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9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922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3445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41.
川东北镇巴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储层发育相较于川中等地区差异较大。以川东北镇巴地区龙王庙组野外出露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分析等方法,分析镇巴地区龙王庙组成岩作用特征。结果表明:镇巴地区龙王庙组储集岩类型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颗粒灰岩和晶粒灰岩。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其中泥晶化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起保持性作用;溶蚀作用、早期白云化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破裂作用等起加强性作用;压实作用、充填作用、胶结作用等起破坏性作用。成岩阶段和成岩环境的演化过程为(准)同生成岩阶段的海水潜流环境、早成岩阶段的淡水潜流和渗流环境、中成岩阶段的浅—中埋藏环境和晚成岩阶段的中—深埋藏环境。白云岩为主要的储集岩,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点,主要受(准)同生期与早成岩阶段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的关键性控制。白云化作用程度低及早期胶结作用发育等因素,造成镇巴地区龙王庙组储集空间发育、物性差于川中等地区的。该结果为川东北地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2.
Robin W. Dennell 《《幕》》2008,31(2):207-210
The main current benefit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Quaternary scientists and palaeoanthropologists (especially palaeolithic archaeologists) lies in providing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how human populations respond to longterm climate change. Eurasia has a superlative record of climatic changes over the last two million years, and an archaeological record that is regionally variable in quality, but which is drawn from a wid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ronologic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943.
Huanghua depression is one of the richest areas in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 China.The Paleogene mainly consists of sandstone with facies of river,delta,fan delta and littoral-shallow lacustrine.Diagenesi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rocks.Applying X-ray diffraction,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many cores and thin sections,the authors studied diagenesis of Paleogene sandstone reservoir rocks in kong1 Menber of southern Kongdian in Huanghua depression.Diagenetic complexity shows that the sandstone in this area underwent compaction,cementation,isolation,recrystallization during the burying of sediments,and the first three compose the major diagenesis.The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led to decreasing porosity,and the solution of unsteady minerals also results in increasing in porosity.  相似文献   
944.
Eric W Wolff 《《幕》》2008,31(2):219-221
The later parts of the Quaternary are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for assessing 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future operation of the Earth because the main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oday, and because we have a density of data that allows hypotheses to be tested rigorously.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uch data is Antarctic ice cores, now extending back 800 ka, and containing signals both of climate, and of climate forcing factors. The Antarctic ice core deuterium record, representing Antarctic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iconic Quaternary records.  相似文献   
945.
董宏坤  万世明  刘喜停 《沉积学报》2022,40(5):1172-1187
海洋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是其沉积和埋藏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物、物理和化学变化,其驱动力为有机质的降解,根据反应自由能大小,参与反应的氧化剂顺序为:O2>NO3->Mn4+>Fe3+>SO42-。随着埋深增加,形成一系列氧化—还原化学带,并推动着海底沉积物中部分自生矿物的生成及C、N、S、Fe、Mn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和同位素分馏。一系列有机质降解反应会改变原生沉积物中保存的地球化学信息,对古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有机质降解产生的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亚铁离子结合会形成方解石、文石、菱铁矿等碳酸盐矿物。硫酸盐还原产生的还原态硫最终与亚铁离子形成黄铁矿。此外,目前常用于氧化还原环境重建的代用指标有:1)Fe组分;2)Corg/P比值;3)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4)Mo、U同位素。围绕海洋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中的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评述了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有机质降解反应机制,探讨了反应进程中发生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和同位素分馏,以及相伴生的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等自生矿物的形成机理。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储层沉积学、岩石学理论基础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孔渗等分析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3号构造带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进行详细系统地研究,明确了各成岩作用强度,重建了研究区深层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并定量分析了各成岩作用对于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沙一段储层沉积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2期,平均孔隙度为12.4%,平均渗透率为92.3×10-3 μm2,先后经历了压实、早期胶结、溶蚀以及晚期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最主要的减孔作用,压实造成孔隙度损失约17%,溶解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溶蚀增加孔隙度约7.6%。预测了深层储层孔隙演化路径和储层质量,并最终建立孔隙度演化模式,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47.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川东北元坝西地区10口钻井的须二下亚段砂岩物性测试数据,结合铸体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手段,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的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元坝西须二下亚段砂岩为低孔中低渗储层,孔隙度为0.99%~10.53%,渗透率为(0.003 6~1.41)×10-3 μm2,孔渗关系表现为“分层”特征,根据孔渗关系可划分出低孔中渗储层,低孔低渗储层和特低孔低渗储层3种类型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砂岩物性受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沉积条件决定了砂岩岩石学特征,进而对成岩作用产生重要影响;成岩作用的非均质性最终决定了储层物性的差异。不同类型储层砂岩在垂向上表现出强烈的成岩非均质性,发育岩屑溶蚀段(绿泥石膜胶结段)—硅质胶结段—方解石胶结段的成岩组合序列。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发育强烈溶蚀作用河道砂体中部的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中。此项研究结果能更好地进行深层致密砂岩甜点预测,指导四川盆地深层致密砂岩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948.
南岭成矿带加里东期大花岗岩基的钨锡成矿潜力是近年来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湖南省彭公庙岩体为研究对象,精确厘定了产于彭公庙岩体内部的石牛仙钨矿的形成时代,同时厘定了彭公庙岩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分析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典型的成钨锡矿花岗岩进行对比,以此评估其钨锡成矿潜力。黑云母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436.1±2.5 Ma(MSWD=1.9,n=19)和436.8±2.8 Ma(MSWD=2.7,n=20),指示其侵位于早志留世。石牛仙钨矿床白云母39Ar/40Ar同位素坪年龄为150.2±1.2 Ma(MSWD=0.42),成矿时代与彭公庙成岩时代明显不同。彭公庙岩体分异程度不高,成矿元素W和Sn含量低,主要来源于上地壳贫粘土的变质砂岩,与南岭典型的成钨、成锡花岗岩分异程度高、成矿元素含量高、来源于富粘土的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区别明显,说明其成矿潜力有限。最后,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指出应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构造蚀变信息等资料,重点评价彭公庙岩体内部及周缘晚期晚侏罗世花岗岩岩脉或...  相似文献   
949.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99-604
以川东北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测井资料全井段、高分辨率的特点,运用声波密度比值来识别储层孔隙类型,研究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垂向及平面上的展布特征,是极为有效的成岩相研究方法。在平面成岩相命名中,用某一种或多种成岩环境下发生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其命名,将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相划分为地表水侵蚀相、地表水侵蚀+有机酸溶蚀相、有机酸溶蚀相、灰云转化成岩相和压实胶结相。它们可以直观地得出储层孔隙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成因。  相似文献   
950.
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龙胜地区上朗变镁铁质岩进行年代学研究。2件年代学样品给出近乎一致的年龄信息,集中在(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553.5±9.2)、(774.2±5.9)和(822.0±10.0) Ma等8个年龄峰值。锆石成因类型研究表明,(774.2±5.9) Ma锆石为样品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代表上朗变镁铁质岩的侵位时代。UPb年龄大于(822.0±10.0) Ma的锆石为捕获锆石,代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物质的时代。(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和(553.5±9.2) Ma为热液锆石年龄,代表变镁铁质岩成岩后遭受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时限。其中,(442.5±6.7) Ma代表寿城—三门断裂韧性变形的时代,与区域NNE向韧性断裂的变形时代一致。而小于(442.5±6.7) Ma的热液锆石年龄,表明岩石韧性变形后遭受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泛非期(553.5±9.2) Ma热液锆石的存在,表明华南大陆曾受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应具有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