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001篇
海洋学   115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01.
胡宗全  郑伦举  申宝剑  陈刚  刘忠宝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0-67040020
近年来,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为获取油气资源指出了新方向,同时提醒石油地质家重新审视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需要将页岩油气的地质认识进展与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含油气系统理论。本文基于从常规与非常规在生烃、储层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涵盖常规和非常规的统一的含油气系统和二者协同的勘探思维。生烃研究由以往主要关注生油气高峰时的生烃量延伸到对油气生成、排出、滞留全过程的刻画;储层研究由关注无机矿物成岩演化中形成的米级—毫米级无机孔隙向成岩作用—成烃协同作用形成的微米级—纳米级有机质孔隙延伸;在此基础上提出狭义页岩气、广义页岩气藏和常规气藏的分类界限。在全新的含油气系统理论指导下,需要进行常规—非常规协同一体化评价基础上的勘探思维变革。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成因联系为指导,深入分析同一套烃源岩的生成—排出—滞留过程,分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资源配比关系与空间分布关系,有助于提升油气勘探效率和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2.
沉积微相是影响陆相致密油气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微相的成岩响应和储层质量不同,制约了储层精细刻画与有利区预测工作。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孔渗、扫描电镜、XRD矿物分析、微米CT和压汞资料,识别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三角洲—湖相致密储层8种沉积微相类型,刻画了不同微相在矿物组成、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相储层的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自生绿泥石、伊利石的胶结作用差异明显。水下分流间湾、浅湖泥和半深湖泥储层中黏土和云母等塑性矿物组分含量高,受机械和化学压实影响更大。受大气水渗滤作用和生烃作用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储层中溶蚀孔较为发育。频繁的砂泥互层和湖流侵入导致滩砂体铁方解石胶结大量发育。自生绿泥石和伊利石胶结物的产状具有明显的沉积微相分带性,但不同微相储层的高岭石和硅质胶结差异不大。最后建立了致密储层孔隙连通性系数E和孔隙结构评价系数A,甄别了不同微相储层质量差异,可为储层精细刻画与分级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3.
姚光庆  姜平 《地球科学》2021,46(8):2934-2943
复杂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成因控制因素复杂,面对精细表征与预测要求,储层研究需要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体系上有所改进.基于盆地沉积学发展起来的“源-汇”系统分析为复杂储层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经过多年实践,本文提出了储层系统研究的“源-径-汇-岩”(source-route-sink-rock,SRSR)系统分析思路与方法,强调开展基于沉积物(岩)的四个子系统研究,即“源——沉积物物质组成与来源”、“径——沉积物搬运过程与路径”、“汇——沉积物汇聚堆积环境与变化”、“岩——沉积物埋藏成岩过程与成岩相”.介绍了各个子系统要素构成,认为四个子系统共同决定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共同决定储层质量.在源汇分区、沉积相分区及成岩相分区基础上,用甜度RSI指标划分区域储层“甜点”等级,并在乌石凹陷低渗储层评价中加以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储层SRSR系统分析是复杂“甜点”储层成因研究的新思路,是复杂非均质储层精细表征的技术遵循,为开展复杂常规储层、致密储层、非常规泥页岩储层定量化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04.
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区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区带内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气饱和度差异大,前人对致密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孔隙演化历史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基于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相关测试等资料,在统计、对比分析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岩石学与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成岩作用分析,厘定控制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而重建主要储层段的孔隙演化历史。研究表明,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砂岩多属超低渗透储层,局部存在裂缝发育的高渗透率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研究区储层孔隙演化起破坏性作用,减孔率分别为84.8%和7.1%,而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增孔率9.5%;盒一段储层现今孔隙度基本继承了早白垩世末期的特征,孔隙演化历经早成岩阶段A期压实与胶结作用快速减孔,B期持续压实减孔,中成岩A期溶蚀增孔作用与压实-胶结减孔作用并存及B期变化微弱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5.
