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715篇
大气科学   1044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珠海及粤西海域是风暴潮灾害的多发区,本文通过杰氏风暴潮预报方法对历史上给珠海和粤西海域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增水事件进行后报试验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原有的预报公式进行订正,总结出适合珠海及粤西海域的风暴潮预报公式。并利用5年的时间对珠海及粤西海域的台风增水进行试报,结果表明预报准确率分别达95.0%和87.6%,这说明订正后的公式能对珠海及粤西海域的风暴潮预报起到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92.
长江口徐六泾洪季水沙特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江  何青  王元叶  车越  张经 《海洋通报》2003,22(5):86-91
2001年7月,在长江口徐六泾对流速、流向和悬浮泥沙浓度进行了大小潮定点观测。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徐六泾处大潮流速及其变化远大于小潮流速。大潮悬沙浓度大于小潮悬沙浓度。由于径流的影响,落潮期间垂向速度梯度比涨潮期间大,落潮垂向切变增强,使落潮期间悬沙浓度的变化幅度大于涨潮期间的泥沙变化幅度,同时存在泥沙浓度峰值滞后于流速峰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3.
赵红  涂锐  刘智  蒋光伟 《测绘学报》2017,46(8):988-998
受特殊海岸线及复杂海底地形的影响,目前发布的全球海潮模型在局部沿海地区差异较大,需利用其他大地测量手段直接测定沿海地区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GPS技术因具有全天候、精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获取海潮负荷位移参数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GPS技术监测测站三维位移变化的灵敏度高于监测48个海潮参数的灵敏度这一基本思想,改进了利用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估计48个海潮调和参数的方法,直接逐历元求解三维海潮负荷位移变化,再利用调和分析方法提取主要潮波(M2、S2、N2、K2、K1、O1、P1、Q1)的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参数(振幅与相位)。利用12个香港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8年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各测站的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参数。与传统方法比较,本文方法可有效加速K1潮波在东西方向的收敛。将GPS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参数估值与中国近海海潮模型值比较,发现除S2、K2和K1潮波的均方根误差较大外,其他潮波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5mm。将香港2008—2014年验潮站数据反演的潮波参数与海潮模型值比较,结果表明:GPS与验潮站数据反演的潮波参数均与中国近海海潮模型及HAMTIDE2011.11A全球海潮模型符合较好,验证了GPS PPP反演海潮负荷位移的有效性。采用GPS PPP估计的8个潮波的振幅与相位值替换全球海潮模型中对应的潮波值,进行海潮负荷效应改正,可减弱GPS长时间序列中的半周年信号。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现今板块运动对陆态网基准站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板块的整体漂移及其二级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必然会对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中的基准站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使用最新5年的陆态网连续基准站观测数据计算出各站点的速度,从而分析二级板块的运动趋势;并利用极限误差椭圆法对陆态网中各基准站进行逐个分析,判断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各板块间的运动速度存在差异,特别是川滇地区板块运动相对活跃;陆态网中稳定性较差的台站大部分是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处。  相似文献   
995.
针对舰船系统试验基准数据处理利用GNSS定位数据通过固定基准站差分解算后再获得相对关系解算的不足,分析该方法面临的难题及难以满足远距离大航区试验的现实问题,提出基于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处理的移动基准站解算方法。在研究GNSS差分定位原理基础上,结合经典载波相位双差方法,通过单历元实时差分,建立无固定基准站的相对数据解算模型。基于采集的实测数据,分析基线解算精度,验证所提出方法在舰船系统试验基准数据处理中的可行性和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选取日本7个IGS基准站在东日本大地震前后各3a的坐标时间序列,提取并分析此区域的共模误差的特点和地震对其的影响,以及共模误差对基准站噪声时序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波后测站各方向坐标时序平均均方根相较于过滤前明显减少,测站坐标可靠性和精确性得到明显提高;地震的发生导致其N、U方向均值分别增大2.1倍和1.5倍;共模误差在N、E、U方向均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性,其周期特性在地震前后几乎截然相反,地震对其周期特性的影响必须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电离层延迟误差目前是GNSS导航定位精度最重要误差源的现状,通过GNSS参考站或跟踪站实测数据计算电子总含量值,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监测区域电离层变化,进而找到削弱或消除电离层延迟误差影响方法。利用曲面拟合实现建模,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模型阶数进行设置,对比不同情况下的模型精度,从而确定特定区域内最佳数据采样间隔及阶数设置,并在最佳阶数设置情况下,比较了预报不同时段的精度,进而对延迟量预报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可以通过该模型单独解算流动站站点的实时电离层延迟信息,这对多基站CORS的站间距离选择和单基站CORS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距离设计,尤其对提高单频接收机以及GIS产品用户的定位精度和差分模型的覆盖范围都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针对CORS系统RTK服务盲区(RTK使用困难或无法使用)的问题,提出了在CORS系统服务盲区附近建立移动的CORS基准站。通过加密区域CORS系统的基站分布,缩短站间距,改善CORS系统网络RTK在该区域的可用性。通过设计实现的CORS移动基准站系统测试表明:在精度上,移动基准站达到与常规CORS基准站同等的效果,平面x,y≤5cm,高程H≤10cm;在可用性方面,CORS移动基准站自主供电、携带方便、组网灵活,区域网络RTK可用性明显提高。在应急测绘、救灾和临时加密CORS基准站系统等中具有借鉴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99.
ArcGIS是一个建设完整GIS的软件集合,它包含了一系列部署GIS的框架:ArcGIS Desktop(专业GIS应用的完整套件)、ArcGIS Engine(定制开发GIS应用的嵌入式开发组件)、服务端GIS(ArcSDE,ArcIMS和ArcGIS Server)。ArcGIS在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ArcGIS在高速公路和国道测量中数据建库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城市化发展中的道路改建工程,本文以城市虚拟参考站为基础,设计了相应的测量方案。对测量成果进行分析和效益评价,得出VRS技术在大中城市的基础测绘中有较好的应用。本文涉及的道路改建工程对类似的城市测绘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