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78篇 |
免费 | 3161篇 |
国内免费 | 40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5篇 |
大气科学 | 330篇 |
地球物理 | 1490篇 |
地质学 | 14912篇 |
海洋学 | 1663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861篇 |
自然地理 | 5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4篇 |
2023年 | 586篇 |
2022年 | 731篇 |
2021年 | 782篇 |
2020年 | 716篇 |
2019年 | 747篇 |
2018年 | 606篇 |
2017年 | 592篇 |
2016年 | 667篇 |
2015年 | 634篇 |
2014年 | 892篇 |
2013年 | 732篇 |
2012年 | 797篇 |
2011年 | 827篇 |
2010年 | 790篇 |
2009年 | 759篇 |
2008年 | 816篇 |
2007年 | 679篇 |
2006年 | 699篇 |
2005年 | 633篇 |
2004年 | 567篇 |
2003年 | 528篇 |
2002年 | 547篇 |
2001年 | 485篇 |
2000年 | 502篇 |
1999年 | 488篇 |
1998年 | 404篇 |
1997年 | 460篇 |
1996年 | 418篇 |
1995年 | 347篇 |
1994年 | 348篇 |
1993年 | 242篇 |
1992年 | 244篇 |
1991年 | 207篇 |
1990年 | 182篇 |
1989年 | 125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74年 | 9篇 |
1945年 | 4篇 |
1944年 | 4篇 |
1943年 | 4篇 |
1942年 | 5篇 |
194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白面石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铀成矿地质背景,经1960—1980年代勘查,曾提交了白面石大型铀矿田,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铀资源基地。该区的铀矿化主要赋存在中侏罗世白面石火山盆地盖层底部的砂岩中,前人将其成因类型定为沉积砂岩型铀矿床,从此结束了该区的铀矿找矿工作。因此,30多年来,该区的铀矿成因及其发展潜力成为了众多铀矿工作者的研究课题。近年来,作者在重新整理该区资料的基础上,广泛搜集了矿田内同位素定年最新成果,认为:白面石铀矿田是在富铀基底花岗岩的风化,使铀活化迁移形成高铀砂岩层,是成矿的基础;到中侏罗世在盆地内砂岩沉积的同时,发生了双峰式火山岩喷溢,玄武岩覆盖在高铀砂岩层之上,起着热盖和封闭作用,使铀聚积成矿,是成矿的关键;后期的次火山岩的侵入,带来的热源,再次使铀活化加富了脉岩两侧砂岩中铀的矿化。为此,其成因类型应为成岩成矿,火山热盖,脉岩迭加的火山热盖亚型铀矿。显然,白面石地区还有极大的找矿潜力,今后的找矿方向不仅是在残留盆地砂岩的铀矿,尤其是要寻找盆地基底花岗岩中和火山机构中的富矿。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涟源盆地区域地球物理、地质和矿产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湘中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基底断裂--城步-桃江断裂两侧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的差异及其对涟源盆地沉积作用、盖层形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控制特征,探讨了锡矿山F75断层的属性,在此基础上,重新厘定了该断裂在涟源盆地的位置,认为F75断层属盖层断层. 相似文献
63.
基于贝叶斯网络分类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成像过程中,地面、大气等诸多要素的不确定性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等原因影响了分类精度,导致变化检测的不准确性。为了提高分类精度往往需要引入先验知识。贝叶斯网络是一种新的数据表达和推理模型,对数据没有严格的正态分布前提要求,通过动态地调整先验概率密度,能有效提高分类精度。以北京通州地区1996-05-29和2001-05-19两个时相的陆地卫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例,介绍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分类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两个时相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网络分类算法的后分类比较变化检测方法是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发育大型坳陷型湖盆。湖水的升降影响着湖盆水体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沉积体系发育分布,进而影响全盆地晚三叠延长统地层生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岩芯中古生物化石的鉴定,结合古生物组合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古生物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确定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是一个最大水深不超过60 m的浅水湖盆,属于温暖潮湿的淡水-半咸水环境。从湖岸到湖心,可以划分为预测古水深1~2 m的河流-沼泽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3~15 m的滨岸-河口三角洲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15~35 m的浅湖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在35~60 m范围的半-深湖生物相带。这些生物相带的划分,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奠定了基础,为盆地延长组沉积边界、盆地内沉积体系发育展布以及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5.
