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468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004篇
海洋学   116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通过对白水矿点蚀变带中变价元素V,se,Mo.Re,Fe3 /Fe2 和素硫元素Cu,Pb,As.Cd,Sb与U 含量的配置分析,认为白水矿点的铀矿化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的预富集,后期发育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并在断裂构造的沟通下叠加热液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972.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太原组和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砂岩都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其特征是具有极低的长石含量和广泛的方解石胶结作用.对这些地层的样品进行了阴极发光分析并很好地揭示了方解石胶结作用发生前的砂岩组构.研究表明:在这些含煤地层的砂岩中,至少有10%~20%的长石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被煤系地层的酸性流体所溶解,因而砂岩的高成分成熟度和较大的"粒间孔隙体积"都不是原生的.另外,残余长石的阴极发光性还表明:埋藏成岩过程中被溶解的长石主要是钾长石,说明在风化、搬运和埋藏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钾长石是相对稳定的,更多的斜长石是在埋藏前或埋藏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被溶解的,因而钾长石应是碎屑岩埋藏成岩过程中对次生孔隙贡献最大的长石类型.  相似文献   
973.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下侏罗统储层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富含岩屑、低杂基含量和高结构成熟度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溶扩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隙等,其中又以前两种为主,含量分别为25%和56%。通过对压汞测试结果和铸体薄片的物性资料统计分析,笔者认为莫西庄地区砂岩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物粒度、沉积相类型、成岩作用及埋藏条件的控制。其中,埋藏条件是本区保持好储集性能的基础,成岩作用对储集性能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相类型对储层的影响是首要的。资料分析均表明,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是本区的优质储层层段,八道湾组储集性能相较较差。  相似文献   
974.
志丹旦八地区延长组长4+5储层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中石英、长石和岩屑平均含量分别为25%、46%和8.4%.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交代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多,现象也较为复杂.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期的A期,Ro在0.66~0.83,古地温在90~130o C,主要受酸性成岩环境控制.因此,次生溶孔发育.在对砂岩各种组分含量统计的基础上,定量计算表明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原生孔隙消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胶结作用,而由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占孔隙度比例较高(48%~70%),对本区孔隙演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5.
通过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须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认为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3种类型。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5种,即强溶解成岩-储集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压实压溶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集相和石英次生加大成岩-储集相。不同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集层中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的形成条件各不一样,储集层中孔隙的保存主要决定于孔隙被压实、自生矿物的充填、多期的溶解作用等因素,并与孔隙中发育的绿泥石衬边有紧密联系。在上述5种成岩-储集相中,有效的成岩-储集相只有两种,即强溶解成岩-储集相和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它们对须家河组须四、须二段优质储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它几种成岩-储集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976.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层经历了压实、压溶、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交代、高岭石胶结、杂基蚀变以及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探针分析等方法,将研究区划分出7种单因素成岩相,即:强压实、压溶-石英次生加大、蚀变高岭石、沉淀高岭石、杂基充填、碳酸盐胶结交代、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平面叠加,确定了利于储集层发育的优势成岩相。其中压溶-石英次生加大与杂基、假杂基溶蚀作用的综合作用(叠加和改造)决定了山西组山2段有利的成岩相带,在陕141井区、榆37井区、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山2段形成了天然气优质储集层。  相似文献   
977.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太原组和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砂岩都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其特征是具有极低的长石含量和广泛的方解石胶结作用。对这些地层的样品进行了阴极发光分析并很好地揭示了方解石胶结作用发生前的砂岩组构。研究表明:在这些含煤地层的砂岩中,至少有10%~20%的长石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被煤系地层的酸性流体所溶解,因而砂岩的高成分成熟度和较大的“粒间孔隙体积”都不是原生的。另外,残余长石的阴极发光性还表明:埋藏成岩过程中被溶解的长石主要是钾长石,说明在风化、搬运和埋藏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钾长石是相对稳定的,更多的斜长石是在埋藏前或埋藏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被溶解的,因而钾长石应是碎屑岩埋藏成岩过程中对次生孔隙贡献最大的长石类型。  相似文献   
978.
基于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FMI)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开发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表明,该储层主要分布于二叠系佳木河组(P1j),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熔岩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6.94%和6.68×10-3μm2;火山碎屑岩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0.01%和7.93×10-3μm2。火山岩经历早期的冷却固结和脱玻化阶段以及后期的构造破裂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和充填交代等作用,使得储集空间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并伴随有裂缝发育。安山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的岩性差异,以及溶蚀和不整合面等成岩、构造作用是影响火山岩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9.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青化砭油田长2油层组河流相及长6油层组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分析了它们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长2油层组河流相和长6油层组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目前分别处于晚成岩A期和B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控制二者物性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破坏了它们的原生孔隙,溶解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它们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了储层的孔渗条件。优质储层多出现在长2油层组河道及长6油层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但在不同强度的成岩作用影响下,长2油层组河流相砂岩储层物性明显好于长6油层组三角洲相砂岩储层,因此优质储层的勘探应以长2油层组河流相河道砂体为重点,兼顾长6油层组三角洲相平原分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980.
松辽盆地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储集岩主要为混合砂岩,泥质含量高、钙质胶结物含量较高。对储层的成岩序列进行了研究,储层大部分进入早成岩阶段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主要的成岩事件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等;压实作用是使孔隙降低的主要原因,钙质胶结物存在使孔隙空间进一步降低,骨架颗粒的溶蚀作用增加孔隙空间;扶杨油层储层敏感性主要有水敏、速敏和酸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