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1篇 |
免费 | 581篇 |
国内免费 | 6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2篇 |
大气科学 | 36篇 |
地球物理 | 1128篇 |
地质学 | 1423篇 |
海洋学 | 239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127篇 |
自然地理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94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0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6篇 |
1962年 | 5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锚板抗拉破坏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锚板上拔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锚土相互作用过程,锚板周围土体在上拔过程中的变形破坏机制对于锚板抗拔力的可靠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锚板破坏机制进行量化分析,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开发了力、位移和图像同步采集系统,该系统由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相机和一台计算机组成,可对锚板上拔过程中的力、位移和图像进行自动同步采集,从而保证了力、位移和图像的一一对应关系。基于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无干扰测量技术对砂土中锚板在上拔过程中的图像进行了测量分析,得到了锚板周围土体的位移场、剪切应变场和体积应变场。变形场试验结果表明:锚板上拔过程中,锚板上部土体中间部分位移大、两边小,最终形成一个倒置的梯形;剪切应变场显示锚板上拔过程经历了局部剪切带形成,扩展并最终在锚板两侧形成一个倾斜向上并贯通到地面的对称剪切带,剪切过程中剪切带内伴随着剪涨。在峰后阶段,剪切带形状由峰值点内倾转为外倾,锚板两侧边缘处出现局部土体流动软化。该试验结果可为锚板上拔预测模型建立以及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黏性土非线性弹性K-G模型的一种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土工试验规程》建议的K-G模型未考虑土体剪缩性问题并保持其简单性,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剪缩模量,建议了一个3模量7参数K-G-D模型,给出了用 和 与 和 表示的完整的增量应力应变关系式;通过正常固结黏土的各向等压固结试验和等平均正应力的三轴压缩排水试验标定了模型参数;进行了黏土的常规三轴压缩排水试验,利用模型参数预测了相应路径下土样的体积与轴向变形,经与实测值对比,预测结果较好。该模型可考虑土体压硬性、剪缩性、应变强化特性,能较完善地描述欠固结和正常固结土及松砂和中密砂在等 和增 路径下的变形特性;模型并未在规程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试验工作,且概念清晰、形式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95.
996.
ABR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有关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探讨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各级基质降解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各级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率Vmax和饱和常数Ks分别依次为3.06/d-1、1.52/d-1、0.97/d-1和20157.89mg/L、2947.38mg/L、7007.40mg/L。通过各级Vmax的比较可知,级中微生物活性最大,微生物处于对数增殖期,而、级中微生物处于减速增殖期或内源呼吸期。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弹性随机介质模型中的波场特征,本文使用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了平面波在二维弹性随机介质模型中的传播.通过大量正演模拟,我们首先发现若使用不同频率的瑞克子波作为震源函数,计算散射波场的能量相对值ΔE,则对每一个固定的随机介质模型,ΔE都会在某一个与模型对应的震源频率f*处达到最大值.本文由此提出了随机介质模型的特征频率这一新的概念.本文充分说明了特征频率的客观存在性;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全面研究了随机介质中的各种模型特征(如自相关长度、背景速度、扰动标准差以及模型尺寸等)与模型的特征频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到了若干结论和相应的经验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和MRI在中老年女性额骨内板增生症(HFI)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中老年女性(45~97岁,平均年龄67.66±11.95岁)头部多排螺旋CT和MRI图像,应用VR后处理图像评价HFI类型,以CT和MRI矢状位、CT斜矢状位图像测量额骨内板厚度,分析CT和MR测量额骨内板厚度的差异,分析年龄、额骨内板厚度与HFI的关系。结果:中年组(45~59岁,平均年龄52.97±4.43岁)、老年组(60~97岁,平均年龄73.49±8.45岁)分别29例和73例,中年组、老年组患者HFI患病率分别为41.38%和56.1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患病组中,中年组、老年组重度HFI患病率分别为41.67%和56.1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CT矢状位、CT斜矢状位测量额骨内板厚度无统计学差异,CT矢状位、MR矢状位测量额骨内板厚度无统计学差异。中年组、老年组,两组患者额骨内板厚度无统计学差异。患病组额骨内板厚度大于非患病组。回归分析,中老年女性人群,年龄与额骨内板厚度,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多排螺旋CT和MRI可以显示、测量额骨内板厚度,VR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反映额骨内表面,利于额骨内板增生症的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地下T型交叉管廊的抗震时程分析。计算模型采用黏弹性边界结合地震动输入等效节点力的方法建立,土体的非线性采用等价线性方法考虑,混凝土材料采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以某拟建的双舱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例,研究了T型交叉管廊在地震波激励下的内力。研究表明,T型交叉管廊交界面的内力最大;相比于非交叉管廊,在T型交叉管廊交界面位置处,T型交叉节点对轴线与振动方向一致的管廊的截面弯矩影响最大,放大了233倍;T型交叉节点对轴线与振动方向垂直的管廊的轴力影响最大,放大了17倍。研究对于T型交叉管廊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