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3篇
  免费   1137篇
  国内免费   994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1662篇
地质学   2293篇
海洋学   538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6篇
  195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的地表断层破裂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彦斌  王永  李建成 《地震地质》2000,22(2):97-103
野外考察结果表明 ,1999年 9月 2 1日台湾集集大地震是由车笼埔断层发生逆冲作用造成的。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长约 80km ,具有明显的挤压逆断层特征 ,其活动方式为具左旋性质的逆倾滑动。实测逆冲断层以 30°~ 50°的角向西北逆冲而上。断层的垂直位移量 ,南段约 2~ 3m ,北段约 3~ 8m ;断层的水平位移量 ,南段 0~ 3m ,北段 3~ 5m ;垂直断层的水平缩短量 ,南段 2~ 3m ,北段 3~ 6m。从台湾西部麓山带的地质构造剖面分析 ,地震震源恰好位于台湾西部麓山带中生代基底与其上的沉积盖层的界面的深度 ,而西部麓山带第三纪地层和其下的基底的分离面为一滑动面 (decolle ment)。在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作用下 ,沿该区中生代基底之上滑动面的错动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大庆油田北部河流相储层沉积微相与水淹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大庆油田北部发育砂质辫状河道、曲流河道、高弯度分流河道和低弯度分流河道等砂体类型。以井间可对比的单一河流沉积物为研究单元 ,从河流相储层成因特征入手 ,应用油田开发后期密井网资料开展各类河流砂体细分微相研究。重点阐述了各类砂体的规模、宽厚比、发育的主要微相、物性特征及层内非均质特点。应用不同时期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测井水淹解释、生产动态测试资料 ,结合不同砂体和微相的非均质特点研究了不同微相的水淹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阶段各类砂体层内及平面水淹变化特征不同 ,高含水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河间薄层砂、部分决口水道和废弃河道微相中 ,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中剩余油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993.
应用SVM方法进行沉积微相识别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者针对目前沉积微相中的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应用SVM(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沉积微相识别的方案。该方法不是象传统方法那样首先试图将原输入空间降维(即特征选择变换),而是设法将输入空间升维,以求在高维空间中问题变得线性可分(或接近线性可分)。因为升维后只是改变了内积运算,并没有使算法复杂性随着维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这种方法才是可行的。所以。利用该方法更能胜任实际情况。实际处理表明该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  相似文献   
994.
THEJOINTTOXICEFFECTOFANTHRACENEANDPROFENOFOSONMARINEMICROALGA天然水环境中存在多种污染物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共存时会发生复杂的联合毒性效应。因此,只分析单一毒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不够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蒽(Anthracene)是近来颇受关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PAH对鱼类、四类及藻类的伤害效应在国内外已有报道[4],它们在生物体内高积累、高残留和致癌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8]。有机磷农药是我国沿海地区常用的农药,对于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5.
于1992~1994年 ,在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试验基地(青岛)进行的“中日合作真鲷增殖放流项目”执行期间 ,对真鲷饵料生物———眼点拟微绿藻 (Nannochloropsisoculata)和L型褶皱臂尾轮虫 (Branchionus plicatilis)进行了大量培养。眼点拟微绿藻的平均接种密度为1211.3×104个/ml,经5~6d的室内或室外露天培养即可达到平均为2341.0×104 个/ml的收获密度 ;采用眼点拟微绿藻和新鲜面包酵母作为混合饵料 ;褶皱臂尾轮虫 (L型 )培养3~4d即可由接种时平均密度148.0个/ml,增长至平均216.8个/ml的采收密度。眼点拟微绿藻和轮虫的日间增殖密度分别是12.8 %和26.6 %。每生产108个褶皱臂尾轮虫需要消耗0.73m3眼点拟微绿藻 (密度为2000×104/ml)和790.8g 鲜面包酵母。采用此法 ,作者连续3a成功地为每年百万尾以上真鲷苗种提供了足够的生物饵料。总结3a苗种培育和生物饵料培养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 ,大规模稳定生产海水鱼类苗种时,育苗与饵料生物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和眼点拟微绿藻 )水体的合理比例应为1∶1~1.5∶3。  相似文献   
996.
链霉素对海洋微藻的毒物刺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用链霉素对六种海洋微藻进行实验 ,发现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对链霉素具有抗性。其中只有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在实验范围内 (0~ 50 0 mg/ L)测到了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为346 mg/ L和 4 4 5mg/ L。其它四种均未测到。而且当链霉素浓度为 30 mg/ L时 ,对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具有生长刺激效应 ,即毒物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997.
丙溴磷对二种海洋微藻的GPx活性及GSH、CAR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以三角褐指藻和青岛大扁藻为材料 ,进行了丙溴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成份— GPx(glutatione Peroxidase)活性和 GSH(glutathione)、CAR(carotinoid)含量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丙溴磷胁迫下 ,微藻的 GPx活性呈现下降趋势 ,GSH和 CAR含量也表现为下降趋势 ,并且胁迫的时间越长、胁迫的强度越大它们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因此微藻细胞对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能力被削弱 ,从而可能导致活性氧在体内的过量产生与积累 ,进而对藻细胞造成更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998.
几种海洋微藻的无菌化培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林伟 《海洋科学》2000,24(10):4-6
纯种培养对研究海洋微藻的营养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是必不可少的。迄今国内研究和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海洋微藻藻种基本上未经无菌化 ,不是纯种 ,这使得研究工作难以深入 ,是造成在上述领域研究中同国际存在差距的原因之一。因此 ,无菌纯藻种的获得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微藻比细菌具有更强的抗生素耐受性的特点 ,以抗生素为工具排除微藻培养液中的细菌 ,成功获得了几种无菌海洋微藻纯藻种 ,并对除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1材料与方法1.1藻种来源及培养方法供除菌用藻种于1994年7月至1999月3月取自本所种质…  相似文献   
999.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000.
南黄海微体古生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