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老挝万象盆地钾镁盐矿主要富集在塔贡组下段膏盐中,主要由石盐岩、光卤石、钾石盐、含光卤石钾石盐及少量溢晶石等组成,属单层结构类型。钾镁盐矿中的微量元素Br、Rb和氯化物有直接的关系,是在万象盆地内找钾的直接标志,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原始盐溶液的浓缩发展过程。而Sr、B地球化学性质稳定,随卤水浓度的增高而富集在卤液中,可间接指示含钾的层位。证实了万象盆地的卤水来源于南部呵叻盆地,并有地表水体及深部卤水补给的可能性。研究万象盆地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丰富古代固体钾盐成矿理论、指导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研究及找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
云南思茅三叠纪弧后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富文 《沉积学报》2002,20(4):560-567
思茅盆地位于古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西侧为澜沧江造山带,东侧为哀牢山造山带.三叠纪沉积盆地建立在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形成于古特提斯洋闭合后,造山早期的弧陆碰撞阶段.前人提出过后陆盆地、滞后型弧后盆地、裂谷盆地和前陆盆地等多种认识.本文通过对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盆地内沉积体的性质、结构、时空叠置关系、古流向、特殊沉积体的时空展布及其所表现出的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认为思茅三叠纪盆地属弧后前陆盆地,其演化阶段始于中三叠统安尼期以前,盆地主要受控于澜沧江造山带,晚三叠世晚期受哀牢山造山带影响,具有复合式前陆盆地特点,三叠纪末过渡为陆内拗陷盆地。  相似文献   
23.
印支地块北部地壳的侧向挤出逃逸方式和动力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兰坪盆地晚始新世红层的构造磁学和磁倾角偏低矫正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大陆变形的成因等关键问题。磁倾角偏低矫正后的原生特征剩磁分量为D_s=264.5°,I_s=-39.4°,k=21.4,α_(95)=9.6°,N=12。结果表明自晚始新世以来,位于印支地块西北部的兰坪—思茅地体,其北部相对于东亚古地磁参考极发生了80.3°±8.9°的顺时针旋转运动,同时发生了5.8°±7.2°(638±792 km)的不显著南向运动。综合前人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地体北部和中部地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旋转变形。本文提出地体北部~80°的顺时针旋转变形与印度板块东端和西缅甸地块向北揳入欧亚大陆联合作用造成的北东—东向挤压作用相关,而地体中部复杂的差异性旋转变形则与川滇地体的南向挤压和临沧花岗岩带的阻挡作用所导致的局部地壳构造变形相关。因此,兰坪—思茅地体北部和中部的差异性旋转运动是地体整体性顺时针旋转运动和局部差异性旋转变形相叠加的结果,与下地壳粘性通道流的驱动并无直接关联,而与相邻地块间的差异性运动所导致的地块间的挤压作用相关。自晚始新世以来,在兰坪—思茅地体北部地区上地壳沿大型走滑断裂带发生的东南向挤出逃逸运动和下地壳通道流所导致的上地壳韧性变形作用可能共存,而地体中南部地区沿大形走滑断裂带发生整体性侧向挤出逃逸模型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4.
兰坪—思茅盆地砂页岩中脉状铜矿床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中的铜矿床,主要产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结色碎屑岩建造中,故一些研究者将其与典型的陆相砂页型铜矿床相类比。但就铜矿化的产出形式、元素的矿物组合、矿石稀土配分特征以及同位素组成特点等而言,均与典型砂页岩型铜矿床存在显著差异,而与一些地热区的矿化作用相似。说明研究区砂矾岩中的铜矿床具有特殊的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25.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新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帅开业 《地学前缘》2000,7(4):380-380
兰坪—思茅盆地受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夹持 ,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 ,在构造上处于冈瓦纳与欧亚两大构造域的过渡地带 ,其形成发展与古特提斯的演化、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和俯冲消亡关系十分密切。演化过程简述如下。( 1)走滑拉分阶段 :①裂前预备期 (T1) :晚华力西期古特提斯消亡 ,陆块碰撞 ,导致地幔上涌 ,陆壳隆升 ,全区普遍缺失下三叠统。②裂陷沉降期(T2 —T3) :陆块碰撞挤压迫使印支地块向南滑移 ,位于地块两侧的澜沧江结合带和金沙江—红河结合带发生逃逸性张裂 ,形成新的裂陷海槽 ,堆积了巨厚的、半深海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26.
