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473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61.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是烃源岩,沉积埋藏史可划分出持续深埋型、平衡埋藏型和短暂浅埋型3种类型。早白垩世晚期,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地温又一次达到并超过90℃,开始第二期生烃,油、气并生。这一时期,有效供烃区位于盆地东南部农安地区、西北部黑鱼泡地区,生气强度超过了生油强度。通过对石炭—二叠系沉积埋藏史、有机质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研究,无论对于深层找气,还是对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油气勘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62.
低熟油、烃源岩中含氮化合物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八面河地区原油、油砂以及不同成熟度和岩性有异的烃源岩中吡咯类化俣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的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八面河地区烃源岩中吡咯类化合物中屏蔽化程度高的异构体比屏蔽化程度低的异构体富集,咔唑及苯并咔唑系列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同系物比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同系物富集,苯并[a]咔唑比苯并[c]咔唑富集。八面河地区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有较为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观察到高、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同系物间的运移分馏效应比不同类型异构体间的分馏效应更为显著,而前者受成熟度的影响可能相对小于后者;发现吡咯类化合物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不仅体现于不同氮官能团屏蔽、半屏蔽和暴露三类异构体间,同样体现于同一类型的同分导师构体之间,指示此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活性。吡咯类化俣物与烃类化合物一样具有多方面潜在的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263.
利用测井信息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光有  金强 《地学前缘》2003,10(2):494-494
测井信息可以间接反映地层的岩性及其流体等特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索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与测井资料之间的关系 ,并建立了一些方法。由于烃源岩存在多种岩性组合和成熟度差异等因素 ,尤其是各地区及不同时代沉积地层的差异性 ,因此这些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往往难以操作 ,或是不能定量地给出参数 ,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由于评价烃源岩常用有机质的丰度、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等指标 ,因此在利用测井评价烃源岩方法的探讨上 ,必须结合烃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才能全面、准确地开展对烃源岩的测井评价。为此通过深入研…  相似文献   
264.
沾化凹陷Ro分布规律及影响有机质成熟度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实际资料,综合确定R0=0.4%为该区生烃门限(含低熟油),相应的深度门限平均为2250m左右,温度门限平均在90℃左右。造成R。值相对较低的相关因素如下:有机质成分、温度、压力、埋深等。通过比较,沾化凹陷中渤南洼陷和孤北洼陷生烃能力强,而富林洼陷生烃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65.
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对重排甾烷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朱扬明  肖乾华 《沉积学报》1997,15(4):103-108
陆东凹陷上侏罗统生油岩样品饱和烃色质分析表明,重排甾烷随井深出现含量下降的逆转现象,表明热演化不完全是这类化合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重排甾烷的分布与岩石中的粘土矿物组成关系也不密切,意味着各种粘土矿物的酸性催化作用无明显差别。经研究发现,重排甾烷的形成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有关。在Pr/Ph小于0.5的缺氧强还原地层中由于甾烯碳骨架的酸性重排作用受到抑制,因而所形成的重排甾烷很少;随Pr/Ph增加,沉积环境变为弱氧化-氧化时,重排甾烷含量显著增高,表明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沉积物中的含氧性是这类化合物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6.
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的形成、演化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芳烃馏份中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和苯并藿烷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作为有机质成熟度的新参数: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苯并藿烷)。该参数随深度增加几乎成线性增大,较以往的生物标志物参数更能指示生油岩生油的全过程。引起该参数随深度增大的原因不是两类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而是他们在形成和消失的时间及速度上存在着差异。辽河西部凹陷下第三系生油门限、生油高峰期该参数值分别为0.3、0.5。  相似文献   
267.
根据天然气热发光、微量元素、微体古生物等资料的对比,二连盆地可划分为南北两个拗陷体系。二连-贺根山岩石圈断裂和西拉木伦岩石圈断裂对拗陷体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拗陷的形态、延伸均依附于此两断裂。南北带的油源同属下白垩统,但成熟度不同,南带有上二叠统油混入的可能。上二叠统或古生界地层的油源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历史事件(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的不平衡发展是地槽褶皱带的普遍规律。在古生界找油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8.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热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热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法.这一方法综合了Simplex和MonteCarlo方法的特点.初值选择采用MonteCarloBox选择法,而反演迭代则应用Simplex方法.由于应用了MonteCarloBox,从而保证了初值在某一限定区域内的随机性选择,避免了目标函数陷入局部极值区而使反演失真的情况.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它可以成功地获得目标函数极小值或极小值邻域内的极值以及它们对应的热史的解.应用理论模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初值偏离真值较远(20-50℃偏差)的情况下,本方法也可以获得满意的解.以中国东部某凹陷井中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和退火年龄资料为实例,进行了热史的反演计算模拟,结果清楚地解释了样品所处地区的构造和沉降史.  相似文献   
269.
沉积岩和原油中四环萜烷的地化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甘宁盆地和广西百色盆地中、新生代原油和生油岩中的两类四环萜烷-17,21-开环藿烷(C24-C27)和8,14-开环藿烷(C27-C30)的成因和地化意义进行了探讨。这两类四环萜烷的成因均与藿烷型五环三萜烷先驱物的降解有关,但8,14-开环藿烷类主要是热解作用的产物。它们均可应用于油源对比和沉积有机质成熟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项反映沉积有机质成熟度的新分子参数(C30开环藿烷/4-甲基C29甾烷)。  相似文献   
2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