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774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25篇
地质学   1467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李盛  倪金龙  张尚坤  申颖 《现代地质》2021,35(3):776-786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岩浆侵入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开展沂沭断裂带内部岩浆年代学研究,对于沂沭断裂带构造背景研究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选取沂沭断裂带内部的莒县浮来山正长岩体、边部的莒南官坊石英正长岩体及侵入该岩体的闪长玢岩脉,开展岩石学及年代学研究。首次发现晚中生代沂沭断裂带左旋韧性剪切,获得浮来山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5.1±1.7) Ma,官坊岩体年龄为(125.6±2.0) Ma, 发生韧性变形的闪长玢岩脉年龄为(122.8±2.1) Ma。获得的125 Ma岩浆活动年龄与沂沭断裂带东侧的五莲变质核杂岩快速剥露(122~128 Ma)、诸城断陷盆地快速沉降的时间相吻合,该时期沂沭断裂带处于岩石圈减薄与破坏强烈的时期;闪长玢岩脉的122.8 Ma结晶年龄,与五莲变质核杂岩后构造岩体(石场、坊子岩体等)结晶年龄一致,该时期沂沭断裂带处于弱伸展状态,同时也说明胶东半岛岩石圈减薄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晚中生代时期,沂沭断裂带两侧岩浆活动具有逆时针迁移的规律,这一规律可能与伊佐奈岐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方向、角度、速度的变换有关。  相似文献   
92.
布尔汗布达山西南缘属东昆仑造山带腹地,新太古代以来区域构造作用强烈。中二叠世,随着东昆仑地区多岛洋盆依次关闭,研究区形成数条近于平行的EW向深大断裂组合,构成昆中断裂带主体格架。通过研究分析与断裂相关的地形地貌、遥感影像、地球物理、岩石地层、变形变质、断裂结构组成、显微构造等,总结出主要断裂特征,并梳理了区内构造格架,针对尚未统一认识的昆中断裂带南界问题进行探讨,最终认为温冷恩断裂属昆中断裂带南界断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地质问题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
94.
鸭绿江断裂带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断裂带为吉林省东部山区规模较大的北东向断裂带之一,与省内闻名的依兰—伊通断裂带、敦化—密山断裂带基本平行展布,纵贯我省南部中朝准地台和北部天山—兴安地槽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鸭绿江断裂带在长期活动中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而成为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鸭绿江断裂带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对有色金属、贵金属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鸭绿江断裂带也是我省东部的重要成矿带之一。  相似文献   
95.
目前,地震活动性的研究已开始由单一指标,定性描述向定量计算的方向发展。谷继成等〔1〕最近提出的地震活动度的概念,是将地震频度,地震能量(平均震级),最大震级和空间分布特征等各因子综合考虑,引用加权海明相对距离的概念定义综合表述地震活动性特征的量,它不仅包含了时、空、强各因子,而且将地震活动性的研究推向了定量化。本文引用读方法做了聊考断裂周围地区的工作,并结合研究断裂带的具体情况,在其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密集条带因子 P,使读计算模型更加符合本区域的特殊情况。在研究了 S(T)(地震活动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后,我们又引用这一概念对聊考断裂做了空间扫描,进一步分析了 S(s)(地震活动度随空间的变化)在断裂每一段上的变化情况,从 S 的时空变化情况可知:聊考断裂带目前正处于一个较强的地震活动期,活动的重要范围集中在断裂中南段的菏泽—东明一带。  相似文献   
96.
本文使用云南滇西地区、红河断裂带北段1984——1985年由PDR-2数字事件记录仪记录到的84张地震记录图,按文献〔4〕中所述的理论和方法,用直达(?)波资料计算了该区的分区粘性多Q_α值,初步结论是:整个场区内介质粘弹性可用非线性体去近似模拟。Q_α值分布情况为:由云龙、洱源、漾濞三点所成的三角区内,其值约为50±30左右较低,而沿弥渡向北,经下关至剑川所示的整个断裂带上所测Q_α值较高,约在160±30左右。反映了明显的构造差异性。  相似文献   
97.
于品清 《华南地震》1989,9(2):47-53
本文分析了气象、地形、地貌、表层岩性及浅层水文地质条件对形变测值的影响并进行分类。指出形变测值中的气象干扰的实质是表层地质因素局部差异的综合反映.在整理形变观测资料时综合考虑上述诸因素的影响对消除或削弱形变测值中的干扰值有实际意义。文中还讨论了在第四纪沉(堆)积物分布区布设地形变测线的可能性及其所要求的条件。  相似文献   
98.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及近期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来迅 《内陆地震》1989,3(4):314-322
本文讨论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三次地震活动高潮幕和两次地震活动低潮幕中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强特征和近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100.
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相对运动的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支地块中生代的古地极位置较华南地块的古地极位置经度偏西、纬度偏南。此现象系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先是印支地块绕喜马拉雅山系的东枢纽(阿萨姆枢纽)顺时针转动了8°,然后华南地块自西向东移动了大约20°。此解释与主走滑断层迁移模式基本吻合。古地磁数据还表明,虽然红河断裂近期活动为右旋性质,但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初期,它曾是一条调节两板块相互作用的巨大的左旋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