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01.
三种重金属离子对东方小藤壶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媛  杨震  许宁  英瑜  唐学玺 《海洋科学》2003,27(8):56-58
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重金属离子对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 challengeri)二期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铜、锌、镉离子均有较高的毒性,它们对二期幼虫的12 h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00mg/L、2.29mg/L和0.56mg/L,24h半致死剂量分别是0.71mg/L、1.71mg/L和0.14mg/L,毒性大小依次排为Cd~(2+)>Cu~(2+)>Zn~(2+)。  相似文献   
102.
了解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运用改进了湿度计算方法的Williams干沉降模型和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粒径气溶胶粒子在青岛海区海水表面的干沉降速率,并结合实验测定的Al,Fe,Mn,Cu,Pb,Zn6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估算了它们从2001年5月~2002年4月在仰口(1#)、八关山(2#)和沧口(3#)3个采样点的每月和全年干沉降通量。结果显示,地壳元素Al,Fe,Mn在春、冬季对海域的输入量较大,而人为元素Cu,Pb,Zn则在秋、冬季较高。总悬浮颗粒物和这6种金属元素的干沉降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3#>2#>1#。PM10(空气动力学粒径<10μm的颗粒)颗粒物的干沉降通量远低于TSP(总悬浮颗粒物),仅占TSP干沉降通量的6.6%。PM10与TSP中6种金属元素的浓度比和干沉降通量比表明,Cu,Pb,Zn更容易分布在PM10颗粒物上。除Pb外,PM10及PM10颗粒物中Al,Fe,Mn,Cu,Zn干沉降通量的月际变化和TSP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3.
地衣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消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胞外产物置于不同的pH、温度和金属离子条件下,分别测定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为7.5—8.5时胞外产物表现出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胞外产物消化脂肪的最适pH为9.0—10.0。胞外产物水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最适温度分别为60—80、40—60和50—70℃,60℃时蛋白酶活力最大。试验测定了8种金属离子对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发现Mg2+、Zn2+Cu2+可抑制其水解蛋白质,而Ca2+、Fe3+、Mn2+和Ba2+却无此影响;在胞外产物消化脂肪底物时Co2+、Fe3+、Mn2+和Ba2+均能抑制其活力,而Mg2+、Zn2+能使其消化活力升高,与前者相比,金属离子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相对较小,仅Cu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离子对其均无明显的影响。还研究了不同胞外产物浓度与生物学活性的相关性,发现当反应体系中胞外产物浓度升高时水解蛋白质的活力会相应降低,但对脂肪的消化活力则与胞外产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反应体系中胞外产物的浓度在0—132.4μg.ml-1时其水解淀粉的活力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浓度为191.0μg.ml-1时活力最大,浓度大于191.0μg.ml-1时活力不再变化,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4.
在海洋环境污染为人类所关注的今天,海洋环境学家不仅想知道有害金属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而且更迫切地要知道这些微量金属如何从溶解态转化为颗粒态?如何从水体转移到底质? 过去几十年中,海洋化学家对这些问题作了许多探讨,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理论:沉降模  相似文献   
105.
金属硫蛋白对某些重金属离子有解毒作用已有不少研究。这类蛋白质相继在哺乳动物、鸟类、鱼类、软体动物组织以及链孢霉、酵母等微生物中发现。它是铁蛋白以外金属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也是半胱氨酸含量最高的蛋白。用生物方法测定这类蛋白质解毒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已有报道,而用啤酒酵母发酵液解毒重金属,并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测定解毒作用的生物效应还是首次。本文报道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6.
探讨重金属离子对日本(虫寻)的致毒机理,实验研究了4种重金属离子(Cu2+,Pb2+,Hg2+,Cd2+)对日本(虫寻)血淋巴SOD,CAT,GPx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日本(虫寻)血淋巴SOD,GPx活力影响显著(P<0.05),并在实验时间内均呈现峰值变化,而空白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在低浓度重金属离子(Cu2+≤0.1mg·L-1,Pb2+≤0.5mg·L-1,Hg2+≤0.005mg·L-1,Cd2+≤0.05mg·L-1)作用下,各处理组SOD活力在实验时间内均呈激活状态,而高浓度处理组(Cu2+≥1mg·L-1,Pb2+≥5mg·L-1,Hg2+≥0.05mg·L-1,Cd2+≥0.5mg·L-1)SOD活力在暂时升高后逐渐下降,均在第9天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GPx活力在短时间被暂时激活后逐渐下降,除低浓度Cu2+(0.05,0.1mg·L-1),Pb2+(0.25,0.5mg·L-1)处理组外,各处理组酶活力在21d均下降到对照水平(P>0.05)或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CAT活力未检出.4种重金属离子对日本(虫寻)血淋巴SOD,GPx活力的毒性大小为:Hg2+>Cd2+>Cu2+>Pb2+.血淋巴SOD活力变化可以作为日本(虫寻)毒理学的评价指标和重金属污染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实验,研究了珠江河口海区悬浮颗粒物质对微量金属Cu,Zn和Cd化学相态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以及腐植酸对微量金属Cu,Zn和Cd络合物作用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从而回签一些目前仍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的主要目的为,通过对具不同AVS含量的沉积物的金属加标实验和膜渗透平衡交换孔隙水采样技术,探讨孔隙水中二价有毒金属浓度对不同沉积物AVS含量的化学响应关系和沉积物-孔隙水系统中二价有毒金属在固、液两相间的地球化学分配机制,并以此揭示在AVS作用下,沉积物中二价微量金属的化学活动牲和生物可获得性.研究结果表明,用于加标实验的具不同硫化物含量的沉积物基质中,固相沉积物对镉、锌的吸收容量依AVS含量而异,如按摩尔浓度计,固相沉积物对铺或锌的吸收容量与AVS大致相等.当沉积物中与酸解硫化物同步被提取的金属铺或锌对AVS的摩尔比,[SEM]/[AVS]小于1时,孔隙水中辐或锌难于被检出;而[SEM]/[AVS]大于1时,沉积物中镉或锌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化学活动性,它们在孔隙水中的浓度开始跟随总量浓度变化而变化.[SEM]/[AVS]=1,似乎是判断缺氧海洋沉积物中二价有毒金属是否具有化学活动性的临界点.因此,AVS归一化沉积物中的二价有毒金属([SEM]/[AVS]摩尔比)被证明是一种方便直观地反映沉积物中二价有毒金属化学活动性的浓度表达方式,进而可被直接应用于金属沾污沉积物毒性或沉积物环境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9.
颗粒物质和微量金属在东海北部的沉积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0年运用沉积物捕捉器采样,实测了东海北部(32.00°N,126.00°E)海域颗粒物质和微量金属(Cu,Pb,Zn,Cr,Fe,Mn和Al)的海洋垂直通量。结果表明,颗粒物质的沉积通量随深度和季节而变化,明显地受上升流的影响。沉积的颗粒物质以0.45—63μm的小颗粒为主;Cu和Zn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作垂直转移,Pb,Cr,Fe和Mn主要以弱键结合形式作垂直转移,Al则以硅酸盐的形式作垂直转移。沉积物中,颗粒Cu,Fe,Mn和Al以0.45—63μm的颗粒为主;颗粒Pb和Cr以大于63μm的颗粒为主;0.45—63μm和大于63μm的颗粒Zn在沉积物中占相近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0.
海藻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藻类做吸附剂吸附分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状况,从不同海藻吸附能力的比较、吸附机`理吸附模型、吸附剂预处理和吸附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