论博格达俯冲撕裂型裂谷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3,自引:23,他引:43
博格达裂谷带位于准噶尔与吐-哈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呈东-西走向,东端与克拉麦里-哈尔里克泥盆-石炭纪火山弧呈大角度相交。该 裂谷于早-中石炭世启动和沉降,在盆地中堆积了巨厚的陆源碎屑岩夹双峰式火山岩。裂谷的闭合发生于中石炭世末至晚石炭世。在裂谷闭合后区域构造由挤压向拉张的转折时期,发生了以辉绿岩为主的侵入活动,并伴有少量中-酸性分异产物。博格达裂谷东、西两段的演化特征有着显著差异。东段早石炭世就已开始裂离,裂离过程的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仅有少量流纹岩,裂谷盆地强烈沉降,形成深海-半深海环境,裂谷在中石炭世末至晚石炭世初即已闭合,裂谷岩系因强烈褶皱,与上覆二叠系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显示了“突变”式闭合特征。与此不同的是,西段至中石炭世才开始明显裂离,裂离过程的火山岩以英安岩和流纹岩为主,玄武岩量较少,火山-沉积岩系均形成于浅海环境,裂谷至晚石炭世末才发生闭合,裂谷岩系因未发生强烈褶皱,故与上覆二叠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显示了“渐变”式闭合特征。该裂谷的形成是古亚洲洋壳向先存的准-吐-哈陆块斜向俯冲,将其东南端撕裂的产物,因而可称为俯冲撕裂型裂谷。演化过程沿走向的明显不均一性是这类裂谷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6.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孢粉组合,确定下白垩统自下而上的地层层序为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研究区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3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主要是在早白垩世经历了4个变形阶段形成的,不仅控制了油气运移、成藏和分布,而且晚期构造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良好的储集空间。乌尔逊-贝尔凹陷的4个方向构造带和不整合面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估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7年12月~2010年4月应用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3例周壁破损的OVCF共15个椎体骨折.随访观察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以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 本组获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后凸Cobb角改善显著.未出现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结论 对于周壁破损的OVCF,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有效避免了骨水泥渗漏、显著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8.
《现代地质》2016,(6)
新疆东准噶尔姜格尔库都克石英二长闪长岩体被下泥盆统卓木巴斯套组不整合覆盖,其形成时代一直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32.8±1.2)Ma,表明侵位时限为早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石英二长闪长岩具低硅(Si O2=55.64%~58.68%)、低钛(Ti O2=0.54%~0.71%)、高铝(Al2O3=16.99%~18.05%)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A/CNK=0.85~1.00)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REE/HREE=2.88~3.26)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及P,反映出明显的消减带岩浆岩的特征。锆石具正εHf(t)值,介于+10.8~+13.6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726~560 Ma,大于其形成年龄,表明源区可能为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早期的新生岛弧陆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姜格尔库都克石英二长闪长岩可能由俯冲洋壳和沉积物的含水流体引起上覆地幔楔以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早期的新生岛弧陆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代表了古亚洲洋在早志留世时期向南俯冲消减的陆缘弧岩浆产物。 相似文献
69.
在简述盆地地质环境和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与水压系统类型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反演、比拟和地静压力等方法,模拟计算了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泥岩压出水水头值(m),Es^2层的依次为2-28,2-26,2-6,2-16,0.5-3.5;Es^1层的依次为2-42,2-26,2-6,10-54,1-14;Ed层的依次为2-22,2-54,2-12;Ng层的依次为10-24,1-5;Nm层的为12-2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压挤式水交替强度均小于1,累加值Es^2,Es^1,Ed层的均大于1,Ng,Nm层的小于1;Ed层渗入水交替强度为0.4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渗流场的高水压带位置和流动态具有相似性,并均以离心型流动型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0.
根据层序界面的特点、凝缩段的组成,思茅盆地二叠系可分为2个Ⅱ级层序、9个Ⅲ级层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序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的关系可分为2个二级层序界面为一构造侵蚀不整合层序界面,是极好的储集场所。此时西部盆地中沉积物已经变质,与生储盖关系不大;而东部地区以开阔碳酸盐台地为主,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以形成储集层为主。第2个二级层序由海侵-高位体系域所构成。海侵体系域由龙潭组下部所组成,在普洱西部崖子以西为深水盆地(含斜坡)环境,以东为浅海环境,邻近东部古陆区为滨海环境。无论盆地或浅海,岩性以深灰—灰黑色泥岩为主,生烃性能极好。高位体系域可以分为早期高位体系域和晚期高位体系域。早期高位体系域由龙潭组上部层位组成,西为浅海相砂岩、火山岩等,可作储层;东为滨海平原,下部以深灰、灰黑色泥岩为主,是很好的生油岩,上部以砂岩为主夹火山岩,可作为储集层。晚期高位体系域西部为长兴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可作为储层之用。 相似文献