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的兴起,位移反应谱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对于具有长周期特性的隔震结构,其位移响应相对于加速度响应更加显著,有必要对隔震结构的位移响应进行研究。选取特定震源机制、场地条件、震中距和震级的60条地震记录作为外部激励,利用MATLAB编程并计算得到隔震结构的位移反应谱,通过与规范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利用现行规范谱来预测隔震结构位移需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考虑隔震支座力学参数、地震动特性等因素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采用标准化和平均化的方式研究位移反应谱的特征,以Eurocode8规范给出的弹性位移反应谱为基础,通过数值拟合方法建立隔震结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用于预测隔震层的最大位移需求,快速确定支座类型,极大简化隔震结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72.
基于应对公共健康危害的广州社区恢复力评价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健康危害形势日趋严峻,综合测度社区恢复力并探寻空间分异格局,有利于摸清城市公共健康水平及社区应对健康危害的能力,对推动社区健康治理、促进健康公平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向公共健康领域拓展及中国化探索具有理论创新意义。以广州市社区为基本单元,从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政府制度5个子维度选取23个指标、32个表征要素建立应对公共健康危害的社区恢复力评价模型,运用灰色关联TOPSIS法对其进行测度,将社区恢复力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和差5个等级,结果显示:恢复力中等水平社区居多,优秀级和差级社区均较少,整体呈“橄榄型”结构,且城市社区恢复力优于乡村社区;社区恢复力空间上由中部向四周,东北部向西部,南部向北部梯度递减,各子系统空间格局差异显著;不同等级恢复力的社区呈“集群化”空间分布,优秀级呈“双中心”格局、良好级呈“核心—边缘”格局、中等和较差级均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差级呈“边缘延伸”格局;中部、南部公共健康安全,西部相对较危险因而是城市公共健康安全重点防御区域。  相似文献   
73.
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变及情景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行  梁小英  刘迪  史琴琴  陈海 《地理学报》2019,74(7):1450-1466
从最具操作性的景观尺度探究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分异及其演变,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环境及其景观服务的影响机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作为典型案例地,从生态、社会、生产3个系统维度构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各子系统和整体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① 研究区2000-2015年社会—生态景观3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分异显著且都有增强。其中,“退耕还林”第1阶段(2000-2009年)增强突出,生态、社会、生产三系统恢复力指数分别上升0.134、0.048、0.028;第2阶段(2009-2015年)增强相对减缓,生态、社会、生产三系统恢复力指数分别上升0.038、0.017、0.021。② 总体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空间分异同样显著,其恢复力指数上升11.60%,呈现中间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③ 子系统与整体景观系统恢复力变化之间有主导性正向关系,且3个子系统恢复力变化协同关系显著,两个或三个系统协同率达到90%以上。最后,运用有序加权平均法,基于干扰指标与适应能力指标的不同权重设置情景偏好,绘制出“不可持续导向型”“维持现状型”和“可持续导向型”3种情景下的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模拟图,为区域景观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4.
加劲圆环耗能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耗能器应具有多道耗能减震防线”的思想,研究了设计了国圆环耗能器,并对其进行了循环加试验,考察了耗能器的工作用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75.
建立了考虑轴力变化影响的钢结构杆件的恢复力模型,介绍了模型构成和经试验比较得到的模型的适用性,采用这一模型,对钢框筒结构进行了多维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对这类结构的弹塑性特征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76.
为了研究端部加强型双重钢管防屈曲支撑的力学性能,检验间隙及约束比变化对支撑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6个防屈曲支撑试件,通过低周循环加载静力试验,研究了力-位移滞回曲线、恢复力模型、割线刚度变化规律、粘滞等效阻尼比、耗能系数等滞回性能,并比较研究了间隙及约束比变化对防屈曲支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端部加强型双重钢管防屈曲支撑性能稳定,延性较高,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和抗低周疲劳特性,其恢复力特性可以采用双线性模型进行描述;间隙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大于2mm或为0mm时均不利于内核钢管材料强度的发挥,影响支撑的耗能及延性;随着约束比的增大,耗能能力增强,但增加的幅度变小,在满足约束比限值情况下,约束比的变化对支撑的性能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的日益加深,全球各区域的自然灾害成灾次数、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明显增多,自然灾害灾情不断上升,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风险、脆弱性、恢复力和适应性相关的灾害综合管理和减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被学术界、经济与社会界予以高度重视。在国际减灾十年(IDNDR)活动、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相继实施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兴起了研究灾害脆弱性和恢复力的新一轮热潮。目前国内外对承灾体脆弱性的研究较多,但对于灾害恢复力恢复力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承灾体的恢复力建设近年来也逐渐被认识到是减灾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世纪70年代开始,恢复力这一概念首先从力学被引入生态领域,目前,它已经成为生态、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对恢复力的概念发展和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论述了灾害恢复力的科学价值和重要性,分析了灾害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的关系,总结了恢复力评估的主要方法、特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一组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与普通叠层橡胶支座的隔震性能,着重分析了位移幅值对支座工作性能基本参数如等效水平刚度、最大恢复力、单位循环耗能和等效阻尼比的影响以及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证明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发生较大水平位移幅值时,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比普通叠层橡胶支座可提供更大的恢复力和阻尼,更有利于阻隔地震对上部结构的作用和强震作用后上部结构的自动复位。  相似文献   
79.
面对无处不在且不可预测的变化,减轻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增强恢复力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振兴的必要途径。基于田野调查与扎根理论方法,以黄土高原佳县为研究区,自下而上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的演化路径与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设施与服务系统范畴形成了7组典型脆弱性-恢复力演化路径。其中,地形与生态、气候变化与灾害、农业农村市场、人口发展等范畴为演化路径中的扰动来源,政策与工程、家庭行为范畴为应对扰动的行动策略,每条路径表现出相应的脆弱性、恢复力演变特征。(2)聚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现实困境,政府与家庭两大利益主体做出了减轻脆弱性、建立恢复力的响应行动。家庭响应聚焦于生计及公共服务领域,缺乏应对生态风险、人口空心化与文化淡化的行动。政府层面侧重于响应经济与生计困境、生态风险,而在建立文化恢复力与应对公共服务供给脆弱性的广泛行动较为缺乏。(3)提出了“三足式”系统脆弱性-恢复力演化理论模型。“三足”分指扰动、行动、脆弱性-恢复力演化结果,三足之间交互耦合,且行动内部政府层与家庭层相互适应。最后,文章基于热点范畴、脆弱性与恢复力联合、家庭行为方面提...  相似文献   
80.
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3根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提出了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恢复力模型;确定了轴压比、约束效应系数、长细比等主要参数与恢复力模型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各特征点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最大荷载与屈服荷载的比值、退化刚度与弹性刚度的比值都随着轴压比和长细比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约束效应系数的增加而增大;按建议的恢复力模型计算的骨架曲线与试验曲线符合较好。文中建议的恢复力模型既反映了主要影响因素,又便于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