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川东南地区早志留世晚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川东南地区野外露头、大量岩心、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早志留世晚期发育2个沉积体系组,包括3种沉积相及众多亚相、微相类型。其中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于靠近江南—雪峰山隆起的川东南—湘西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于川南—黔北地区;陆棚沉积主要发育于宜宾—重庆一带。沉积模式显示了早志留世晚期川东南地区为受古隆起控制的局限海盆,研究区东部发育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小河坝组,由于江南—雪峰山不断隆起,向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物源,沉积了一套向上变粗的三角洲沉积。研究区南部受黔中隆起控制,由于黔中隆起相对稳定,在其北侧主要发育了与小河坝组同时异相的石牛栏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该新认识有助于了解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砂体的时空展布,以及预测该区有利油气聚集区带。对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22.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是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碎屑岩层系油气主要富集层段之一。以钻井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结合测井、地震和分析测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塔中地区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发育海侵背景下的滨岸-潮坪-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观点。其中滨岸相沉积中主要发育上临滨和下临滨沉积微相,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潮坪沉积相中障壁砂坝、潮砂滩、潮汐水道、砂坪沉积微相发育,潮道沉积的岩性以砂岩、粗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发育楔形、板状和羽状交错层理,底部见侵蚀冲刷面和较多黄铁矿团块;辫状河三角洲中发育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海侵时期,下沥青砂岩段存在4期超覆砂体,从盆地中部向南部的塔中低隆逐期超覆,沉积微相在平面上也由此存在着复合超覆规律的演变,整体表现为滨岸相至潮坪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沉积的演变。4期超覆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在控制因素、展布范围和海侵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相似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223.
中国南方志留系是加里东运动末期沉积的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地层,同时其底部广泛发育一套优质烃源岩,对该套地层沉积古环境和古构造背景的恢复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中国南方湘西和黔北典型剖面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区志留系泥岩的稀土总量较高,w(ΣLREE)/w(ΣHREE)及w(La)N/w(Yb)N等比值显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REE分布模式为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呈平坦状及显著的负Eu异常。以Ceanom值反映水体介质的氧化还原性,志留纪早期的海水还原性较强,更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并形成优质的烃源岩。将REE的分异程度作为一种指示剂来表征沉积物沉积速率,志留系剖面自下向上,w(La)n/w(Yb)n值有逐步降低的趋势,表明研究区志留系下部的沉积速率普遍比上部低,更有利于有机质聚集和保存。根据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结合古地理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的物源来自雪峰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源岩为花岗岩和沉积岩的混合。  相似文献   
224.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岩石学特征、粒度、沉积构造、微量元素、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里木盆地S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该套地层主要发育受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结合地震属性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河道的多期迁移、纵横向叠置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良好储集体。  相似文献   
225.
湖北宜昌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年代和岩石地层格架显示,宜昌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地层连续,但自南而北在早志留世鲁丹阶上部至埃隆阶下部有不同程度的笔石带缺失,并由此造成了富有机质页岩厚度的减薄。页岩微量元素V/Cr、Ni/Co、V/(V+Ni)的比值和化学蚀变指数(CIA)指示,宜昌地区在奥陶纪凯迪期晚期—志留纪埃隆期早期总体处于缺氧-贫氧海洋环境和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变化受气候变冷所引起的海平下降和宜昌上升作用的双重影响。页岩中总有机碳含量(TOC),受海底氧化还原环境和海底有机碳通量(Mo-xs)的双重制约。由于不同古地理部位TOC与Ni-xs的相关性不同,在盆地靠近隆起一侧,TOC与Mo-xs的相关性明显高于TOC与Ni-xs的相关性,据此,并结合同期地层碳酸盐碳同位素具有负偏特征,与全球其他地区同期碳同位素组成特点相反,推测奥陶纪凯迪期晚期—志留纪埃隆期早期可能因海平面下降或宜昌上升作用导致海底发生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溶解和甲烷释放,并由此引起海底有机碳通量的升高,促进有机质的聚集保存。页岩中总有机碳含量与页岩的含气性和孔隙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孔隙度主要受储层的渗透率和岩石类型制约,与储层的含气性关系不明显,证明孔隙不是页岩气富集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储层的含气性主要受控于优质储层的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和压力系数,因此,有利的沉积相带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志留系页岩气藏的主控地质因素。具体到宜昌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页岩气保存富集上,奥陶纪—志留纪过渡时期中,扬子台地内部坳陷盆地的形成和其中广泛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气形成富集的基础。而宜昌地区古老基底的发育及其从三叠纪晚期之后开始的缓慢抬升,导致志留系页岩气储层埋深浅,生气高峰时间晚,是志留系页岩气富集保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6.
顺北52A井是顺北油气田5号断裂带南部的一口探井,钻遇志留系复杂地层,成井难度大、施工风险高。该志留系地层存在盐水层,密度窗口窄,易发生漏塌共存的现象;地层裂隙发育,漏失风险高;发育大段泥岩,水敏性强,易井壁失稳。针对这些问题,顺北52A井使用了KCl-NaCl复合欠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增强了抗盐水侵的能力;且通过加入聚胺等抑制剂,共同抑制泥岩水化膨胀,增强了体系的抑制性;同时加入堵漏剂和随钻堵漏材料,预防井漏,增强了体系的封堵性。现场使用表明,该复合欠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既降低了井漏风险,又很好地维护了志留系地层井壁的稳定性,使得顺北52A井安全快速钻进,为顺北油气田5号断裂南部志留系地层的钻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7.
王浩  任留东  王彦斌  李天福  李淼 《地质论评》2021,67(5):67060001-67060001
北山造山带东南部梧桐井地区广泛出露一套奥陶纪-志留纪地层, 有关其形成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仍存在较大分歧,极大的限制了对区域地质演化的认识。为进一步确定其形成时代,本文对该地区奥陶-志留系c岩组中的角闪绿帘黑云斜长片麻岩、白云母石英片岩及侵入其中的长英质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19.8±2.7 Ma、421.5±0.8 Ma和417.0±3.4 Ma,前两者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侵入其中的脉体的年龄限定了该岩组年龄的下限;由此将前人划分的奥陶系-志留系c岩组确切的形成时代确定为约420 Ma,属晚志留世。结合原定为奥陶系-志留系b岩组获得2个锆石U-Pb单峰年龄分别为427 Ma和428 Ma, 属中志留世(Song Dongfang et al., 2016),由此,将原奥陶纪-志留纪地层确定为志留纪地层,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向敦煌地块俯冲相关的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228.
229.
本系统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宁蒗泸沽湖地区志留系沉积旋回及海相碳酸盐岩的锶、碳、氧同位素特征,并对同位素曲线演化规律与海平面变化和区域地壳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志留系除底部有少量细碎屑岩沉积外,主要为浅海潮坪相碳酸盐岩沉积,其锶、碳、氧同位素值变化范围分别是0.7093~0.7196、-1.28‰~2.74‰和-1.302‰~-10.721‰;平均值分别是0.7114、0.984‰和-7.810‰。由于受区域地壳隆升运动的影响,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演化规律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30.
扬子地台西缘志留系牙形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详细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宁蒗-盐边地区志留系岩石地层和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特征,该岩系自下而上可建立3个牙形刺组合带:①Panderodus gracilis-Panderodus simplex组合带;②Pterospathodus celloni Walliser组合带;③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 Walliser组合带;从生物层学、沉积学和区域对比的角度对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分析了Puetospathodus cellini Wal-liser带和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 Walliser带之间的相互重叠关系,并认为其相互关系为渐变演化关系,而不是突变关系;并对部健重要属种进行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