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及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对认识社会以及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提倡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一种平等的师生对话。让小学思品课堂真正地实现真实民主化。这样的课堂才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高效的。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与学生现实与心灵世界的完美融合,.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的内容才能够让学生易掌握,容易接受。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2.
陈力丹 《地图》2003,(5):62-7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面积达120余平方千米,东、西、北三面山势高峻,逶迤连绵,绿树丛荫之中,一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明十三陵从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在长选200余年问依次建有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共葬有十三位皇帝,故称十三陵。明十三陵是中国皇家陵寝的典范,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范例。明十三陛自然环境幽雅,陵寝建筑规模庞大,体系完备,是明朝200多年历史中建筑艺术的杰作,是陵寝规划和建造的最高代表,其建筑风格和形制影响了以后几百年,并对之后的清帝陵产生巨大影响。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2003年7月3日决定,将中国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十三陵是北京继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后的第6处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十三陵将按照联台国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基本“复原”。十三陵特区将对包括德陵在内的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等七座陵寝进行抢修,去年开工的德陵抢修工程今年年底前将全部结束、康陵、庆陵的抢修工程也将于今明两年结束。  相似文献   
53.
刘磊  张兵  周军  王钰 《地质与勘探》2008,44(5):70-75
文章通过对地质、遥感、地球化学等多元地学数据的找矿信息提取和综合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多元信息综合找矿的技术.选择Sn、Cu、Pb、Zn、Ag、M0等6个元素,对矿区原生晕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并以传统化探处理方法(平均值+n×标准差)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区域;将遥感、化探与地质信息融合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矿区矿体的产出状态和成矿地质特征.经野外工作、探槽及坑道验证,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4.
沈慈勇 《地理教学》2021,(11):33-37
教学主张是教育者对教学规律本质的认识与把握,支配教育教学行为.基于对地理学科教学本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新课程改革思想和新高考评价体系目标要求,提出地理教学"问·思·辨"主张.旨在培育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地理问题,主动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培育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地理科学思辨品质,从而利于学生构建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科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55.
《地球》2014,(6)
正由国土资源部牵头,会同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部门共同编制的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近日经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将于2014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6.
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广西阳朔思的村铅锌矿尾砂坝坍塌后的污染农田土壤酶活性、土壤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全铅和全锌是影响土壤其他因子(碱解氮、有机碳、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重要因素。该区污染土壤尽管经过当地农民长达逾40 a的耕种,但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速效磷和碱解氮质量分数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彼此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其在CCA排序图中的夹角变化规律一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锌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因而在CCA排序图中,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锌质量分数的夹角较小。尽管铅-锌污染物与蔗糖酶和脲酶的相关性不显著,但铅-锌污染物的存在造成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降低,因而在CCA排序图中,土壤中的铅-锌污染物与蔗糖酶和脲酶基本处于相反的两端,从而弥补相关分析结果信息量不足的弊端。鉴于CCA排序图能够直观展示土壤酶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敏感强度以及土壤有机碳与养分循环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可作为探索土壤因子内在联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7.
王东亚 《河南地质》2014,(11):13-13
10月23日,河南省综治委和省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通报了今年以来省综治委和省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河南"建设目标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平安河南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强调要狠抓信访稳定工作、狠抓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整治、狠抓基层基础建设、狠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狠抓行业系统平安建设、狠抓平安河南建设宣传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为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