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3篇
  免费   1540篇
  国内免费   2868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1262篇
地球物理   800篇
地质学   11486篇
海洋学   54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22篇
自然地理   526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590篇
  2000年   463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422篇
  1995年   405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453篇
  1991年   423篇
  1990年   360篇
  1989年   271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9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4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5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北京冬季雾霾事件的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观测的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即PM2.5)浓度资料,并结合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2013年1月北京地区雾霾污染期间天气条件和边界层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模拟与观测对比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和高空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对1月10~14日、27~31日两次重雾霾天气的分析表明,雾霾的形成是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和特殊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风或静风、稳定的大气层结,使大气扩散能力减弱,造成污染物堆积,偏南气流将周边污染物和水汽输送到北京,不仅增加了污染物浓度,而且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消光增强,使能见度下降,进而形成雾霾。  相似文献   
992.
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0608,SAOMAI)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60m.s^-1),最低气压为920hPa,利用常规探测资料、风云2C红外云图及T 213资料,对其观测事实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发现,“桑美”具有强度强、移速快、结构紧密,“个头”小、风速大、雨势猛、灾害重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大气环流的演变、影响台风的天气系统、相关物理量的分布、“桑美”本身的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唐山地震与海城地震之共性特征及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英  李龙海 《地震研究》1995,18(2):161-16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共性特征,认为它们可能是由同一种原因引起的,而且伴随地震而发生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同出一因的,本文还分析了一些有关的现象,论述了上次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可由垂直力引起的,地壳内岩源上涌可以产生垂直作用力,认为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是岩浆上涌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994.
“5.12”汶川地震后,地震谣言进入“高发期”,全国多个地区出现由地震谣言引发的社会性慌乱事件,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2010年山西“等地震”事件着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地震谣言的形成机制,探讨在社会恐震心理下地震谣言的传播和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95.
叶泰然  张虹 《现代地质》2013,27(2):339-345
川西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碎屑岩气藏非均质性极强,裂缝网络与相对优质储层叠加形成的高渗区分布预测是钻井获得高产稳产的技术关键。通过地表露头调查、钻井资料统计分析及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剖析了高渗区地质成因机理,认为在砂岩及岩性相变带、相对薄层及地层厚度突变带、优质储层发育区、强构造褶皱变形区、断裂附近等易于形成裂缝及高渗区。通过高渗区储层测井及波阻抗特征、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模型正演等方法,建立了“杂乱弱反射”地震暗点识别模式,利用吸收处理、像素成像、三维可视化等地震技术手段,预测了高渗区分布,解释了各高渗区地质成因,钻井验证了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工程压缩实验方法,对陕西洛川坡头黄土剖面L_1黄土至S_4古土壤进行了湿陷性的测定。结果表明,2kg压力下L_1~S_4湿陷系数变化在0.002~0.091之间,S_2古土壤及其以上层位都具有湿陷性,湿陷性土层分布深度为20m。L_1和L_2黄土分别为强湿陷性和中等湿陷,湿陷系数分别为0.071和O.056;S_1古土壤上部和S_2古土壤分别为弱湿陷和中等湿陷,湿陷系数平均分别为0.018和O.031。3kg压力下L_4黄土及其以上层位都具有湿陷性,分布深度达到了28.6m。在L_4黄土和其之上的层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重湿陷性。在洛川坡头剖面L_3黄土之下的土层已不具有湿陷性,表明导致黄土湿陷的不稳定的土壤结构性孔隙在该层黄土及其以下已经受到了重力作用的破坏。洛川剖面在0~20m左右深度范围黄土湿陷系数、孔隙度和饱和度在垂向上随黄土与古土壤的交替呈波动变化规律,黄土层的湿陷性比古土壤湿陷性强,经受成壤作用弱的s:古土壤比经受成壤强的s。古土壤湿陷强,这是当时的冰期与间冰期成壤作用强弱不同造成的,也表明第四纪气候变化是导致黄土剖面湿陷性强弱变化、饱和度及孔隙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表明第四纪气候变化理论研究成果在黄土工程性质、工程性质产生原因和垂向变化规律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孔隙度与湿陷系数之间呈指数函数正相关关系,饱和度与湿陷系数之间呈指数函数负相关关系。孔隙度与饱和度具有指示黄土湿陷性强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斑井岩体位于徐淮推覆体中北部皇藏峪复背斜北段西翼,由于研究重点和关注度不同,对其成因类型及年代学特征研究较少。故此,本次研究将依托于钻孔XZK01中的7个岩石样品,通过大量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深入探讨斑井岩体的成因机制、形成年代及其地质意义。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揭示斑井岩体的结晶年龄为126.4Ma±2.1Ma,侵位时代为中生代早白垩世,为地球动力学背景转变期间形成的岩体。本次6个样品的主量元素分析结果中w(SiO2)变化范围为56.54%~59.29%,全碱w(Na2O+K2O)变化范围为4.98%~5.68%,为中性岩;里特曼组合指数σ介于1.77~1.98之间,σ<3.3,属于钙碱性岩。其次,该组样品微量元素w(Sr)介于589×10^-6~728×10^-6之间,平均值为659×10^-6;w(Y)介于11.3×10^-6~12.8×10^-6之间,平均值为12.1×10^-6;w(Yb)介于1.13×10^-6~1.4×10^-6之间,平均值为1.23×10^-6;w(Cr)介于100×10^-6~660×10^-6之间,平均为377×10^-6;Mg#值介于47.17~68.14之间,平均值为58.21。该结果指示斑井岩体具富Sr,Sr/Y,贫Y,Yb的特征,指示其源区具有高压的环境,Mg#的变化特征揭示斑井岩体并非来自下地壳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且w(Cr)的变化特征指示地幔橄榄岩也可能参与其中。此外,LREE/HREE介于6.91~10.98之间,平均值为8.895;LaN/YbN值在7.68~12.95之间,平均值为10.17,为轻稀土较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23.9×10^-6~44.8×10^-6),K(11373×10^-6~14610.6×10^-6),Ba(513×10^-6~694×10^-6),Th(1.5×10^-6~2.5×10^-6),U(0.51×10^-6~0.79×10^-6)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3.2×10^-6~4.7×10^-6),Ti(3056.7×10^-6~3536.2×10^-6)等表现出明显负异常。  相似文献   
998.
休宁县清坑钼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地块中的江南古隆起带内部的白际岭岛弧带,五里亭—长陔NEE向构造岩浆带南侧。矿区绢云母石英片岩,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NE向断裂规模较大,具逆冲和斜向逆冲特点。成矿母岩为晚侏罗纪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同熔型。燕山时期,江南陆内造山带形成于壳―幔相互作用等深部过程,随着祁门深大断裂伸展、冲断等转变,岩石圈减薄发生减压熔融,基性岩浆底侵在壳幔边界并使下地壳局部熔融产生中酸性岩浆。岩浆演化分异,钼在岩浆热液中富集,最终演化为含矿热液。随着应力转变,矿质析出,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帚状生长断层系中“帚状分散系”和“主干断层”生长指数的计算,分析了研究区“帚状生长断层”中不同组系断层的发育特征,认为帚状生长断层中“主干断层”和“帚状分散系”具有“非等时性”特点,“帚状分散系”在中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生长指数最大,“主干断层”在上始新统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生长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00.
张乾 《地质与勘探》1993,29(5):2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