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426篇
海洋学   10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流域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炯心 《中国科学D辑》2005,35(9):899-906
运用黄河中游40余条支流的资料, 研究了风水两相作用对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文中以一个简单的“运载工具”模式来描述高含沙水流的形成特性. 固液两相流的液相是一种“运载工具”, 固相则是由这一运载工具所运输的物质. 高含沙水流的形成与特性, 与液相和固相的形成和特性有密切的关系. 以风力为主的区域, 粗颗粒可以充分供应, 而细颗粒供应条件不足. 以水力为主的区域, 细颗粒可以充分供应, 而粗颗粒供应条件不足. 风水两相作用占优势的地区, 粗、细颗粒泥沙都有较充分的供应. 在风力作用为主的区域, 液相和固相都不能充分发育, 其浓度均较低. 在以水力作用为主的区域, 由于径流的稀释作用, 液相组分的浓度较低; 由于粗泥沙供应不充分, 固相组分的浓度也较低. 在风力-水力两相作用占优势的区域, 液相能达到较大的浓度, 粗泥沙的供应也较充分, 故出现了固相组分浓度的高值. 因此, 风水两相作用最有利于高含沙水流的发育, 导致了含沙量高值带的出现. 风水两相作用的引入, 为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42.
对采自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区沉积物NP93-2柱样系统的磁组构分析,结果表明:1.普里兹湾海洋沉积物具有较大的磁化率各向异性,较好地指示了沉积过程中水动力过程的变化;2.由磁化率各向异性主轴方向确定的古水流方面主要为近EW向及NS向,分别对应着南极绕极环流的方向及由融冰水的大量生成而导致的南极底层水形成的方向,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水流在该海区不同时段的表现各不相同;3.依据表征磁组构的参数及古水流方向的变化,可将12700aB.P.以来的南极地区的古气候分成5个古气候变化带.  相似文献   
343.
1 INTRODUCTION Movement of navigation traffic in restricted waterway can generate various hydrodynamic phenomena including return flow (RF), surge wave, drawdown and sediment re-suspension which are absent in open water conditions (Schofield and Martin, 1…  相似文献   
344.
夏军强  曹玉芹  周美蓉  刘鑫  邓宇 《湖泊科学》2023,35(6):2144-2154
沙波形态影响水流结构、泥沙输移及动床阻力。本研究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首次精细测量了上荆江典型河段的床面地形,采用改进后的沙波形态量化算法统计了各类沙波形态参数,分析了不同水流强度下沙波形态的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1)测量河段小型与大型沙波的平均波高分别为0.16~0.81和0.96~2.31 m,波长分别为13~27和16~41m;沙波尺度相较于水深较小,小型与大型沙波的波高分别不超过水深的0.045和0.150倍;(2)沙波背流面坡度基本不超过14°,小于泥沙水下休止角,其与陡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描述;(3)中洪水流量对沙波形态尺度的塑造作用强于枯水流量,且对浅水区大型沙波形态尺度的塑造作用强于深水区。本研究量化了天然河流的沙波形态,较好地反映了沙波形态特征,能为大型冲积河流沙波形态的量化及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长8沉积期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方向,其次为东南方向.长6沉积期除来自和长8相同方向的物源外,还受到盆地东北与东部方向物源的影响,悦乐-玄马-固城-合水-宁县一带为混合物源区.长8和长6地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均显示出轻、重稀土分馏中等到强、弱~中等铕负异常的右倾模式,表明源区主要与分异较好的陆壳物质有关.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母岩性质及其构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长8沉积母岩主要来自盆地西南缘过渡型大陆和基底隆起陆块以及少量混合再旋回造山带源区的变质岩与沉积岩以及少量火成岩.长6段除来自盆地西南缘过渡型大陆和基底隆起陆块源区外,盆地东北缘基底隆起陆块的结晶基底及沉积盖层也有贡献.长6母岩区以含较多长英质岩性为特征.  相似文献   
346.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浅水流的地球物理特性及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浅水流(Shallow Water Flow,SWF)是深水环境海底浅部地层中超压的砂体流动,是对深水钻井最具破坏力的一种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深水油气开发.为有效预测和防治浅水流,需要对浅水流地球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并在研究区内加以识别.本文借鉴国外主要深水盆地对浅水流问题的研究经验,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潜在浅水流区域采取以属性判定、超压分析为主,振幅识别为辅的方法进行预测.精细层序地层学解释发现,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存在上新世以来的古珠江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和第四纪水道,这些水道砂体疏松未固结、孔隙度大、有效应力低、几乎表现出流体特性.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反演方法发现,研究区存在典型的AVO响应,横波速度极低,低频特征明显,振幅强度弱,连续性较好,存在极性反转,高泊松比和高纵横波速度比.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具备浅水流发生的潜在条件,深水水道发育区为潜在的浅水流危险区,浅水流具有独特的地震响应特征,泊松比高达0.49,纵横波速度比约为3.5~9或更高,SWF层位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VP/VS>AVO响应>泊松比.  相似文献   
347.
Vegetation on river banks and bed roughnes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flow structure, sediment transport, erosion and geomorphology in rivers.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the impacts of vegetation on flume walls, grain size of bed gravels and aspect ratio on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Coles' wake parameter, the kinematic energy correction factor (α) and the momentum correction factor (β) have been assessed. Reynolds stress distribution illustrates a three-layer pattern when the aspect ratio is smaller than 2. In addition, the aspect ratio and changes of vegetation affect α, β as well as the Coles' wake parameter Π.  相似文献   
348.
韩再生 《地质通报》2005,24(2):i001-i001,i003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的第33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于2004年10月10—15日在墨西哥Zacatecas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6个国家,约400人。会议共进行5天,其中学术交流4天(含开幕式和闭幕式),会间野外考察1天。  相似文献   
349.
非连续裂隙网络水流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湖北某地区为例,对工作区二迭及三迭系地层的基岩裂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裂隙网络及水流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利用非连续介质方法就非连续裂隙网络的连通性、裂隙长度对网络导水能力的影响、裂隙网络的方向导水系数、网络内水头分布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50.
提高畦灌施肥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型的稳定性、收敛性及计算精度,有利于改善地面畦灌施肥系统的设计与评价工作.在利用隐-显混合时间格式对一维畦灌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耦合模型中包含的各矢量项进行时间离散基础上,借助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单元法分别对由隐时间格式生成的物理矢量线性近似式空间导数、物理矢量空间导数、溶质扩散矢量和地形矢量项进行空间离散,对最终形成的控制方程代数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构建起基于混合数值解法的一维畦灌施肥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