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祁连玉门旱峡一带志留系震积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是一个强烈的古构造活动带。在晚加里东期同造山过程中,北祁连-河西走廊地区处于同造山盆地的构造背景下。响应北祁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玉门旱峡及肃南梨园河、民乐扁都口等地的志留系发育典型的地震事件沉积-震积岩。在震积岩发育最好的玉门旱峡一带,旱峡组背景沉积为碎屑岩潮坪沉积。地震事件沉积以砂泥岩脉、微断裂、微褶皱纹理、负荷构造和火焰构造及地震角砾岩等为特色,形成震裂-震褶-液化砂泥岩脉的复合震积岩、自碎屑角砾岩和内碎屑副角砾岩等不同的震积岩类型。  相似文献   
62.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缘露头、盆内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以及大量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的层序地层综合分析,可将志留系划分成五个三级层序,志留系沉积层序厚度40--155m。层序界面多为分布范围较广的区域性或局部不整合。层序叠置样式可用具陆棚坡折的I型层序地层样式来描述。每个沉积层序可由完整的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或由其中的一个、两个体系域组成。体系域边界主要依据滨岸上超点位置、岩性组合及准层序叠置样式变化来确定。低位体系域由向上粒度变细、砂岩厚度向上减薄的准层序组成;海侵体系域表现为向上泥岩厚度加大、砂岩厚度减薄的叠置特点;高位体系域表现为加积--进积沉积特征。志留纪,研究区接受了滨外陆棚及滨岸、海湾潮坪沉积,发育典型的海相沉积构造,表现出明显的旋回特征。  相似文献   
63.
志留系在博罗科努山地区分布比较广泛,且厚度巨大,岩性、岩相稳定。但对其内部划分,尤其是中、上部,缺乏标准化石作为依据。1988年笔者在原划归上统的库茹尔组中,首次采到角石Sichuanoceras sp., Parahelenites cf. rarus和三叶虫Encrinurus sp.等化石。因而库茹尔组很可能属志留系中统,而非上统。  相似文献   
64.
65.
再论志留纪年代地层的统、阶层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戎嘉余 《地层学杂志》2005,29(2):160-164
一、概述 本文只是简要地讨论志留系全球界线层型存在的问题,有关志留系各层型剖面的具体位置和笔石带标志、我国志留系年代地层及其与国际层型标准的对比、国内志留系统与阶的划分方案、我国志留系生物地层和我国志留纪各时期的古地理(含生物古地理)已在其他论文(戎嘉余等,2000;戎嘉余、陈旭,2000;戎嘉余,2003;Rong Jia-yu et al.,2003a、b)中进行了探讨,这里不再赘述.为保持讨论的完整性,本文对志留系的底界与温洛克统的底界问题又作了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66.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风暴沉积的砂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3种类型,正常条件下沉积的滨岸砂体具低角度交错层理和少量波痕,呈现出由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细砂岩的反韵律变化特征。风暴作用下,滨岸砂体沉积呈正韵律,多由泥砾向上变化为粉、细砂,生物建造较少,具多方向的低角度板状交错层理、丘状层理。正常条件下沉积的陆棚砂体、浅海砂坝砂体岩性较均一,见交错层理,粒级变化不甚明显,多为粉、细砂岩,以反韵律为主。风暴作用下,砂体底部多具撕裂状泥砾,向上呈正韵律粒序演化,并具侵蚀面、槽状交错层理与丘状层理等特征。风暴作用下的滨岸沉积单砂体相对较厚,一般厚6~13m,宽约数十米,浅海砂坝和陆棚砂的单层砂体相对较薄,厚约3~8m,砂体规模较正常条件下沉积的砂体规模增大。此3类砂体在空间展布上极具规律性,垂向上砂体类型由下而上为滨岸砂-浅海砂坝-陆棚砂的交替演化序列;平面上由海洋向陆地方向砂体类型依次为陆棚砂体-浅海砂坝-滨岸砂体。  相似文献   
67.
江苏南部Z-8井高家边组胞石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Z-8井志留系高家边组地层中胞石的研究,共鉴定3属8种,从上到下共确立了Conochitinatruncata带、C.rosica带和Bursachitinarectangularis带3个胞石带,进行了地层对比,并指出C.rossica带在本区高家边组地层中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8.
赵兵 《岩石学报》1997,13(2):233-244
通过大量的剖面测制和室内分析,从岩石的地质产状、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别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研究了西秦岭铀成矿带中硅、灰岩的成因。原始沉积的泥晶灰岩和球粒泥晶灰岩沉积于水下高地较低能环境,球粒主要为粪球粒及少量硅质生物体。硅岩具生物化学沉积(I类)和由灰岩硅化(交代)成因(I类)两种成因类型,它们在地质产状、结构构造、常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西秦岭铀成矿带早志留世沉积环境模式  相似文献   
69.
文章报道了在湖产房县梅花山一带山露的一套浅变质地层中首次发现较多的微体植物化石,据其组合特征及区域对比,大致确定了它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这些发现不但丰富了该区志留纪古生物资料,而且为其时代归属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