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8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920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3443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地质工作如何"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是我们面对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92.
徐惠芬  J.G.Liou 《地质学报》2001,75(3):371-378,T003,T004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广泛分布有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系列,有关其形成的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岩石露头表现为强烈的片麻理,并且多数和榴辉岩及榴辉岩相岩石密切伴生。其岩石类型有变化,从斜长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演化到花岗岩。矿物和地球化学变化也较大。从残留的高压和超高压矿物及其退变质反应等。说明它们中有部分曾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变质部连云港地区4个二长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岩体中精的单颗粒锆石,运用Pb-Pb法(质谱计双带源逐层发-沉积法)和U-Pb法(离子探针SHRIMP分析),获得的年龄值跨度大,从859Ma到150Ma,分别属于4个年龄段(时段),但是主要数据集中在600-859Ma和220-250Ma两个时段,锆石的形貌特征研究显示,这些花岗片麻岩-花岗岩是苏鲁高压变质带中长期演化的产物。其物质来源与古元古代,乃至太古变质表壳岩密切相关。元古代大量岩浆结晶型锆石指示了当时存在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导致大量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古生代(加里东期)和中生代早期(印支期)分别经历了变质作用,尤其是印支期,至少一部分和榴辉岩源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并且伴随有地壳部分熔融,引起又一次花岗岩浆活动,再生花岗岩,该区南部东海地区尤为明显,中生代晚期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对花岗片麻岩也有影响,其中新元古代和印支期则是花岗片麻岩及至大别造山带中两个重要的地质构造时期。  相似文献   
993.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岩浆岩锆石 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先进的 SHRIMP定年技术对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成矿前变形的闪长玢岩脉、变形花岗斑岩脉、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和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 U Pb年龄测定 , 获成矿前变形闪长玢岩脉的 206Pb/238Pb年龄为 (126± 2)Ma; 变形花岗斑岩脉为 (124± 1)Ma; 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为 (125± 1)Ma; 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为 (124± 1)Ma. 这 4类岩浆岩的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基本视为同时代的 . 这一结果揭示 , 排山楼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这与前人采用 Ar Ar法测得矿石蚀变黑云母的年龄 [(124.4± 0.391)Ma]是一致的 . 这表明 , 在中国东部 , 许多产在前寒武系岩层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形成时代是中生代燕山晚期 . 广泛产在胶东、辽西北票 - 蒙东赤峰、河北张家口和内蒙古乌拉山等地区的金矿床都主要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表明燕山晚期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金矿化期 .  相似文献   
994.
关于变质深熔作用与成岩成矿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兆麟 《地学前缘》2001,8(3):29-38
变质作用与地壳形成演化过程密切伴生 ,并与成岩、成矿作用具密切关系。从动力学系统分析 ,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变质深熔作用是温压递进性变质作用。变质深熔作用是变质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独特的温压、热力学、动力学及地球化学特性 ,文中定义为变质深熔系统 ,简称MAS ,它是由物质来源、能量来源、作用形式 ,物质转移与富集 ,形成时间与位置等要素组成。文中列举与变质深熔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及矿床实例 ,并据MAS要素分析其成岩、成矿机制 ,剖析了哀牢山变质带、云开变质带花岗质岩石属变质深熔成因 ,变质带中伟晶岩矿床、剪切带金矿床形成与变质深熔作用具密切关系。当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在矿床形成和物质转移中的变质作用研究 ,因此深入开展变质深熔作用与成岩、成矿关系研究具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鸡西,龙爪沟两群生物组合序列,重新划分了两群(组)的时代,并对两群对比关系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996.
断层对油气运移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义梅  田世澄 《地学前缘》2001,8(4):252-252
断层与油气运移关系复杂 ,它对油气运移的作用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和进展。在油气初次运移方面 ,J .A .Cartwright( 1994 )用水力压裂成功地解释了北海盆地早新生代超压泥岩层序中高密度分布的层间断层的成因和流体排出的机制。这些断层是小型伸展构造 ,成簇发育、几何形态复杂 ,其成因与盆地范围的超压封闭箱的幕式崩溃及大量流体流出有关。水力压裂或流体压裂 (hydrofracturing)是由于孔隙中流体压力的增大而导致低渗岩石的破裂 ,破裂面通常…  相似文献   
997.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金矿产区之一 ,它既是古特提斯成矿域的组成部分 ,又受中国东部中生代强烈的板内变形的制约 ,其特点是 ,与基底变质岩关系密切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 ,受区域构造控制 ,与不同层次的剪切带有关等 ;其成矿时代特征为具有“一老一新两期 (元古代和中生代 )成矿”和“成矿物质来源老、矿床定位时代新”等 ,金矿床成矿时代普遍为中生代 ,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成矿时代与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并首次提出构造变形作用对岩石矿物中同位素保存与变化的影响关系到成矿年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8.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群形成时代讨论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分布于豫、晋、陕3省的熊耳群火山岩系不整合覆盖于太古界及下元古界结晶基底之上,其上被汝阳群、官道口群等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不整合覆盖.已有的各种熊耳群年龄资料为1.40~1.85 Ga,故常认为其形成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并将它与蓟县剖面的长城系对比.豫西熊耳山地区马家河组顶部的流纹斑岩和侵入于鸡蛋坪组的辉石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P-ICPMS)年龄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75~1.95 Ga,早于长城系;火山喷发开始于1.95 Ga±,中心可能在豫西的熊耳山或崤山地区,形成豫西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的许山组和鸡蛋坪组;大约在1.85 Ga±,火山活动可能以崤山地区为中心呈三叉裂谷系分别向西、东和北3个方向发展,形成覆盖全区的马家河组;末期(1.75 Ga±)可能仅在豫西地区形成次火山-侵入岩——辉石闪长岩类.不整合覆盖于熊耳群之上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官道口群高山河组的形成时代相当于长城系.  相似文献   
999.
东昆仑造山带塔妥煤矿羊曲组时代新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岩性、岩相特征 ,东昆仑造山带塔妥煤矿羊曲组自下而上可分为 3段 ,其中一段和三段为河流相产物 ,二段为湖沼相产物。依据本次研究在二段中所获得的孢粉和淡水双壳动物化石可厘定本区羊曲组成的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至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000.
蒋志文 《云南地质》2001,20(2):159-175
配合《伊朗古生代地层与古生物》课题,于1991年6-12月开展伊郎同位素地质研究。重点是提供早古生代界线地质年龄。同时,亦对伊郎地质中具有意义的其它岩石进行同位素测试,由此建立伊郎古生代岩浆活动期次、地质运动分阶、重要矿床的成矿时代及物质来源,特别着力于研究界线附近沉积岩、蛇绿岩、花岗岩以及火山岩的同位素地质。在伊郎全境11地区的33地质点,采集约2000kg各类岩矿标志,全部运回中国以代选集用于同位素测试目的矿物。全部测试都在中国国内完成,获得的一大批成果对解决伊郎诸多基础地质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成矿机制,物质来源,地幔时代,基底年代以及地球化学信息。据此,提出初步地质解释,在伊郎如此复杂地质环境中系统研究同位素地质并取得重要成果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