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1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1016篇
海洋学   438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39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黄河壶口瀑布变迁考证和相应径流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和 《水科学进展》1995,6(3):218-223
通过黄河壶口瀑布河段实地考察和测算,得出了瀑布近4000年来不同时期的溯源侵蚀速度.以现代实测水量与瀑布形成的石槽宽度之比为基础,推算出黄河壶口4200年径流系列,提出了黄河壶口以上流域的古水量变化过程,其丰、枯、峰、谷,与古气候的暖冷湿干,及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进退沿黄河两岸古土壤的形成与中断等千年尺度综合的分析对照.这个水量过程的确立与深入研究,将促进水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地下水中铜元素迁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铜元素的迁移富集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铜元素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试论温室效应对我国西部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赖祖铭 《冰川冻土》1997,19(1):10-16
大气中日益增多的温室气体使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近三四十年来出现了干暖化趋势,导致河川径流量明显减少。据统计,从5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新疆地区的河种径流量减少了6.4%,西藏东南部的3条大河从60年代到80年代则平均减少了13.2%,其减少量大于新疆,这主要是因为气温升高使冰雪融水增加,新疆的河流受到冰雪融水的补偿,虽然西藏东南部的河注也有冰川存在,甚至冰种覆盖面积远大于新疆一些内陆河流域,但那里  相似文献   
84.
刘同僧 《地下水》2012,(2):106-107
本文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雨洪规律的影响,提出了现状条件下暴雨洪水的产汇流计算方式。通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在洪水计算过程中,根据流域实际情况,变动洪水计算方式,选择适当的计算参数,再考虑水利工程运用等各方面的条件,可以大大提高洪水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85.
生物滞留带结构层参数对道路径流滞蓄效应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4种降雨作用下生物滞留带结构层参数对设施积水、产流及径流调控效应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生物滞留带表层积水受蓄水层深度影响显著,随蓄水层深度由20 cm增加到30 cm,设施的溢流控制水量平均提高0.196 m3左右,但积水时长增加可达85 min;生物滞留带各结构层参数对穿孔管产流均有一定影响,随种植土层与砂滤层厚度比或内部储水区高度增加,穿孔管产流时刻推迟,产流峰值减小,而蓄水层深度的增加则可导致穿孔管产流时刻提前、产流峰值增大;在4种降雨作用下,5类滞留带径流量平均消减率为16.71%~37.31%,径流峰值平均消减率为41.53%~63.90%,产流平均延迟时间为97.75~166.50 min;当滞留带发生溢流时,设施的径流调控能力显著降低,且结构层参数对设施径流调控效果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86.
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显著,但不同流域径流对各气候因子敏感性不同,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本文以位于半湿润、湿润地区的松花江、子牙河以及西苕溪流域为例,基于Budyko 水热平衡经验模型,采用归因分析方法分离了气象要素趋势性变化对年径流和潜在蒸发变化率的贡献与差异性。结果表明:1960-2008年,在上述3个流域中,降水趋势性变化对年径流变化的贡献比潜在蒸发大。松花江和子牙河流域各气象要素趋势性变化对潜在蒸发变化率的贡献排序为:温度>风速>水汽压>日照时数,而西苕溪流域为:温度>日照时数>风速>水汽压。在气候要素共同作用下,松花江和子牙河流域平均年径流分别以0.48和1.51 mm a-2的速率减少,而西苕溪流域年径流则以1.42 mm a-2的速率增加。所得结果加深了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机制和程度的认识,可作为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基于1973-2010年长系列日降水、径流数据,利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M-K统计检验和降水集中度等方法,结合HIMS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近38年来,潮河流域降水变化较小,但径流下降趋势显著,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两次突变,即在1973-1983年、1984-1998年和1999-2010年三个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存在明显差异;(2)大雨日降水总和(P≥20)与径流深关系较为密切,其变化是导致降水-径流关系在1983年发生突变的主要驱动因子;(3)HIMS模型模拟结果显示,1999-2010年潮河流域下垫面条件较前两阶段变化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减水效应由第二阶段的14.93%增加至第三阶段的25.78%,人类活动是导致降水-径流关系在1998年发生突变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88.
近50年疏勒河流域山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出山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祁连山区水文站和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近50年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流域山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出山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疏勒河山区气候持续向暖湿转化,且各季气温均呈持续的上升趋势,山区降水量总体上亦呈增加趋势,年际波动比较剧烈。在各季降水量中,除夏季外其他各季降水量的增加比较显著,海拔3 000m以上中高山地带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大,3 000m以下中低山地带夏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受山区降水,尤其是3 000m以下中低山地带的降水量显著增加与气温上升所引起的冰雪融水补给的影响,疏勒河出山径流呈持续的增加趋势。由于夏季降水量并未增加,在年径流总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夏季径流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气温上升所引起的冰雪融水补给的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89.
基于改进型前馈神经网络的流域产流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栋  曹升乐 《水文》1999,(6):8-11
在分析流域产流机制、影响因素和现行产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取前期影响雨量、主产流历时、全过程面平均雨量和4个代表雨强计7个因子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直接以流域产流深作为神经网络输出,并针对传统BP算法的固有缺陷,采用混合GN-BFGS算法训练网络。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还对神经网络隐层单位数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东濮凹陷沙三段地层为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过去这种砂体往往按照静态的模式被解释为重力流成因,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砂体中存在着牵引流和暴露地表的标志,其成因和沉积模式需要重新认识。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有长周期,也有短周期。根据录井、电性及岩心等资料识别出湖平面变化的5级周期,其变化频率约为1000次/Ma。根据计算,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30 m。高水位沉积期,湖岸线距盆地中心较远,盆地沉积中心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盆地边缘发育粗碎屑岩沉积;水位下降期,边缘相砂体不断向盆地中心进积;低水位期湖岸线向盆地中心退缩了1030 km,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盐膏岩沉积,盐膏岩的周围发育低水位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湖滩坝相的粗碎屑岩体。正是由于湖平面的变化引起的湖岸线迁移,导致高水位沉积期和低水位期湖盆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这种动态的模式来预测砂体的分布,在指导油气勘探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