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碳酸盐岩中的鲕粒是古沉积环境重建的重要载体之一。塔里木盆地北部露头剖面、星火1井区埃迪卡拉系奇格布拉克组潟湖相及浅滩相沉积中发现了多种类型鲕粒及其共生现象。文中通过剖面详勘、岩心观察以及薄铸片、阴极发光、环境扫描电镜等研究方法,阐明了不同类型鲕粒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探讨了鲕粒成核、生长的特殊沉积环境和成岩改造等过程。按显微结构、特殊形态、组合以及成岩改造,依次将研究区奇格布拉克组鲕粒划分出12种类型,其中大气淡水、快速拟晶白云岩化、重结晶、交代白云岩化等成岩作用主要发现于中等水动力条件形成的同心(圈)鲕、同心—放射状鲕等。近源风暴引起的底流和涡流产生的撕裂、磨损及搬运作用为泥晶(大)鲕、薄皮鲕、放射状泥晶(正常或大)鲕、脑状鲕以及部分球(或细菌)鲕、复鲕的成核和微生物作用提供了基本条件,而文石—白云石海中低能环境下的黏性软底质中广泛发育的文石—高镁方解石胶结促进鲕粒的形成; 前者发育于潮道或浅滩环境,后者发育于潮坪—潟湖环境,短暂风暴潮或底流是两者共生的可能原因。 微生物参与泥晶成核、一定水动力条件下台阶状生长、差异性成岩改造是前寒武纪多种类型鲕粒发育的主控因素。鲕模孔、粒间(内)溶孔、晶间孔、有机微孔等孔隙具有一定储集意义。对奇格布拉克组鲕粒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前寒武纪古海洋和大气组分、黏性软底质中成核与生长中的水动力及微生物作用、早期成岩改造及孔隙形成与保存机理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生物冰核Snomax的成核性能,在静态等温云室中对Snomax的成核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其成核率、核化速率、成核阈温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在-4~-18℃,Snomax成核率在108/g~1011/g范围内变化,不同温度、过冷水含量、冰核浓度对Snomax催化产生的冰晶形态有重要影响。此外,对比分析测试了AgI焰剂与Snomax的成核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gI焰剂成核率比Snomax高出3~4个数量级,但亲水性Snomax冰核蛋白具有更快的核化速率和环境友好性。通过对比两种冰核的成核特性,分析了生物冰核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洪波 Sult.  R 《世界地质》1993,12(2):63-72
用一个新的奥斯特瓦德过饱和一成核一消耗循环新公式来模拟岩石中的沉淀条带。在特殊的极限情形,系统会维持一种扩散固定沉淀脉动。对于黄铁矿/针铁矿系统的简单模拟类比,存在性的极限由分析确定。利用数字模拟,矿物沉淀的非定态脉动可以获得,并且表明,随着系统参数的适当变化,可以产生许多图案。这明显地表明,分析获得的定态脉动是不稳定的。不定态脉动、波动图形及不连续条带存在区都确定了。  相似文献   
14.
三维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   总被引:89,自引:10,他引:79  
洪延超 《气象学报》1998,56(6):641-653
为了研究冰雹形成机制、催化防雹机制和通过数值试验获得冰雹云优化催化技术,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3维弹性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模式考虑了冰雹云中详细的微物理过程,各种粒子采用双变参数谱,将云中水物质分成水汽、云水、雨水、冰晶、雪、霰、冻滴和雹8类,可以预报粒子的比浓度和比含量,尤其可以计算以霰或冻滴为胚胎的雹块的数量,非常适合研究冰雹的形成机制。此外,建立了催化剂AgI的守恒方程,考虑了人工冰核的凝华核化及与云、雨滴接触的冻结核化过程,并用地面降雹动能通量检验催化防雹效果,因此,也可以研究催化防雹机制和对雹云的催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
震源成核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地震相应于断裂的快速传播。震源核是启动这个快速传播的断裂的动态体(或动态过程)。这个动态体或动态过程可以是震源端部的传播速度由慢渐快的裂缝,其内可有静态的或动态的应力化学腐蚀过程。可以是大震震源断层预滑时某处的突然快速失稳区,也可以是震源断层面上某一部分在临震前物性变弱而在其端部产生应力集中的一个动态体;另外,还可以是深部高压高温流体强迫插入积累巨大弹性应变能的地段的动态体。以上这些动态体或动态  相似文献   
16.
滇西地区强震前兆源过程的力学模型与数值摸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有锦  晏凤桐 《地震学报》1996,18(3):309-318
云南西部地区的强震和大地震主要发生在一些板内大型走滑断裂带上,有一个10~20 km的深度优势层位;地震的破裂基本上是以走滑型破裂为特征.联系云南岩石层结构与动力学背景,我们认为,本区的地震可能有这样一种成核过程: 由于岩石层结构的层次性、非均匀性,在整个岩石层板块构造运动背景场中,可能会在岩石层的中深部形成局部剪应变集中区或滑动区,尔后这个剪应变集中区或滑动区沿着断层带边界向地表滑移扩展.当滑动由深部向浅部扩展时,滑动峰将遇到断层面上的最大抗剪强度区而被阻碍闭锁,形成一个地震活动空区.随着构造荷载的逐渐增加,滑动最终要向前扩展导致整个闭锁区的失稳破裂,产生大地震.给出了描述这个地震过程的一个简单的近似积分方程;数值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个向不稳定非线性加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地震前兆的形成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6年云南龙陵7.4级地震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成核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加速是成核过程的一个属性,也是地震失稳破裂的一个必要条件.地震加速释放是成核在脆性层中的大地震的普遍前兆,且可将该加速过程简要地概括为地震释放速率正比于失稳破裂剩余时间的负幂.基于这一原理,对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M7.4级地震序列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主震及后续显著地震的失稳破裂时间和震级可成功地被估算,但要求所测系数r  相似文献   
18.
对承德黑山苏长岩中反条纹长石进行显微镜研究表明,钾长石条纹具乳滴状和细脉状两种形式。前者在成核后的生长中,或多或少趋向等轴状,是一种非共格的离溶作用,而后者对主晶有确定的取向。在透射电镜下,此类条纹与其主晶界面的应变能,说明它是半共格离溶的。斜长石主晶是‘e斜长石’组成的两相交生体,即所谓Bφggild交生。本文还讨论了它的冷却史及由它表明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9.
均匀和非均匀断层滑动失稳成核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均匀和非均匀断层摩擦滑动中应变、断层位移的实验测量结果,分析了粘滑失稳的成核过程。研究表明,在加载点速度恒定的条件下,均匀断层上粘滑的成核过程具有微弱的滑动弱化特征,断层上较小尺度“弱段”的存在使得粘滑成核过程中滑动弱化现象更明显,而较大尺度“弱段”的存在则改变了粘滑的成核过程,表现出局部加速滑动——断层带上剪应力快速增加的特征,更符合速率-状态摩擦定律。断层闭锁期间,剪应力的增加引起断层附近的横向弹性膨胀,这种弹性膨胀在失稳时的回跳引起断层面上正应力的瞬时增加,从而成为使断层迅速闭锁、强度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