稳定,平均热流在53.64 mW·m-2;早侏罗世末期古热流开始降低,在早白垩世初期古热流约为48.38 mW·m-2.  相似文献   
347.
依据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手段和油气地化理论,对辽东湾地区辽中凹陷东营组东二下段(Ed2-1)和东三段(Ed3)地层进行了有机地化分析。在实验获取总有机碳(TOC)、生烃潜量(S1+S2)、氢指数(IH)、氢碳比(H/C)、氧碳比(O/C)、最大热解峰温(Tmax)、镜质体反射率(Ro)等有机地化参数的基础上,对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东营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东二下段S1+S2集中在0~3 mg/g,TOC集中在0%~1.5%;东三段S1+S2集中分布在4~9 mg/g之间,TOC集中分布在1%~1.25%。东二下段有机质类型主要是III型,东三段有机质类型为II1、II2型。东二下段Ro < 0.5,东三段Ro > 0.5,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东三段烃源岩Ro相应的增加。Tmax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异常现象,该种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与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丰度之间存在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348.
田涛  任战利  吴晓青  陈玉林 《地质科学》2013,48(4):1258-1270
非洲G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而发育形成的典型被动裂谷盆地,其南部凹陷带为盆地主要油源区。为进一步明确G盆地油气勘探方向,需开展盆地南部凹陷热演化史及油气成藏方面的研究。油层测温表明,南部凹陷现今平均地温梯度为3.9 ℃/100 m,属于中温型地温场。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恢复了G盆地凹陷带古地温演化史,研究表明G盆地凹陷白垩纪古地温梯度为2.4~3.77 ℃/100 m,古地温梯度低于现今地温梯度。古地温恢复及热史模拟表明最高地温是在现今达到的,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现今地温场控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表明G盆地南部凹陷存在两次流体作用事件,分别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96.0~87.0 Ma)及第四纪(3.0~0 Ma)。下白垩统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在晚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349.
任战利  祁凯 《地质科学》2018,53(3):959-971
渭北隆起发育多套烃源岩,是寻找油气的重要战略区。对渭北隆起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变化规律及热演化历史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利用大量反射率测试资料及裂变径迹分析资料,确定了研究区不同层位热演化程度及变化规律,在恢复剥蚀厚度及埋藏史的基础上,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结果表明:渭北隆起上三叠统延长组处于生油阶段、石炭—二叠系、奥陶系处于生气阶段,不同层位热演化程度总体上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渭北隆起不同层位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关系为似线型,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末以来经历了大规模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40 Ma以来,研究区整体快速抬升冷却。热演化史研究表明渭北隆起不同层位最高热演化程度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从寒武纪到侏罗纪,地温梯度总体较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古地温梯度最高可达46.0 ℃/km;晚白垩世以来,由于地温梯度降低及地层大规模抬升剥蚀,地层温度明显降低。渭北隆起奥陶系、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天然气生气高峰期、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生油高峰期均在早白垩世,生油、生气高峰期受中生代晚期高地温梯度、构造热事件的控制。新生代以来渭北隆起大规模抬升剥蚀,地层快速抬升冷却,地层温度明显降低,烃源岩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350.
魏建设  卢进才  魏仙样  韩伟  姜亭 《地质通报》2012,31(10):1715-1723
通过对雅干地区4口浅钻井样品与二叠系埋汗哈达组、阿其德组和哈尔苏海组露头样品、XT9井岩心样品、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烃源岩评价指标的对比研究,认为强烈风化作用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常规有机质类型评价指标(H/C-O/C)的影响范围超过50m,且对有机质丰度各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对TOC含量的影响最小,对生烃潜量的影响最大;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受风化作用的影响较小,能对露头样品有机质类型进行有效划分。风化作用对镜质体反射率(Ro)的影响范围在10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