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6篇
  免费   1629篇
  国内免费   2909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1202篇
地球物理   546篇
地质学   11910篇
海洋学   59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97篇
自然地理   504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444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430篇
  1996年   450篇
  1995年   427篇
  1994年   433篇
  1993年   360篇
  1992年   465篇
  1991年   442篇
  1990年   349篇
  1989年   272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吉松铅锌矿床位于为喜马拉雅板片拉轨岗日陆隆壳片成矿带内的康马-隆子铜铅锌银成矿带.通过对西藏错那县吉松铅锌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和找矿方向的研究,笔者认为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经地表槽探揭露,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发现铅锌矿体呈似层状,矿石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小,北东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强蚀变中基性岩脉与炭质板岩的外接触带上,特别是硅化和绿帘石化等蚀变带是矿体有利的富集部位,围岩蚀变强弱与矿化有着密切关系,初步认为矿床为硅化破碎带中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42.
基于采自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中脊的8块富钴结壳样品,利用XRD、XRF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组成分析,阐明了该区富钴结壳的矿物物相和元素组成特点,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了该区结壳的成因类型和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区结壳矿物组成以锰、铁氧化物相为主,其中锰相矿物以水羟锰矿占优势,含少量钡镁锰矿,铁相矿物出现了针铁矿及非晶质-隐晶质相;该区结壳Mn、Fe、Co、Cu、Ni的平均值分别为18.96%、19.71%、0.53%、0.099%、0.47%,它们介于中、西太平洋结壳和大西洋、印度洋结壳的相应的元素含量之间;矿物组成、元素组合、元素比值等皆表明该区结壳属于水成成因,受成岩作用影响微弱,但是未见热液活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3.
继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地区发现并查明了世界最大的钨矿之后 ,近年来在江西省浮梁县朱溪地区又发现了具有世界级资源潜力的钨铜矿.通过分析浮梁县朱溪钨铜矿床隐伏成矿花岗岩的区域构造背景、岩石学特征、围岩蚀变、稀土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 ,探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 ,该矿床的形成与朱溪花岗岩具有密切关系 ,朱溪花岗岩既不同于S型花岗岩 ,也不同于I型花岗岩 ,这种壳幔混杂与地层叠覆—壳层同熔型岩浆系列的过渡成就了朱溪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944.
我国的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发现较晚 ,虽对矿床成因类型已有划分 ,但由于划分依据不明确 ,划分方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相关资料 ,提出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的依据 ,首次将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点)的成因划分为沉积型、热液型和风化型三种类型及内陆湖泊火山—沉积亚型、内陆湖泊碎屑沉积亚型、内陆湖泊化学沉积亚型、海相沉积亚型 ,岩浆热液亚型、地下水热液亚型、构造动力变质热液亚型、混合热液亚型 ,风化淋滤亚型和风化残积亚型等10种亚型.首次提出构造动力变质热液亚型 ,对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拓展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5.
蒋喆    丛培章  聂凤军  李强峰    曹毅  张伟波    丁成武  王丰翔   《地质通报》2015,34(06):1026-1035
美国阿拉斯加州中东部福特—诺克斯(Fort Knox)金矿床是北极圈周缘规模最大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对该矿床的形成背景、矿体特征、形成模式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早古生代绿片岩与白垩纪—古近纪花岗质侵入岩接触带上,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明显,地表出露面积为1100×600m2,并向深部逐渐变小。与其他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不同的是,该矿床热液蚀变作用强烈,与金矿化具密切空间分布关系的热液蚀变主要为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其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古近纪(92.5±0.2Ma),是多期次岩浆作用的产物。依据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围岩蚀变等特征可以判定,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熔浆,成矿作用与氧化型中酸性侵入体侵入作用及其相关流体活动有关,属于典型的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946.
台湾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碰撞的产物,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发,变形强烈.为定量研究台湾地区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成因,文中运用二维不连续变形体弹性力学的有限单元计算方法,利用台湾地区1995—2005年GPS的观测结果作为边界约束,对台湾地区地壳变形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台湾中部地区主要呈压缩状态,但在台湾的东北部及南部地区出现了拉张的变形环境.变形程度最大的区域位于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及其附近海域,同时,计算给出台湾纵谷断裂滑移速率约为13.8~23.5 mm/yr,由于纵谷断裂对变形的吸收,因此变形在纵谷断裂以西及西北地区迅速衰减.此外,计算结果还发现,计算给出的台湾岛上的速度值与GPS观测结果吻合得较好;计算给出的主应力方位与地应力观测及震源机制解结果也颇为一致.由此说明文中的有限元模型是合理的.此外,计算结果还表明,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方向的推挤,板块边界形状,观音、北康高地的抵阻, 冲绳海槽扩张及琉球海沟的向南后撤以及断裂作用等,共同造成了台湾地区现今变形场的主要格局.  相似文献   
947.
聂政融    王晓霞  柯昌辉  杨阳  吕星球 《地质通报》2015,34(08):1502-1516
花山复式岩体位于华北地块南缘,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复式岩体中的中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8±1Ma,此年龄被解释为成岩年龄。该岩体及邻近的五丈山岩体中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特征,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在稀土和微量元素上,富集LREE、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总体上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I-A过渡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山花岗岩的εHf(t)主要变化于-25.8~-19.6之间,tDM2为2.81~2.43Ga,显示源区物质以古老的壳源物质为主,有年轻组分的参与。与岩体外围多金属成矿年龄的对比分析发现,外围金、钼矿床与花山复式岩体的年龄一致,比五丈山岩体晚20~25Ma,表明金、钼矿的形成与花山岩体在时空上联系密切,该岩体可能为成矿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948.
利用常规观测、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由中亚气旋引发的2015年2月12—14日北疆暴雪天气过程(以下简称"201502过程")和2015年5月17—21日新疆暴雨天气过程(以下简称"201505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用HYSPLIT模式模拟了这2次中亚气旋过程中的3条输送带.结果表明2次过程有共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49.
主要对泥河湾盆地下沙沟动物群(即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所在剖面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和岩石磁学研究,揭示出下沙沟剖面记录了高斯正极性时(Gauss normal chron)晚期、松山负极性时(Matuyama reverse chron)及布容正极性时(Brunhes normal chron)。下沙沟动物群的层位跨越留尼旺(Reunion normal subchron)和奥杜威(Olduvai normal subchron)正极性亚时,其年代约为2.2~1.7Ma。上新世/更新世界限(高斯/松山(Gauss/Matuyama)地磁极性倒转界限)位于下沙沟剖面底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将泥河湾盆地已有磁性地层年代数据的动物群标注在地磁极性年表上,获得了泥河湾动物群的年代序列,结果表明泥河湾动物群位于高斯/松山和松山/布容(Matuyama/Brunhes)两个地磁极性倒转界限之间,因此,泥河湾动物群的年代区间为2.6~0.8Ma,这一研究结果完善了泥河湾盆地的生物地层年代学框架。  相似文献   
950.
韩松  葛家昆  杨宏宇 《西北地质》2016,49(3):116-123
在对支家地铅锌银矿区进行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支家地铅锌银矿开展了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该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为进一步认识浅成热液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及建立矿床成矿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实例。通过对支家地铅锌银矿床的研究表明,支家地铅锌银矿为与隐爆作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工业矿体的产出严格受隐爆角砾岩体控制,矿体多产出于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体与白云岩接触部位、断裂构造及次级断裂构造接触部位。该规律对矿床的远景预测及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银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等方面的分析,表明该区岩浆岩的主要源区为下地壳,且混有幔源物质,为成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并对铅锌银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