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67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2年   6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3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61.
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特别是在南邦(Nambung)国家公园,成千上万个高达5 m、宽2 m、相距0.5 m的锥形风成砂屑灰岩组成壮观的喀斯特地貌,为形成于更新世含钙质/微生物的古土壤沉积物。锥形风成砂屑灰岩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随岩性不同而变化,构成锥形风成沉积岩和圆柱形微生物岩。在南邦,锥形风成砂屑灰岩大量溶解,最后形成大量石英碎屑,石英碎屑经再沉积掩埋再形成这些锥状风成砂屑灰岩,属于风成岩溶作用,发生在70 ka前;340~380 ka间风成砂屑灰岩发育要弱。  相似文献   
762.
本文分析轮南油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灰岩生物多样性、沉积序列和时空展布,显示水深加大是控制地层分界上下岩相-生物相变化的主要因素。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台地相沉积期,水体深度多在正常浪基面附近,岩性以中-高能滩相的砂屑生屑灰岩、砂屑灰岩为主并伴有小型台缘礁。从一间房组上部到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生物相-岩相有明显变化,总体表现为水体加深。吐木休克组发育深水缓斜坡型灰岩沉积,向南连接满加尔凹陷,红色灰岩岩性变化小,生屑和内碎屑含量少,灰泥含量显著增加。轮南油田中-晚奥陶世经历了一次从浅海台地演变为沉没台地的持续性海进过程,其岩相转换的时间节点基本与塔里木板块西北巴楚露头区一致,均发生在整合接触的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界线附近。  相似文献   
763.
为了查明新庄孜煤矿63301工作面1组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的突水通道,分别从太原组灰岩、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投放NaCl示踪剂,寒武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投放KI示踪剂,在工作面突水点间隔采集样品。经测试分析其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发现:底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中存在多条小通道和一条大通道,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存在多条小通道,而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存在2条通道,在不同灰岩含水层通道中,水流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性,反映了其岩溶裂隙发育非均匀性特点。此外,利用本次突水资料,计算灰岩含水层的参数。为工作面底板太原组灰岩水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4.
赵九江  王哲  张志都  赵鸿 《岩矿测试》2023,42(4):667-676
污染物质在岩层孔隙水中的扩散过程决定了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与岩层之间迁移的速率,并进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利用碘离子作为示踪剂,通过X射线成像法可以获得碘离子在岩石中随扩散距离和时间变化的扩散曲线,进而通过人工拟合获得孔隙扩散系数(Dp)以及孔隙度(φ)等重要参数,这是研究污染元素扩散行为的基础。但是在X射线成像过程中,岩石本底对X射线的吸收也会对示踪剂碘离子的成像造成干扰。本文使用X射线能谱CT利用X射线K吸收边成像法,在碘的K吸收边(33keV)两侧的能量区域(27~32keV和34~39keV)对样品进行成像,有效地减少了岩石背景干扰,获得碘离子的扩散曲线,并通过软件利用近似公式对扩散曲线进行拟合获得了灰岩中碘离子的孔隙扩散系数。在实验过程中,本文还通过改进扩散装置,对低浓度端溶液采用连续接收的方法,避免了管路中溶液死体积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碘离子的岩石孔隙扩散系数Dp=(1.12±0.22)×10−11m2/s,并计算得到岩石孔隙度φ=0.02。此实验结果与文献中灰岩孔隙度范围(0.005~0.042)相符合。通过本次工作,验证了应用改进的扩散装置和X射线K吸收边成像方法测量碘离子在岩石中的孔隙扩散系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65.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但是在储层精细描述方面研究相对薄弱。以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白垩系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油田为例,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岩性、物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集体内幕结构进行分类和描述,初步建立其定量表征方法。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由3个独立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组成,可细分为微生物灰岩丘、高能颗粒滩、丘间洼地和台间洼地4个亚相; ②微生物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介壳颗粒灰岩、层纹岩等是主要的储层岩石类型; ③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4%~27%,集中在5%~15%,平均12.5%; 渗透率为(0.01~3 000)×10-3 µm2,平均120×10-3 µm2; ④储层发育受沉积和成岩双重作用,古构造控制优势储层的发育,准同生期溶蚀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加强,周期性暴露溶蚀使生物碎屑颗粒填充至丘间洼地形成高孔高渗条带; ⑤研究区储层的内幕结构以微生物灰岩丘群为基础,细分为丘基、丘核、丘翼、丘间和丘间甜点。建立以沉积相和成岩相控制因素为基础的丘群组合模式定量表征方法,在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6.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岩分布区岩溶发育易引发地面塌陷.从而形成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近年来被应用于灾害地质调查及工程勘察中。以某一段穿越岩溶发育区的高速公路为例,应用高密度电法对区内第四系土洞、岩溶、断裂发育等灾害地质体进行了探测。结果显示,电阻率断面图上显示的异常区与实际灾害地质体吻合,展示了其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7.
我国有大面积埋藏型可溶岩分布,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的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对隧道等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程所涉及深度的地层勘察,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贵州某铁路隧道应用CSAMT法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地层进行了勘查研究。介绍了CSAMT法的基本原理、针对工程实际数据采集的特点,以及针对该地区的地形改正和静态校正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原始曲线特征及反演结果比对,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对CSAMT反演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指出了对工程有害的地层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8.
三峡库区泥质灰岩溶蚀作用与边坡岩体破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泥质灰岩边坡的溶蚀与破坏问题,影响到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正确掌握它的破坏规律,有利于边坡治理与防护工作。本文从岩体的基本地质信息入手,分析溶蚀作用从不同方面对边坡工程性质的影响。主要包括:岩体内部可溶岩成分被溶蚀后泥质成分富集,岩体成份发生变化;岩体密集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疏松,成为溶蚀液体的入渗通道,加剧深层岩体的溶蚀作用发生。溶蚀作用叠加不同的地质破坏因素后,三峡库区泥质灰岩岸坡的变形破坏类型总结为三类:薄-中厚层块裂式破坏、中-厚层点裂式破坏、厚-巨厚层层裂式破坏。  相似文献   
769.
云南鲁史取得找金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精准填图,在云南凤庆鲁史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中发现金矿化体。并在黄铁矿化灰岩矿石的重砂矿物中发现自然金,呈不规则粒状和树枝状,粒度为0.04~0.2mm,成色在98%左右。另外,在方解石脉中也发现次圆状包裹金,金中含椭圆状黄铁矿包裹体。自然金的发现,表明金矿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支撑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770.

南沙东部海域构造位置特殊,油气资源丰富,其构造过程对认识南海形成演化意义重大.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资料分布不均,其地层系统和主要构造变革面属性认识尚不清楚,尤其具有断坳转换性质的裂陷结束不整合面地质时代和意义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运用连井剖面对比、地震相类比方法,对该海域多道地震资料进行系统的构造-地层综合解释,重点厘定了T7、T6和T5三个与裂陷结束相关的不整合面.研究表明,裂陷结束不整合面具有抬升剥蚀、断块掀斜、挠曲变形、拆离滑脱、沉积相突变等特征,且具有东北早西南晚,南侧靠陆早、北侧近洋晚的带状时空迁移规律.结合南海构造演化、地层岩性和沉积环境变化分析裂陷结束不整合面的构造含义,认为该界面是南海岩石圈破裂、洋脊跃迁、挠曲前隆、陆陆碰撞、扩张停止等一系列构造事件在不同构造位置单次或多次叠加的构造-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