位于昌宁—孟连结合带北端的癞痢头山岩体,主要由中粗晶花岗闪长岩(MGG)和细晶花岗闪长岩(FG)组成,形成于中三叠世(232 Ma).MGG和FG岩相学特征相似,无明显空间分带关系,呈过渡渐变关系.它们具高硅(w(SiO2) =66.2%~68.2%,平均67.0%),富钾(K2O/Na2O=1.04~2.59,平均1.64),贫碱(w(Na2O+K2O)=5.45%~7.31%,平均5.99%)、低钠(w(Na2O)=1.54%~3.58%,平均2.38%),高镁值(Mg#=47.3~58.7,平均51.5)和过铝质(A/CNK=1.41~2.17,平均1.65)特征,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二者轻、重稀土元素含量比值介于6.91~12.1,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岩石富集w(Rb) (54.7~176×10-6),w(U)(1.10~4.77×10-6),w(Th) (9.33~35.30×10-6)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w(Ta) (1.22~1.51×10-6),w(Nb)(14.9~18.5×10-6),w(Zr)(78.4~171.0×10-6)等高场强元素,以及δEu(0.35~0.57)和"TNT"负异常特征,表明初始岩浆以陆壳成分为主并有幔源组分的加入.癞痢头山岩体样品具有较高的A/CNK值(1.41~2.17)和刚玉分子含量(1.87%~8.67%),以及Nb/Ta比值(11.03~13.76)和Zr/Hf比值(23.13~47.85)分别与平均地壳和壳源岩石相应比值一致,显S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癞痢头山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起源于古老地壳物质(贫黏土的古老杂砂岩)部分熔融岩浆和底侵作用带入的幔源岩浆的混合岩浆,是保山—思茅地块陆陆后碰撞阶段力学性质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具备成矿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6.
勘查和研究发现部分砂岩型铀矿床中不仅有表生氧化流体作用还存在深部流体的参与,这类砂岩型铀矿床蚀变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塔木素砂岩型铀矿表生流体和深部流体活动都很明显,砂岩普遍固结且后生蚀变类型独特,因此,恢复成岩成矿事件及其演化过程,对揭示铀沉淀富集机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镜下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分析等,系统研究了塔木素矿床含矿砂岩成岩作用特征与后生蚀变矿物生成序列,重塑了成岩成矿事件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塔木素矿床砂岩中压实作用较弱而胶结作用很强,重结晶作用普遍,是造成目的层致密的主要原因,赤铁矿、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石膏化是该地区主要的胶结类型.将该地区的成岩演化划分为沉积-早成岩阶段、早期氧化流体作用阶段、热流体改造阶段和晚期氧化流体弱改造阶段.成岩环境由弱碱性向酸性环境转变的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过渡部位是造成铀沉淀的关键,大规模的氧化作用是矿床形成的基础,后期热流体活动对早期形成的低品位铀矿石进行叠加改造,是成矿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7.
108.
The metasedimentary-volcanic series of the Wutai and Hutuo groups experienced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thus turned into moderate-to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REE abundances an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Shizui and Taihuai Subgroup metasedimentary-volcanic rocks are typical of the Archean,whereas the Gaofan Subgroup and the Hutuo Group show post-Archean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Five types of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are distinguished:(1)rightward inclined smooth curves with little REE anomaly(Eu/Eu*=0.73-0.95) and heavy REE depletion (e.g.the Late Archean metasedimentary rocks);(2)rightward inclined V-shaped curves with sharp Eu anoma-ly (Eu/Eu*=0.48-0.76) and slightly higher ∑REE (e.g.the post-Archean metasedimentary rocks);(3) rightward inclined steep curves with negative Eu anomaly(Eu/Eu*=0.73-0.76) and the lowest ∑REE (e.g.the post-Archean dolomites);(4)rightward inclined,nearly smooth curves with both positive Eu anomaly and unremarkable positive Eu anomaly(Eu/Eu*=0.95-1.25)(e.g.the meta-basic volcanic rocks);and (5) rightward inclined curves with Eu anomaly(Eu/Eu*=1.09-1.19)and heavy REE depletion(e.g.the meta-acid volcanic rocks).Strata of the two group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formed in an island-arc belt-an instable continental petrogenet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9.
110.
陕北延长组成岩圈闭油藏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陕甘宁盆地南部陕北地区的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湖盆三角洲体系的碎屑岩沉积。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但砂体储油物性极差。近期研究发现了一些富含浊沸石胶结物的砂体中,由于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蚀而形成的渗透性砂岩,以及浊沸石胶结物再沉淀而成的成岩致密带和压溶嵌合作用形成的致密带。砂体溶蚀带与上倾方向的致密带配套,构成了大型成岩圈闭油藏,并已在此类油藏中探明了可观的石油储量和生成了多量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