云南思茅-南坪盆地边缘造山带金(铜)成矿流体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云南思茅-南坪盆地边缘造山带金(铜) 成矿流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入手, 通过氢-氧、碳-氧、氦-氩同位素组成示踪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温度-压力、流体成分测试及物理化学参数计算, 认为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并且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的特点, 不能排除构造/岩浆活动中其他壳源流体加入的可能性, 其性状为浅成(低压)、低温、高盐度、弱碱性和弱还原性, 流体组分别具有Na+ > K+和Ca2+ +Mg2+、Cl- > F-的特点, 还原形式存在的硫占绝对优势, 它对金的迁移和沉淀起着关键的作用; 运用古水文地质学方法模拟成矿流体的水动力场与排泄条件, 强调多成因含矿流体受古水文动力场运移、分布形式制约, 高能量、高矿化度成矿流体经历漫长的地下反复溶滤、渗透、岩浆和构造驱动双重作用下, 在水动力低压区排泄、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7.
兰坪-思茅盆地与呵叻高原钾盐矿床综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与泰国-老挝呵叻高原处于同一构造带,两者在钾盐成矿及成因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兰坪—思茅盆地与呵叻高原成矿地质背景、成盐时代、成盐物源和环境、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二者的异同,重点强调了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一些今后开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川滇地体、思茅地体白垩纪、古近纪地层古地磁数据以及新生代地壳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GPS监测研究结果,揭示了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块体的旋转变形特征.根据古地磁数据模拟计算得出~5Ma以来哀牢山-红河走滑断裂带(ARF)受川滇地体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南北向偏移速率至少为~13.05mm/a,奠边俯左旋走滑断裂带(DBPF)西侧思茅地体内部自~5Ma以来至少存在~2.08mm/a的东西向伸展分量,而DBPF 5Ma以来的南北向平均左旋走滑速度则至少为~1.66mm/a,与现今GPS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带(XXF)的左旋走滑运动虽然没有切断ARF,但是川滇地体的南向顺时针旋转挤压作用导致了断裂带的南向弯曲变形,从而吸收了部分左旋走滑速率,造成左旋走滑运动在跨过ARF传递到DBPF后走滑速率发生了突变,由~10mm/a减小于2~3mm/a.缅泰地块和思茅地体在经历了渐新世-中新世时期以高黎贡山-实楷右旋走滑断裂带和ARF为边界的东南侧向顺时针旋转挤出运动之后,自5Ma开始,至少思茅地体与川滇地体一起,以XXF和DBPF为旋转边界发生了以东喜马拉雅构造节为近似中心的旋转挤出运动.  相似文献   
29.
云南思茅地区铜锌硫化矿工艺矿物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云南思茅地区有大量难选铜锌多金属硫化矿资源,由于其矿石结构、成分及构造复杂,采用传统的镜下鉴定工艺矿物学分析对铜、锌等有价金属的赋存状态等难以自动准确定量。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分析及矿物解离度分析(MLA)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研究该地区矿石的主要元素组成、矿物种类、嵌布和包裹特性等。分析表明,铜锌硫化矿的主要元素及含量为Cu 3.03%、Zn 3.90%、S 27.44%、Pb 0.13%。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含少量方铅矿;目的矿物黄铜矿、闪锌矿主要与黄铁矿连生和被其包裹;其次黄铜矿和闪锌矿相互连生和被其包裹,且96%以上的黄铜矿、闪锌矿和黄铁矿均分布在粒度大于9.6μm的易选粒级范围。方铅矿多呈细粒嵌布状,与铜、锌、硫矿物之间的磨矿解离有一定困难。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思茅地区的铜锌硫化矿矿石需磨至约31μm方能实现铜-锌-硫矿物的解离,需磨至约14μm方能实现铅与其他矿物的解离,同时预测了铜锌硫化矿中铜和锌的理论选矿回收率分别为91.22%和84.92%。本文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难选多金属硫化矿的选矿技术制定和指标选择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关于思茅盆地下白垩统勐野井组蒸发岩主要物源为海水的认识争议很少,但是关于其成矿时代和成矿模式的认识还有争议,关于陆源淡水对蒸发岩物质成分的影响还缺乏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盆地内L2井27件蒸发岩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邻区已发表的硫同位素数据,探讨了蒸发岩的物质来源、陆源淡水对蒸发岩物质成分的影响、成盐时代以及可能的钾盐成矿模式。结果表明:(1)思茅盆地蒸发岩受陆源淡水和火山热液补给,其中陆源淡水补给使蒸发岩硫同位素明显低于同一地质时期的其他海相样品;(2)海水可能自现今盆地北西方向补给,一级周期上海水补给存在两次,二级周期上海水补给至少存在七次;(3)物源海水的时代为中侏罗世,沉积析盐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可能的钾盐成矿模式为中侏罗世海水侧向迁移成矿。这些结果对解释思茅盆地及邻区海相蒸发岩异常低的硫同位素值、高硫同位素值与中侏罗世海水相当以及钾盐成矿缺失"碳酸盐岩相和硫酸盐岩相"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