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73篇 |
免费 | 2862篇 |
国内免费 | 15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33篇 |
大气科学 | 2264篇 |
地球物理 | 2291篇 |
地质学 | 4721篇 |
海洋学 | 1250篇 |
天文学 | 598篇 |
综合类 | 979篇 |
自然地理 | 9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0篇 |
2023年 | 310篇 |
2022年 | 422篇 |
2021年 | 445篇 |
2020年 | 392篇 |
2019年 | 451篇 |
2018年 | 278篇 |
2017年 | 278篇 |
2016年 | 287篇 |
2015年 | 419篇 |
2014年 | 714篇 |
2013年 | 577篇 |
2012年 | 721篇 |
2011年 | 737篇 |
2010年 | 650篇 |
2009年 | 768篇 |
2008年 | 952篇 |
2007年 | 687篇 |
2006年 | 614篇 |
2005年 | 805篇 |
2004年 | 602篇 |
2003年 | 596篇 |
2002年 | 558篇 |
2001年 | 459篇 |
2000年 | 365篇 |
1999年 | 235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45篇 |
1993年 | 113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6篇 |
1980年 | 9篇 |
1965年 | 16篇 |
1964年 | 9篇 |
1961年 | 12篇 |
1960年 | 14篇 |
1959年 | 10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生产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方面愈来愈高的要求,一方面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的越来越有利的条件。关于技术方法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人们早有认识,而现在更为深刻。当今对地球科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技术,深部探测技术,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和数据综合分析技术,均来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了推动地球科学研究,不但要注意引进各种高新技术,还要注意将这些技术与地学研究相结合,发展和创造适合于地学研究的高新技术,并善于综合应用它们,使它们在地学研究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2.
较系统评述了现有的各种命名与判定宝石颜色的方法,如命名法中的二名法、类似法、色度法和三要素法;判定法中的目测法、仪器测量法和对比法。指出它们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缺点,但相对比较起来,用色谱图系的对比法是目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3.
我国干旱区生态需水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我国内陆干旱区,这一研究尤为紧迫.目前生态需水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研究方法也因人而异.归纳了已有的生态需水的相关概念和干旱区生态需水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方法等.从概念主体角度,区分了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环境需水之间的关系,并对 相似文献
964.
965.
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目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工作区进行区域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论证了供水水源地选择在距矿区约60 km的阿其克谷地,在技术和工艺上是切实可行的,它是距离矿区最近、唯一具有供水前景的找水靶区,实施长距离供水在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不乏先例。勘查工作中通过优化技术方案,设计并施工可供水源地后续开发利用的探采结合井,虽然在水文地质勘查阶段投入的工作量较大,但为水源地建设工程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综合比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66.
967.
岩溶塌陷灾害监测预报技术与方法初步研究--以桂林市柘木村岩溶塌陷监测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65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是世界上岩溶最发育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岩溶区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岩溶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增强,由此而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严重妨碍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由于岩溶塌陷的产生在时间上具突发性,在空间上具隐蔽性,在机制上具复杂性.因此,被普遍认为难以采取地面常规监测手段,对塌陷进行监测预报.另一方面,试验研究表明,岩溶水气压力变化对塌陷具有触发作用,可以以此作为衡量塌陷发育的临界条件.这就意味着通过对岩溶管道系统的水(气)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可以达到对塌陷进行预报的目的.论文以位于广西桂林柘木村的岩溶塌陷监测站为例,详细讨论这一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68.
神经网络方法用于太阳质子事件警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用神经网络方法作太阳质子事件警报。首先介绍太阳质子事件警报的发展,神经网络方法的特点,其次讨论选取预报因子的物理考虑,然后介绍试验结果,在两种试验情况下均可以有〉85%的报准率。最后讨论改进警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9.
对称模式下的CHAMP弯曲角掩星数据同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单介绍了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行星大气的发展史,列举了该技术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 Eyre提出的统计学的最优估计反演方法,比较了用相位、弯曲角和折射率作为同化因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各自的优缺点。对弯曲角同化因子,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资料为背景场,运用一维变分技术,进行CHAMP掩星观测资料变分同化反演,从而获得水汽和温度剖面。将反演获得的气象剖面与非同化的剖面作比较,并且采用相应的探空气球资料作为验证,可以看出变分同化技术比传统的标准反演技术反演误差小。证实掩星数据资料的一维变分同化技术可以改进目前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970.
日照东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地热成矿条件及地热找矿前景。研究地热资源的成因、分布规律,对寻找地热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介绍日照东部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赋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地热勘查及施工的成功经验,针对日照东部地区特殊的地热地质条件,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电磁测深(VES)等方法对典型地热勘查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富水性进行解译,并确定地热井位,通过钻探施工及岩矿测试研究地热水成因。结果表明:日照东部花岗岩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NE向、NNE向及NW向断裂交会带附近,为断裂控制的深循环对流型带状地热资源,热储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勘查定井宜选择在2条或多条断裂的交会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断裂深部发育特征及裂隙含水情况反映明显,可作为花岗岩地区地热勘查定井方法;氢氧同位素检测结果反映研究区内地热水为大气降水补给,补给区为周边山区就近补给,沿断裂入渗循环,吸收热量形成地热水,循环距离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