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49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055篇
海洋学   126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以鄂尔多斯盆地ZH40区块水下浊积扇沉积体系为例,根据储层物性、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等资料,定量研究水下浊积扇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对物性和成岩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从水下扇的扇根到扇中,再到扇缘,矿物成分成熟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扇中微相的长石砂岩最为发育,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最好;在水下扇浊积体系中,扇中微相砂体的溶蚀作用和次生孔隙最为发育;扇根、扇中和扇缘微相砂体机械压实作用引起的孔隙度损失程度接近,而扇根和扇缘微相砂体的胶结作用强烈。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和孔隙度预测中,必须考虑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2.
胡欣蕾  吕延防  付广  王超  刘哲 《地球科学》2019,44(11):3882-3893
通过对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断层岩是断层构成的重要部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油气运移方向断层岩与下伏储层岩石的排替压力差.若断层岩排替压力大于等于储层岩石,断层垂向封闭,其封闭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二者排替压力差值的大小,差值越大,断层垂向封闭能力越强;反之断层垂向开启.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大小受泥质含量、压实成岩程度、岩石结构方向性等因素的影响,其泥质含量越高、压实成岩程度越大、断面方向与铅直方向夹角越小,断层岩排替压力越大.基于断层垂向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综合实验室不同角度泥岩样品排替压力测试结果与岩石力学分解关系,在确定与目标点断层岩具有相同压实成岩程度围岩地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定量评价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1号构造内典型断层垂向封闭能力评价中,结果表明:f1断层在不同测线处的断-储排替压力差为-0.114~1.035 MPa,除L7~L11测线处其他测线内断层岩排替压力均大于储层岩石,断层垂向封闭,与油气分布吻合关系较好.通过与未考虑岩石结构方向性方法的比较,证实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3.
错那洞穹窿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并发育有超大型铍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错那洞矿床铍钨锡多金属矿体赋存于矽卡岩、断裂构造及(伟晶状)花岗岩中,以矽卡岩型矿体为主,形成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母岩则为一套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针对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工作.年代学结果表明,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6.5±0.3 Ma,为中新世淡色花岗岩浆活动,表明错那洞超大型铍钨锡多金属矿床形成于中新世,为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中伸展阶段的产物.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该套成矿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具有富硅(73.36%~73.89%)、贫铁(0.96%~1.58%)、强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而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Zr、Ti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显示其为一套高分异淡色花岗岩,可能为变泥质岩重融的产物,与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4.
秦岭泥盆系硅岩岩石类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岩可以通过化学沉积(真溶液或胶体沉淀)和内碎屑堆积而成。由于热水有较强的化学活动性,因而在水岩界面附近也会形成交代成因的硅岩。在许多情况下,硅岩既具有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又具有交代岩的岩石学特征,其成岩环境十分特殊。因此,虽然有许多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硅岩,但岩石学特征是最基本的和最直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5.
云南墨江金矿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墨江金矿区发现了两个热水喷流沉积旋回,赋矿地层烂山段出露的硅质岩和(黄铁矿)硫化物岩具有低TiO2,Al2O3和富含As,Sb,Au,Ag,Hg含量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总量低,轻稀土总量高于重稀土特征,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为向右倾曲线,大多数样品具有负Eu异常;而其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向左倾,在SiO2-Al2O3,Al-Fe-Mn和Al2O3-TFeO-CaO等地球化学图解上,大多数样品位于热水沉积区,当样品中含有火山角砾成分时偏离热水沉积区,研究表明硅质岩和(黄铁矿)硫化物岩主要由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再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墨江金矿存在早期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形成了矿化或低品位矿石,并可能与下伏火山喷发有关,这为墨江金矿的成因研究和进一步找矿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6.
深层系一般指沉积盆地中埋藏深度在2 500~2 700 m以下的地层,其储集物性普遍很差,但在一定条件下,深部溶蚀作用可产生优质储层,形成成岩圈闭.然而这种成岩圈闭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安棚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东南部,勘探成果表明,在该油田深层系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下部(简称(核三下)席状的扇三角洲砂体中存在成岩圈闭.本次通过定量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成岩阶段划分,对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核三下的砂体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不同的成岩作用发生于不同的埋藏深度.2 700~3 100 m之间以胶结强烈为特征,属于胶结带.3 100~3 900 m之间以次生溶蚀孔隙发育为特征,尤其是3 200~3 600 m之间, 属于深部溶蚀带.本区核三下砂体自南而北埋藏深度逐渐变浅,其上倾方向处于胶结带的部分由于强烈胶结而变成致密层,可封堵油气,而下倾方向处于溶蚀带的部分由于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而成为良好储层,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根据不同埋藏深度、不同成岩阶段孔隙发育和保存的特征,可预测成岩圈闭分布。  相似文献   
197.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找到超镁铁深源岩石包体,这对于研究富碱斑岩的起源和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深源包体岩石的矿物学特征,揭示该深源包体具有原始上地幔岩在地幔条件下受到一定程度富集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特征,具有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属性,为富碱斑岩的成岩成矿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8.
通过分析埕岛东斜坡地区东三段砂岩成岩作用特征 ,以及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研究 ,总结出东三段砂岩体的成岩成藏模式。东三段上部砂体成藏于馆陶组沉积期 ,对应于早成岩 B期阶段 ,油气过早进入砂岩体 ,充填了孔隙 ,抑制了成岩作用的进行 ,使原生孔隙得以良好的保存。目前该砂体位于晚成岩 A期阶段 ,伴随形成了次生孔隙 ,并正处于第二次成藏期  相似文献   
199.
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位之一,包括亚格列木组层、舒善河组和巴西盖组储集层(有称为卡普沙良群中上部储集层)。从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性控制因素等方面对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储层的储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砂岩储集岩,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较好,储集性纵横向上分别受沉积韵律与沉积相带展布的控制,同时还受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并认为亚格列木组储集性较好,横向上以跨越阿克库勒-沙雅西的储集砂体为最好,它具有多套砂体叠置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0.
小热泉子铜矿床成矿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床主要产于下石岩统小热泉子组一套滨,浅海相火山-沉积组合夹不等量正常沉积组合的岩石中,矿体在较深部呈层状,似层状而在浅部呈脉状,构成立交桥式矿化格架,通过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小热泉子铜锌矿床的形成过程至少经历了4期6个阶段;即喷流沉积-成岩成矿期,混合热液叠加改造期,构造改造期和表生风化期,主成矿期为热液叠加改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